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和工作簡歷
教育經歷:1979年-1983年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本科)
1996年-2002年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研究生)
工作簡歷:
1983年至今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教師
國外訪問和進修經歷:
2005年9月-2006年7月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富布賴特基金)
1993年8月-1994年8月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訪問學者
1986年4月-6月 國際勞工組織義大利都靈培訓中心進修:工業企業管理
2、研究領域
勞動與社會保障、女性就業與福利3、開設課程
社會保障學、社會保險學、勞動社會學4、主要學術作品
[1]新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六十年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年第1期[2]建立女職工勞動保護費用分擔機制《婦女研究論叢》2009年第3期
[3]維護失業女工的生育保險權益 《婦女研究論叢》2008年第5期
[4]北京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費用調查分析《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第2期
[5]性別人力資本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6]中國女工勞動保護制度與現狀(日文) 《駿河台經濟論集》2003年3期(第12卷第2號)
[7]中國生育保險制度歷史與現狀《人口研究》2003.2
[8]經濟轉軌中的中國女性就業與社會保障 《管理世界》2002年第7期
[9]養老保險制度中的性別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10]生育社會保險中的女性利益、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浙江學刊》2001年第6期
5、學術貢獻
[1]提出性別人力資本理論性別人力資本理論與舒爾茨、貝克爾的傳統人力資本理論在視角與思維方式上有所不同:傳統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是人力項目相對於物力項目的投資價值,性別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是女性人力相對於男性人力的投資價值;傳統人力資本理論不重視對“投資對象”的研究,一般假設人力資本投資對象是同質的,性別人力資本理論強調對投資對象的研究,一般假設人力資本投資對象是異質的;傳統人力資本理論認為勞動者的先天勞動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性別人力資本理論則認為男女先天勞動能力會隨著人力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體力大小的經濟意義在“高差距人力環境”中會凸現出來,在“低差距人力環境”中則隱退回去;傳統人力資本理論沒有“人力環境”概念,而“人力環境”概念是性別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
因此,人力資本投資之所以向男性傾斜是因為在當下“人力環境”條件下男性比女性更有投資價值;“性別租金”的存在導致人力資本投資額相同的男女勞動者出現收益率的性別差異;人力環境的變化使得男女兩性投資價值和性別租金的差距不斷縮小。
[2]對中國女性就業問題的研究
女性就業是近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但是,以清醒的頭腦對這個問題進行的系統分析卻並不多。潘錦棠的文章《經濟轉軌中的中國女性就業與社會保障》彌補了這一空白。他發現,中國的女性參與率高於大多數國家,而男女工資差距小於大多數國家。潘錦棠認為,形成這種格局的主要原因是計畫經濟時代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政策。潘錦棠認為,計畫經濟時代存在女性過度就業的現象。他以一些統計數字證明,轉型期間女性勞動參與率的下降和男女工資差別的增加,是市場經濟對過去遺留問題的一個矯正。潘錦棠的文章為我們提出了兩個尖銳的問題。第一是如何評價計畫經濟時代女性就業,進而如何評價婦女解放的問題。潘錦棠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有關如何評價市場經濟的結果的。潘錦棠的觀點接近哈耶克的想法,即認為市場經濟的結果無所謂好壞,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它們。和哈耶克一樣,潘錦棠主張利用社會保障體系來保障婦女的權益,而將就業和工資決定權留給企業。
[3]提出養老金在男女兩性間公平分配的兩項原則
潘錦棠在“養老保險制度中的性別利益”一文中提出了養老金在男女兩性間公平分配的兩項原則:(1)、養老社會保險承擔受保人長壽風險。(2)、在一般情況下,同時退休的男女職工,男女退休金之差距應小於/等於其退休前工資之差距。即:女性養老金與男性養老金之比應當大於/等於女性工資與男性工資之比。
[4]關注“女工勞動保護費用”
“北京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費用調查分析”一文是我國首次披露的企事業單位女工勞動保護費用數據。在此以前,我國只有生育保險費用統計數據,從未有過女勞動保護費用數據。數據表明:人均“女工勞動保護費用”高於“生育保險費”,北京市895家企業,用於92,899名女工的勞動保護費用全年(2001年)為16,264,790.00元,是同期生育保險費用的2.56倍。數據的意義在於揭示我國企事業單位僱傭女工就會多一項成本,這應該是僱主更願意僱傭男性的原因之一。
6、主持課題
[1]性別分層理論與男女公平就業政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9年[2]社會轉型期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排斥與對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3年
[3]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兩性公平退休政策,中國婦女研究會,2002年
7、主編教材
《勞動與職業社會學》,紅旗出版社,1991年《社會保障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
《社會保險:原理與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社會保障學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8、學術交流
[1]2007年9月,第三屆中日韓社會保障研討會發言:企業社會責任(韓國中央大學)[2]2006年5月,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演講:社會轉型中的中國女性就業
[3]2005年1月,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研討會發言:提高退休年齡利弊分析
[4]1993年1月,參加“婦女與科技”研討會並大會發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9、獲獎情況
[1]1995年《勞動與職業社會學》(紅旗出版社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優秀教材獎[2]2004年12月,《轉型社會中的中國婦女》(編委與作者)中國婦女理論研究會,著作一等獎
[3]2004年12月,《養老社會保險中的性別利益》,中國婦女理論研究會,論文二等獎
[4]2007年1月,《性別人力資本理論》,中國人民大學第九屆科研成果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