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雲從

潘雲從

潘雲從,有色金屬冶金工程技術專家。主持永平銅礦、貴溪冶煉廠(一期工程)等大型工程的總體設計;組織現代化銅冶煉引進技術和設備的消化移植工作;參與主編《重有色金屬冶煉設計手冊》大型設計工具書。為推動中國銅冶金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潘雲從,1928年9月4日出生於浙江省吳興縣(今湖州市)南潯鎮。父親在鐵路和運輸部門工作,常因工作調動,家庭隨之遷移,因此在青少年時期他就到過祖國許多地方,領略了祖國的一些礦產地,培養了他對礦冶事業的興趣,立志長大後成為一名冶金工程師。高中畢業後,考入了當時因戰亂遷校於蘇州的河南焦作工學院礦冶系。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轉入瀋陽工學院(後改名為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1952年8月於冶金系有色冶煉專業畢業。

1952年9月,分配至東北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工作,分管瀋陽冶煉廠、葫蘆島鋅廠等冶煉、加工廠的生產,經常深入生產現場,從而使他對銅、鉛、鋅等金屬的生產技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955年4月,潘雲從被抽調參加中條山銅礦建設條件調查,其後留礦從事建礦籌備工作,1956年6月,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簡稱中條山)成立後他任公司設計管理科副科長。在中條山8年工作期間,參加了銅礦峪等三個礦山和機修、冶煉廠(後緩建)等大規模建設。經歷了胡家峪、篦子溝兩礦和機修廠從設計、建設到投產的全過程,通過刻苦學習和工作實踐,他對重有色金屬企業基本建設程式更加熟悉,對技術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建設初期,潘雲從配合設計部門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他踏遍了中條山百里礦區。工作中他注重調查研究,為公司建設出謀劃策,提出過不少有價值的建議。例如:篦子溝銅礦現在的原礦運輸和選礦廠廠址總體方案就是採納了他的意見後形成的。再如:胡家峪南和溝坑最終地質報告僅提交了銅礦石中伴生鈷的儲量,根據鈷的物相分析,潘雲從認為銅礦體上下盤的黃鐵礦體,也應含鑽,根據他的建議經採樣分析證明確含有較高品位的鈷,經論證具有同時開採的價值,並提出了開採工業指標。後經冶金部批准開採,從而增加了南和溝鈷金屬的儲量。潘雲從為中條山初期創建做出了較大貢獻。

1964年,潘雲從調入南昌有色冶金設計院(簡稱南昌院)工作,出任江西有色冶煉加工廠項目總設計師。他組織了調查研究和工業試驗,還成功地組織了50餘台銅加工設備的非標準設備設計。該工程於1969年全面順利投產。

1973年,他主持編制了江西銅礦建設規劃。規劃建議擴建開發位於贛北的德興、永平等5座大型銅礦山,達到年產銅10萬噸的規模,並在貴溪建設銅冶煉廠,集中處理各礦山生產的銅精礦。該規劃後來為國家決策建設江西銅基地起到積極作用。

1973年至1977年,他參與主持江西永平銅礦總體設計,任設計隊隊長兼項目總設計師。該礦山規模為日採選銅硫礦石1萬噸的大型露天礦。項目建設中採用了許多新技術新設備,由於主要設計方案正確,於1983年建成順利投產,這是中國一次建成日採選萬噸礦石的首座大型銅礦。投產後經濟效益顯著。

1978年至1985年,潘雲從參與主持了貴溪冶煉廠(簡稱貴冶)第一期工程建設的總體設計,任該項目設計隊隊長兼項目總設計師。這是中國首次採用世界上先進的閃速熔煉技術的大型銅冶煉廠。工程的主要工藝技術和設備由國外引進,但界區內、外的國內配套項目多、單項規模大、技術複雜、環保要求嚴,設計採用許多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成功地解決了國內設計與國外先進技術的配套接軌問題。貴冶一期工程於1985年底竣工,一次投產成功。該工程獲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優秀設計一等獎,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生產後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環境保護先進企業和全國工業污染防治十佳企業。他為貴冶一期建設做出了貢獻。

1984年,潘雲從擔任院總工程師後,主管上海、瀋陽、常州、貴溪等冶煉廠銅電解精煉工程,以及上海冶煉廠(簡稱上冶)連鑄連軋工程和富春江冶煉廠(簡稱富冶)粗銅冶煉工程,均順利建成投產。貴冶電解和上冶連鑄連軋、富冶粗銅冶煉分別獲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優秀設計一等獎和二等獎。他十分重視技術開發工作。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組織了對貴冶引進技術和設備的消化、吸收、移植的設計工作,並將迴轉式精煉爐、銅陽極自動定量澆鑄、電熱蒸髮結晶硫酸鎳等技術和設備分別移植到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簡稱大冶)和上冶工程中獲得成功,並獲得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兩項科技進步二等獎。為南昌院在90年代成功設計金隆銅業公司和伊朗哈通·阿巴德銅冶煉大型閃速爐煉銅工程創造了條件。由他主持開發的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工程,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建成了國內第一個垃圾衛生填埋場。該項目獲得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優秀設計一等獎,並被建設部定為垃圾填埋示範項目。

