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興
簡介
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肅宗上元二年(761)。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也不是同一時成之。從九首詩的內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
內容
一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牆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四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五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六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八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九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漫興(其一)
詩文
眼見客愁愁不醒, 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 便教鶯語太丁寧。
賞析
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肅宗上元二年(761)。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也不是同一時成之。從九首詩的內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
杜甫草堂周圍的景色很秀麗,他在那兒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並沒有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儘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國的愁思還時時縈繞在心頭。《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這第一首正是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眼見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說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帘。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么擾人心緒!你看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遊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於輕率了。
杜甫善於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這首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於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仇兆鰲評此詩說:“人當適意時,春光亦若有情;人當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杜詩詳註》卷九)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漫興(其三)
詩文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賞析
這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擾人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熟知”,乃就燕子言。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於築巢吧!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燕子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兩句就細緻地描寫了燕子在層內的活動:築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切逼真的實感;而且透過實感,使人聯想到這低小的茅齋,由於江燕的頻頻進擾,使主人也難以容身了。從而寫出了草堂困居,詩人心境諸多煩擾的情態。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詩云:“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這種不可人意,還是由客愁生髮,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這首詩也是善於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詩俱從茅齋江燕著筆,三、四兩句更是描寫燕子動作的景語,就在這“點污琴書”、“打著人”的精細描寫中,包蘊著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和心緒不寧的神情,體物緣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詩句中雖不著一字,卻全都在景物描繪中表現出來了。全詩富有韻味,耐人咀嚼。
漫興(其五)
詩文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注釋
(1)漫興:隨性而至,信筆寫來
(2)芳洲:長滿花草的水中陸地
(3)顛狂:放蕩不羈
[譯文]都說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盡,怎么會不感到傷感呢?拄著拐杖漫步江頭,站在芳洲上,只看見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飛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賞析
柳絮隨風飛舞,落花逐水飄流,這是暮春的特有景色,但卻勾起了詩人的無限感傷。在詩人筆下,柳絮和桃花人格化了,像一群勢利的小人,它們對春天的流逝,絲毫無動於衷,只知道乘風亂舞,隨波逐流。這正是詩人痛苦的原因。這裡面,寄託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深刻不滿,和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後來桃花柳絮也就成了一般勢利小人的代名詞。
漫興九首,寫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門外的卐花溪畔,景色秀美,詩人本應在這安定的環境裡修身養性。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卻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儘管眼前繁花似錦,家國的愁思依然在心頭縈繞。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寄託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刻不滿及自己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都說春江景物美不勝收,而暮春將盡,怎么會不使人傷感呢?拄著拐杖在江邊漫步,站在芳洲上望四周。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只看見柳絮在春風的吹拂下,如癲如狂,肆無忌憚的飄舞著,還有那輕薄不知自重的桃花,追逐著春江的流水歡快的向遠方飄去。
漫興(其七)
詩文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譯文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地一個疊著一個。竹林里筍根旁的小野雞,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
這一首《漫興》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
詩中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現:那一隻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於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後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於深求。
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繫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緻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閒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後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後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後關照,互相映襯,於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