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紹忠

潘紹忠,男,中共黨員,武鳴縣太平鎮新聯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

個人簡介

1992年參加工作,1993年12月入黨。

個人事跡

一、勇於開拓,帶領民眾創新經濟發展模式促農民增收。

潘紹忠作為新聯村黨總支部書記,帶領村兩委成員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大膽創新,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他想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就要引導農民有計畫有規模的統一生產,形成本地重點特色產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民增產增收。自上任伊始,潘紹忠就對全村的經濟現狀、資源優勢、制約因素以及發展優勢進行了反覆思考和論證,並和村委班子其他成員多次組織村幹部和黨員骨幹、種植大戶到先進地區參觀考察。積極引導,充分發揮黨員“雙帶”作用,按照做大基地、做強龍頭、打造品牌的思路,把新聯村香瓜協會打造升級為新聯村香瓜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全村香瓜產業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經營,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全村香瓜產業走上規模化發展之路,全村香瓜種植面積3500畝,全部為高產高效新品種農甜2號,產品遠銷武漢、江西、湖南、貴州等地,全村僅此項增收可達513萬元。審時度勢,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精神,積極引進廣東、桂林等地經濟能人,承包本村生產難以發展的畚地3000多畝,用來種植香蕉,成立香蕉合作社。協調承包老闆與村民之間關係上下功夫,努力讓村民支持老闆、老闆用工則優先使用本地村民。這一舉措不僅幫老闆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也為村民增加收入開拓了一條新路子。村民除了收取承包費外,老闆去年為村民提供2.4萬個工日,此項全村每年可收入96萬元,真正實現了增收。

二、適應形式需求,努力為民眾辦實事。

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民民眾,他沒有忘記“立黨為公,勤政為民”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也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因此,一年365天,幾乎每天為村裡的發展和公益事業費心。在他的感召下,全體村幹部團結一致,群策群力,愛村愛崗敬業,都變為自覺行動。雖然工作上去了,經濟發展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在他身上找不到輕浮的行為,在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工作中注意給有能力的黨員壓擔子,通過不斷鍛鍊提高,培養了一支強有力的黨員隊伍,把改善民生作為創先爭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下大力氣實施民生項目讓更多民眾得實惠。先後投資5萬元,裝修村委辦公樓,硬化美化村委周邊環境,添置桌椅等辦公用品,大大改善了村委的辦公條件;爭取縣委組織部支持5萬多元修建了村文化籃球場,使村民擁有了自己的文體娛樂場所,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生活,促進了和諧農村的構建;爭取上級資金13萬元,修建了岜豬、岜娘機耕道2.3公里,解決了困擾民眾幾十年的行路問題,讓民眾真正地感受到了實惠;積極與上級供水部門溝通聯繫,解決了本村4組170多人的人飲困難問題;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30多萬,為全村20戶居住危房的農戶實現了危房改造。

三、成立服務民生工作隊,健全服務民生工作體系。

農村的工作千頭萬緒,潘紹忠抓農村工作,一是抓黨建;二是抓村務公開和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議事制度;三是抓立項,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四是抓政治思想,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共青團、婦代會、計生協會、香瓜專業合作社等作用,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幹部民眾的素質為主線,抓綱帶目,堅持黨總支和村委會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既保證了民主制度的推行,又避免了不顧全大局的不團結、鬧分裂現象。潘紹忠帶領村兩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堅強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成立服務民生工作站,設定生產服務崗、生活服務崗等6個崗位,方便民眾辦事,為民眾解決燃眉之急。組建由村“兩委”、下轄支部委員、黨員中心戶、黨小組長、黨代表、人大代表、鄉土人才、經濟能人、村民代表骨幹、村民小組骨幹等人員構成的服務民生工作志願隊,一年365天,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間地頭,在村落之間,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上的難題,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幫,真真正正為民辦實事好事,讓民眾真真正正得到實惠。“民意為你疏、疏出真情,民生幫你辦、辦出和諧”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得人心、穩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目標。潘紹忠在上工作上無怨無悔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擁護,各項工作蒸蒸日上。

四、帶領新聯村黨總支部學習科學發展觀實踐活動。

潘紹忠同志緊緊圍繞“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民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帶領黨總支學習科學發展觀,使學習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針對農村黨員分散居住,農活多,文化層次低,流動黨員、老弱黨員和文盲黨員多,理論聯繫實際差等特點,從學習方式和學習載體等方面入手,採取五學措施,切實解決農村黨員學習難問題。一是開展學習,提高學習能力。組織村黨總支委委員加強科學發展觀知識的學習,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每個支委委員一周2次組織開展集中學習活動,平時農閒時間各人自學,從而提高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能力;二是分片包乾學習。5個黨總支委委員全部分掛到4個黨支部,每個支部委員包乾1—2個屯,指導各屯的黨員中心戶開展學習;三是開展“結對子”學習。每個黨支部委員包若干名沒有文化或文化較低、行動不便或外出的黨員,分別對他們進行“教學、幫學、送學或寄學”;四是深入督查,檢查筆記、心得體會。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認真檢查好黨員的學習筆記,組織好黨支部的學習培訓、集中討論、技術交流等活動,讓黨支部的黨員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意義和要求,黨總支委委員堅持督促黨支部骨幹加強學習,幫扶黨支部的每位黨員開展學習活動,真正實現黨員受教育,人民民眾得實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