潘雲從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個人成就

為江西銅業公司建設勤奮工作二十餘年

20世紀70年代初,江西省贛北地區德興、永平等大型礦山經地質勘探證實為儲量豐富的大型銅礦,銅金屬儲量約占全國的1/5,建設條件優越。1973年冶金工業部(簡稱冶金部)通知南昌院負責編制江西銅基地的建設規劃,潘雲從受命組織規劃組,對德興、永平、武山、東鄉等銅礦進行了調查研究,任規劃負責人。1973 年11月完成任務,上報冶金部。規劃論述了江西銅礦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優越,提出儘快擴建德興等四大銅礦的建設方案,總建設規模為年產銅10萬噸,並在貴溪縣建設中心冶煉廠,集中處理各礦山產的銅精礦,它為以後國家決策建設江西銅基地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當年底國家批准了建設永平銅礦的設計計畫任務書。1973 年至1977年,潘雲從主持了永平銅礦的總體設計,任設計隊長兼項目總設計師。永平銅礦為大型銅硫露天礦,建設規模為日採選銅硫礦石1萬噸。工程採用許多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為中國首座一次建成1萬噸/日規模的大型銅礦山,主要設計方案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在建設過程中,對該礦上馬有過爭議,他力陳該礦的優越條件,應予繼續建設,取得上級同意。該礦除年產銅金屬量1.9萬噸外,還副產硫精礦100萬噸,可以成為接替正在減產的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的硫精礦生產基地。該礦於1983年順利建成投產,成為江西銅業公司(簡稱江銅)經濟效益最好的礦山。

1977年4季度,冶金部在江西召開江西銅基地採礦科學會議,論證銅基地在礦山建設中的重大技術方案。潘雲從組織編制了永平和城門山兩大銅礦建設規劃和開採中的重大技術方案,對城門山銅礦提出的開採和排水方案,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

1977年底,潘雲從調任德興銅礦擴建至日採選7萬噸規模的項目總設計師。設計在現場進行。1978年5月完成了初步設計,後因冶金部決定該礦外委美國福陸公司進行設計而沒有審批。但其中的一些方案,為德興銅礦後來擴建所採用。

1978年,國家計委正式批准江西銅基地設計任務書,標誌著大規模建設開始,潘雲從調任貴冶一期工程設計隊隊長兼項目總設計師,從1978年下半年至1985年底,共7年多時間,從設計準備工作開始,直到一期工程順利投產為止。以後他雖在院內任技術領導工作,但仍主管江銅工程項目的設計工作,如貴冶一期電解精煉、氧化砷回收等,直到1991年退休。潘雲從為江銅的建設勤奮工作20餘年,做出了重大貢獻。

主持完成貴溪冶煉廠一期工程的國內配套設計

貴冶按國家計委批准的設計任務書最終建設規模為年產銅20萬噸及相應副產的硫酸,第一期工程年產銅9萬噸,副產硫酸34萬噸。1978年3季度,潘雲從受命為該工程設計隊長兼項目總設計師。當時部分設計人員在北京與外商進行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契約談判,他帶領其餘設計人員奔赴現場開展設計準備工作,布置勘察任務,收集設計基礎資料,編制貴溪冶金工業區總平面規劃圖。1979年初正式開始了貴冶的設計工作。

貴冶採用先進的閃速熔煉工藝,它生產效率高、節省能源、生產成本低,環境污染少,是世界上先進的煉銅工藝。工程由南昌院承包總體設計。項目多,工作量大,其中,熔煉和制酸界區內主要生產部分又涉及到中、日、芬三方交叉配合設計,組織工作複雜,設計質量把關非常重要。由於設計協調工作組織出色,經施工實踐證明,設計質量良好,與國外設計順利接軌。

該工程國內配套設計有很多首次遇到的技術難題。如銅精礦預乾燥系統,單台乾燥窯需處理80~100噸/時的銅精礦,濕精礦水分高,粘結性強,解決順暢給料是一大難題。潘雲從與設計人員認真研究,精心設計了水冷螺旋加料機,替代傳統的溜槽,從根本上解決了堵塞問題,取得良好效果。對銅精礦乾燥尾氣的收塵工藝,當時國內基本採用旋風加水膜收塵的工藝,金屬損失大,設備腐蝕嚴重,洗水還會產生二次污染。設計中反覆研究,採用了低溫煙氣電收塵技術,對低溫高濕煙氣運行操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煙氣結露和煙塵粘結等難題。

潘雲從重視工廠的環境保護質量,1979年設計工作剛展開時,他及時組織了貴冶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其範圍廣,項目多,大氣評價範圍達320平方千米,土壤評價範圍為80平方千米,保證了設計有完善的環保措施和環境監測設施,並對企業投產後對周圍環境影響進行了預測。在國內冶煉廠設計時進行這樣全面的環境評價工作還是首次。正因如此重視環保工作,貴冶投產後證明它是一座清潔工廠,先後獲得國家環保先進企業和全國污染防治十佳等榮譽稱號。

貴冶一期工程在1980年開工不久,就遇到全國基建計畫調整的形勢,工廠要緩建3年。面對陸續到貨的總價值近1億美元的進口設備如何維護保管的難題,潘雲從參與了後來被稱為“以廠房代庫”和“大型設備就位維護”的積極措施,從而節約了投資3000 多萬元和爭取了兩年建設期,使貴冶能在恢復建設後僅兩年就建成投產。

貴冶一期於1985年底一次投料試產成功,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銅冶煉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該項工程獲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優秀設計一等獎和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該項工程傾注了潘雲從的全部心血,功不可沒。

工作經歷

1952~1954年 任東北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技術員。

1954~1955年 任東北粗銅冶煉廠籌備處技術員。

1955~1956年 任重工業部中條山銅礦工作組技術員。

1956~1964年 任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設計管理科副科長、一級技術員。

1964~1995年 任南昌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項目總設計師、總設計師室主任、總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1年5月 退休。

主要論著

1 Pan Yuncong,Zhang Wenhai.Guixi Smelter-Newly built copper flash smelting plant of PRC.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flash smelting congress.1986.337~350

2 潘雲從主編.重有色金屬冶煉設計手冊.銅冶煉篇.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5

3 潘雲從,王達成主編.銅冶煉廠建設標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