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可

潘大可

潘大可1918年7月出生在山東德州樂陵縣,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在潘大可同志身上體現了渤海人民的淳樸、正直、大氣、睿智的優良作風。

潘大可,原名重祜,字綏清,1918年7月出生在山東德州樂陵縣,原渤海軍區衛生部副政委兼黨委書記。潘大可少年時期就參加反帝反封建運動,在鹽山中學就讀期間曾參加過砸鹽店學潮運動,1935年就讀於北平(北京)高等師範期間,參加過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利用其家族在樂陵縣名門望族的身份,先後從許多地主紳士家中“借”得看家護院的槍枝,為籌建地方革命武裝提供了難得的槍枝彈藥。1938年9月肖華率115師部分主力來到樂陵,當時冀魯邊區是全省回民最多的地區,在途徑當時的回民地區時肖華命曾令潘大可同志撰寫了《告回民同胞書》,宣傳了我黨抗日政策,極大地鼓舞了當地少數民族抗日鬥志,鞏固了黨的抗日統一戰線。
潘大可同志歷任八路軍宣傳隊長(具體建制不詳),八路軍115師16團宣教股長,16團一營教導員,冀魯邊軍區獨立團黨總支書記,陽(信)沾(化)(無)棣地區黨政軍領導小組組長兼地區隊政委,淄博市武裝部政委,淄博第三中學校長。
潘大可同志參加過粉碎鐵壁合圍,圍殲日軍狄村教導中隊,徒駭河大戰等,歷經大小戰鬥數十次。1939年7月11月,日軍主力在冀魯邊區寧家寨團團包圍了國民黨高樹勛的軍部,情況萬分緊急,高樹勛連發數封電報求救,但是周邊的國民黨軍隊卻見死不救,潘大可追隨肖華將軍50里急行軍從日軍背後發起攻擊,將垂危的高樹勛軍長解救出來。當時潘大可親眼所見,高樹勛緊緊握住肖華司令員的雙手說:“我高樹勛若忘了肖司令的大恩大德那就是白讀了半輩子詩書啊!”當時潘大可的表哥是高樹勛的警衛連長,高樹勛曾不止一次對部下說:“交朋友就要交共產黨這樣的朋友”。
後來,潘大可奉周貫伍政委之命多次與高樹勛部進行談判,建立了冀魯邊區的國共統一戰線。為表彰潘大可同志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195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潘大可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解放戰爭期間,潘大可擔任渤海軍區衛生部副政委兼黨委書記,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創建了解放區第一所醫科大學——新華醫學院,為我軍培養了一大批醫療骨幹。後來。新華醫學院與齊魯大學醫學院合併成為建國後的山東醫學院。國民黨重點進攻時期,華野司令部及後方機關轉移至渤海,渤海軍區衛生部擔任起繁重的救治任務,僅康復醫院就有七所。
建國後潘大可同志看到新中國百廢待興,請纓從事教育工作,1957年由淄博市武裝部政委自願到淄博第三中學擔任校長,參加過漢語成語大辭典的編纂工作,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潘大可同志一生憂國憂民,愛黨愛國愛教育,不計功名無怨無悔,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主動要求減薪,作為一名解放戰爭初期的正師職幹部,一直到1995年去世仍然享受著縣職幹部工資待遇,從未發過任何牢騷,從未向組織上索要過任何東西,高風亮節、心懷坦蕩,深受工作單位廣大幹部民眾的愛戴和尊重。在潘大可同志身上體現了渤海人民的淳樸、正直、大氣、睿智的優良作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