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石闕

漢代石闕

正陽縣漢代石闕位於正陽縣城的東關外,公路北側,當地民眾稱謂“望像台”。民國二十五年重修正陽縣誌記載:“望像台在城東關外東嶽廟前,有石壁厚二尺,東西長六尺。東首石塊八層高七尺許,西首石塊十一層高一丈許,頂上有石板雕刻如瓦屋式,檐角四出,兩首側面斬齊,如門戶之一邊,似是古代石闕之左部…” 正陽縣文化部門鑒於此“台”建築形式古老,同時在民眾中又有許多古代的傳說故事,就把它列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1961年5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全省文物調查登記中,對此“望像台”進行了調查研究。才知道它是一座漢代石闕。 石闕距公路約15米左右,闕之北是東嶽廟的廢墟。據縣誌記載元代至元四年,邑人陳福成等人,曾在闕北廢墟上修建東嶽廟;乾隆三十五年,邑人李成仁等又重修東嶽廟。現僅存廢墟,其上瓦礫遍地,調查中也發現許多屬於漢代的遺物。可證在建東嶽廟之前,原即有建築物。石闕僅存東闕,西闕已經損毀,調查中為尋找西闕的遺蹟,曾在附近進行了詳細的鑽探,鑽探結果沒有發現什麼跡象。不過我們聽到民眾有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望像台裂了大縫,中間可以過人,有一年瘟疫流行,死人很多,有人拿妖捉怪,忽一夜裂縫複合,長到了一塊”。很可能西闕是因迷信鬼神,拿妖捉怪的情況下被拆除的。

正陽縣漢代石闕位於正陽縣城的東關外,公路北側,當地民眾稱謂“望像台”。民國二十五年重修正陽縣誌記載:“望像台在城東關外東嶽廟前,有石壁厚二尺,東西長六尺。東首石塊八層高七尺許,西首石塊十一層高一丈許,頂上有石板雕刻如瓦屋式,檐角四出,兩首側面斬齊,如門戶之一邊,似是古代石闕之左部…” 正陽縣文化部門鑒於此“台”建築形式古老,同時在民眾中又有許多古代的傳說故事,就把它列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1961年5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全省文物調查登記中,對此“望像台”進行了調查研究。才知道它是一座漢代石闕。 石闕距公路約15米左右,闕之北是東嶽廟的廢墟。據縣誌記載元代至元四年,邑人陳福成等人,曾在闕北廢墟上修建東嶽廟;乾隆三十五年,邑人李成仁等又重修東嶽廟。現僅存廢墟,其上瓦礫遍地,調查中也發現許多屬於漢代的遺物。可證在建東嶽廟之前,原即有建築物。石闕僅存東闕,西闕已經損毀,調查中為尋找西闕的遺蹟,曾在附近進行了詳細的鑽探,鑽探結果沒有發現什麼跡象。不過我們聽到民眾有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望像台裂了大縫,中間可以過人,有一年瘟疫流行,死人很多,有人拿妖捉怪,忽一夜裂縫複合,長到了一塊”。很可能西闕是因迷信鬼神,拿妖捉怪的情況下被拆除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