潛龍三號

潛龍三號

“潛龍三號”是中國的自主研製的潛水器,於2018年4月20日凌晨在南海進行首次海試,下潛深度預計為海平面以下3900米。 2018年4月24日,“潛龍三號”海試通過現場專家組驗收。

基本信息

研發背景

為滿足大洋礦產資源勘查和大洋科學考察需求,2016年9月中國大洋協會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簽訂了“潛龍三號”4500米級自主潛水器建造契約,進行研製。

發展歷程

潛龍三號 潛龍三號

2018年4月19日,“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科考隊員對“潛龍三號”進行安裝調試,做好潛水器下潛前相關準備工作。

2018年4月20日凌晨,“潛龍三號”在南海進行首次海試,4時46分進入海面,以每分鐘約50米的速度下潛,下潛深度預計為海平面以下3900米。此次綜合海試將對“潛龍三號”主要技術指標和功能進行驗證,並在多金屬結核試採區等海域進行試驗性套用。

2018年4月22日21時23分從南海深處回到“大洋一號”母船甲板上的“潛龍三號”,創下我國自主潛水器深海航程最遠紀錄——從4月21日零時24分抵達3850米深海開始航行,到22日19時12分結束航行,航行42小時48分鐘、航程156.82公里。這是“潛龍三號”海試中的第二潛,主要是最大續航力海上試驗。海試驗收大綱要求潛水器續航力達到每小時2節的速度巡航30小時。

2018年4月24日,“潛龍三號”進行了兩個海試潛次。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全程參與海試過程,在對“潛龍三號”最大工作深度、航速、無動力下潛和上浮、續航力、衛星通信、導航等50項試驗考評項目進行評判後,通過了現場驗收。

2018年4月26日12時44分,“潛龍三號”在南海多金屬結核試採區入海,13時10分開始航行,至28日3時10分結束作業,在環境參照區上浮,半小時後浮出水面,4時28分到達船尾。4時38分,“潛龍三號”回到“大洋一號”母船甲板,順利完成其試驗性套用第二潛。航行38小時、航程121.3公里。

主要功能

“潛龍三號”在“潛龍二號”基礎上進行了最佳化升級,是我國最先進的無人無纜潛水器。在深海複雜地形進行資源環境勘查時,“潛龍三號”具備微地貌成圖、溫鹽深探測、甲烷探測、濁度探測、氧化還原電位探測等功能。

新突破

“潛龍三號”在整個航段中展現了出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各項技術指標測試驗證中有新突破:最大續航力創深海AUV單潛次航程新紀錄,總航程156.82公里,航行時間42.8小時,滿足續航力30小時技術指標要求,大大提高了單潛次試驗探測面積;最大速度達到3節,滿足最大速度2.5節技術指標要求,進一步提高了潛水器抗流能力;潛水器試驗全程工作穩定、可靠,4個潛次試驗成功率達100%,提高了試驗探測效率。

“潛龍三號”在試驗性套用階段對作業模式有了新突破,創建了單潛次從多金屬結核試採區長途跋涉幾十公里到環境參照區的跨區域作業模式,節省了船時,提高了探測效率;由於“潛龍三號”良好的穩定性,在水下工作期間創造了“大洋一號”母船船載地質取樣裝備同時作業的新模式,有效節省了船時,提高了作業效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