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潛京十年手記》內容簡介:說新北京城,沒辦法不說建築,建築是這些
年北京最關鍵的詞,各式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景觀,各種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骨骼,各式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時尚各種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生活。沒有這些建築。很難想像北京的存在。建築像一片片網路,構成了我們的生活,而網路也越來越像各式各樣的建築,形式不一,奇異多元。這就是《雜碎》為我們編織的時代河流,近的,小的。雜的,碎的,當然也可能是美的。近的,缺少深邃的歷史感;小的,缺少宏大敘事的可能;雜的,缺少統一的精神圖譜;碎的,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
編輯推薦
《潛京十年手記》:潛京十年心得,滿腹人生感悟。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得主王乾最新力作!
破解文化漂流者的生存密碼,品味江南北居客的京派人生。
掐指一算,來北京整整十年了。我發現北京沒有改變我。當然我也沒有能夠改變北京。倒是可以用四個詞概括我這十年的感觸——
起居
我從南京來,到北京需要適應種種,有些適應了,有些還不適應,適應的不一定是進步,不適應的也不一定是我的不對。
看客
一個人進入北京.就是一條魚入大海,不論是蛟龍人海,還是小魚小蝦人海,都會在一定時間內被掩蓋。
球迷
人生如球,成功的人生必有合理的節奏。失敗的人生,節奏肯定是混亂的。到北京看球比其他地方方便,除了有江湖冠軍的國安外,還能看到世界各地的大腕巨星的風采。
他鄉
對潛京者來說,北京就是他鄉。但你從北京出差,從北京出發,滿眼依然是他鄉。
作者簡介
王乾,評論家。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得主。著有《王乾隨筆選》、《王蒙王千對話錄》《南方的文體》等。
目錄
第壹章 起居
小二、點五、涮羊肉
男人居住北京的十一條理由
北京人的“三仇”和上海人的“三愁”
北京的春夏秋冬
北大惹誰哪
向老舍學習北京話
向王蒙學習寬容
紅色聚餐:開國第一宴
《茶館》和消失的樓外樓
在懷柔觀山
第貳章 看客
《潛伏》說的是官場、職場和情場
老徐不純了,王朔不痞了,大家不習慣了
《石頭》為什麼這么瘋狂
曾經的人藝小劇場降格了
《廁所》與下半身寫作和下半身文化
《人間正道是滄桑》與《潛伏》之異同
<非誠勿擾》的文化挑戰
老大的人生哲學:慢和簡單
春晚當公益:不能賺錢
張藝謀是審美吸血鬼
第叄章 罈子
文化震盪,圖窮部落格見
怎一個錢字了得
不斷延伸拓展的文學
文學人口與自由撰稿人
文學與疾病
共和國十大文學地標
最不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十個大作家
第肆章 球迷
南非世界盃開幕式獨少一人
足球的節奏
腐朽的沒落的資本主義踢法
那些離開的球隊
悖反世界盃
黃健翔四周年祭
奧運會的文化傳播力量
第伍章 懷鄉
南京答問
江南三鮮
泰州是誰的故鄉
關於泰州美食的記憶(一)
關於泰州美食的記憶(二)
鳳城河賦
余光中的<鄉愁>如何放大
鄰居的藝術
向汪曾祺學習生活
第陸章 他鄉
芝加哥建築與個園假山
城市十章
城中瀑——極邊之水
山水精神人文魂
如何進入重慶
過橋米線和萊泡飯
把風情撒向餐桌
中國老百姓最愛吃的十道萊
平民烤鴨
人生的三種顏色
第柒章 互文
王蒙的N個春天
與鐵凝對話實錄
三X與劉恆
我所見到的田瑛
寫出詩的骨感
行走在中國生活的地面上
我們的乾老
說不盡的王乾
王乾的轉身
真誠而輕鬆的言說者
序言
《雜碎》有一個副標題:關於京城的隻言片語,京城當然就是北京了也就是說對新北京城的一種描述了。徐城北先生的兩本《老北京》已簍把老北京城說得很老了,《雜碎》說的是新北京城。《雜碎》表面說了很多時尚的內容,其實說的就是一個問題:建築。說新北京城,沒辦法不說建築,建築是這些年北京最關鍵的詞,各式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景觀,各種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骨骼,各式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時尚各種各樣的建築成為北京的生活。沒有這些建築。很難想像北京的存在。建築像一片片網路,構成了我們的生活,而網路也越來越像各式各樣的建築,形式不一,奇異多元。