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溝村[山東省海陽市盤石店鎮下轄村]

潘家溝村位於山東省海陽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4′,北緯36°55′。東與乳山市鐵山村接壤,北與上尹家村交界,西與嘴子後村相連,南與欒家疃相鄰。距市政府駐地約25.8公里,隸屬盤石店鎮。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另一說為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因潘姓建村且處山溝,故命村名潘家溝。傳至三世後,董姓因親戚關係來此定居。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公頃,山嵐10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蘋果、蔬菜等。

簡介

2002年,全村240戶,620人,自然增長率為1.6‰。有董、潘、劉、王、盧、蔣等6姓,均為漢族,其中董姓人口較多。

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8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2.8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561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86%、0、14%。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8公斤,總產為6.2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97公斤,總產為13.8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畝產495公斤,總產為25.65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96公斤,總產39.5萬公斤。

1988年,村黨支部帶領民眾栽植蘋果、梨等。2000年,全村有果園6.67公頃,產量200萬公斤,產值40萬多元。大棚櫻桃、桃子等成為本村的拳頭產品。本年,全村農業總產值為85萬元,畜牧業總產值為50萬元。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481萬元,其中農業收入200萬元,畜牧業收入231萬元,林業收入50萬元。

第二產業1985年,建成了2座麵粉加工廠。2000年,建起羊毛衫加工廠、勾花廠,從業人員達150人以上,工業總產值為58萬元。

第三產業解放初期,辦起了供銷社代銷店,收入微薄。改革開放後,先後發展起理髮店、電氣焊維修部、商店等。2000年,第三產業收入27萬元。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0人,收入80萬元,其中服務業收入40萬元,商飲業收入40萬元。

文教科技1946年,成立了村國小。1966年,有學生150人。1976年,在村南建起新校舍。1996年,國小合併到嘴子前學區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考入大中專學校的學生55人。本村的大秧歌,曾多次參加鎮、市匯演並獲獎。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多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350公斤。1995年,人均糧食435公斤。2000年,全村收入213.5萬元,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運輸車30輛、機車50輛、電話130部、彩電150台、電冰櫃5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彎彎曲曲,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改革開放後,村統一規劃並整修街道,新建房屋100多幢。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3平方米。

集體福利1992年以來,為了鼓勵村民種植果樹,村集體為有果園者負擔特產稅。1995年,投資3000元,建起了幼稚園,兒童入園全部免費;村民免費吃上自來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