這就是《雜碎》為我們編織的時代河流,近的,小的。雜的,碎的,當然也可能是美的。近的,缺少深邃的歷史感;小的,缺少宏大敘事的可能;雜的,缺少統一的精神圖譜;碎的,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來到了網路時代,或者說網路來到了我們的時代。網路的一個特徵就是你說我說大家說,雜雜拉拉,碎碎叨叨,一個真正的多元共存的空間。雖然網路也同樣需要審查制度,但網路對發表權、言說權的極大解放超過任何時期,對滿足廣大人民的發表欲也是功德無量的歷史性里程碑。當然極度自由的言說不僅讓言說失去了分量,也讓自由失去了分量。後工業時代和電腦時代攪拌在一起,就是讓很多具有分量的事物降低分量或者變得沒有分量,讓一些沒有分量的東西變得有分量。後現代社會如一條發了水的河流,讓很多的事物都漂浮起來,都失去了原來的分量。
比如宮殿的建造在過去是何等重大的歷史事件,北京的一大特色就是擁有一座又一座的宮殿,而在今天一個一流或非一流的房地產開發商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營造一座宮殿式的建築,並且用自己公司的名字甚至個人的名字進行命名,類似潘石屹建立的SOHO現代城比比皆是,宮殿這么龐大的敘事一下子失去了分量。一個電視觀眾因為收看了電視回答了幾個近似弱智的問題,就因此被邀請到電視台奉若貴賓,享受近乎國賓的禮儀。而他可能獲得的只是廠家滯銷的一兩件電子產品。在平等自由的意義上來說。皇上的宮殿和開發商的樓盤、普通市民的房屋都是具有同等居住價值的,而在以前,普通百姓是不能居住在那么豪華那么高大的宮殿似的建築里的,而現在建築衝破了等級森嚴的宮殿制度,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摘
不知什麼時候,北大成了媒體特別是網路的熱點,今年先是“淪為二流”的爆炒(其實二流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中國足球就主動自稱二流,
二流又不是二流子),接著是張頤武教授一萬本《論語》和一個章子怡的風波,前不久更有少年寫作旅事件,加上引進人才“水貨”的責難,還有拒絕旅遊團參觀的討論,而現在居然又把教師的工資清單拿出來“示眾”,北大真的成了一個新聞的馬蜂窩。
這馬蜂窩輕輕一捅,就能飛出很多有賣點的新聞報料來。
北大惹誰哪?還是流年不利?
一個北大學生當了屠戶,賣豬肉,報紙大驚失色,人才啊!要是一個普通大學生當了屠戶,還會這么一驚一乍嗎?當然,要是一個屠戶考上了北大,或者一個屠夫的兒子考上了北大,也是新聞!
既然英雄不論出身,行行出人才,人才也可以流向各行各業。話說回來,北大畢業生當屠戶,自有其必然性,至少他有這個能力!屠戶也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失意是人生常碰到的事,屠戶咋就成了最下賤的代名詞!
看來,人們有解不開的北大情結,這情結是由一種北大崇拜造成的!北大一有凡夫俗子的舉動,大家就受不了,大家就覺得北大在墮落。其實北大也是由一群有血有肉的凡人組成的,他們是人不是神仙。
我個人對北大心存感激,五年前,我女兒從南京來新東方學英語,因離北大近,她常常冒名到北大教室去上自習,她說在未名湖畔散步的感覺就是有一種大師在身邊的感覺。她現在如願以償到國外學習了,現在我們在網上聊天時還常常說到她當初在北大“偷學”的情景,她說那是她學習狀態最好的時候。
我對北大心存尊重。北大在近現代史上是座啟蒙的城,也是英雄的城,當然更是文化的城。北大那些大師的形象是和民族文化的傳統聯繫在一起的。
但是,我反對神化北大,反對把北大神聖化,北大不是供大家頂禮膜拜的廟堂,北大教授也不是坐在佛龕上的仙人。
當然更反對妖魔化北大,北大有學生當屠戶,不能說明北大變成了屠宰學院,變成了肉聯廠的培訓班。北大教授有窮有富,但與北大無關,北大不是用人民幣或美元來尺量的。
現在有把北大明星化的傾向,媒體再這樣炒作下去,快把北大變成王菲李亞鵬了!今天工資單公示了,明天會是什麼示眾?不會炒北大老師用的什麼牌的手紙、穿的什麼牌的內褲吧?
北大是座大學,讓她清淨些吧!媒體的哥兒們、姐兒們就饒他們吧!一個大學老被過度關注,說明媒體的資源枯竭還是某種由愛而恨產生的逆反?
老讓北大的校長和老師出來解釋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會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和研究?是不是有擾民之嫌?
炒罷王菲炒北大,媒體還有什麼新招嗎?說句不恰當的話,炒王菲和李亞鵬生子,擾的只是幾個人,而北大,有多少學子和學人需要好的環境啊!無聊不能影響有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