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若達多

演若達多

梵名Yajn~adatta 。 出自《楞嚴經》,又作延若達多、耶若達多。意譯作祠授,因祭祠天而乞得之意。

梵名Yajn~adatta 。又作延若達多、耶若達多。意譯作祠授,因祭祠天而乞得之意。 出自《楞嚴經》卷四,富樓那問,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佛陀回答這個問題,舉了一個演若達多的例子來比喻說明。演若達多是印度室羅城中的一個怪人,經中說他是“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佛陀通過這個怪人來說明虛妄無因的道理,並進一步說明此事既非因緣亦非自然,經中有一段非常繞人的論述:“……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這裡是通過演若達多其人的特徵來比例妄執無因的道理,既然是比喻,那么就是為了生動地交待要表述的內容,拿來比喻的這個事情就應該是為我們所熟知的,但對這個演若達多的特別之處我們似乎並不很熟悉,佛陀有諸如迷人四方、翳目空華以及舟行岸移、搖目動水等比喻,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讓人理解,但這個演若達多的例子,就相對顯得繞一些,那么演若達多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幸運的是,這種人今天還有,在現代精神病學分類中可以準確的找到這種病人,拿現在老百姓的話來說,他是一個瘋子。
我們可以拿今天的一些知識來充實對幾千年前演若達多其人的了解,大致上,按照CCMD(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的描述,演若達多相當於一個精神分裂(早期)患者,症狀表現為一種對顏面五官的感知覺障礙,不斷地照鏡子,堅持認為自己的臉形非常難看,感覺自己的鼻、唇等存在嚴重缺陷或嚴重變形,為了證實這種變化,或關注它的發展變化,所以表現為經常照鏡子的行為,稱為“窺鏡症”。在楞嚴經中,如“晨朝以鏡照面”“嗔責己頭”“以為魑魅”等等描述與窺鏡症相仿,不過似乎演若達多病得更重一點,他不但認為自己的頭如魑魅,甚至還認為自己的頭不在了,為了找頭,除了窺鏡,還“無狀狂走”,無論是認知、情緒還是行為都極度狂亂,這就是演若達多,作為一種感知覺綜合障礙,它是一種比較極端的錯妄現象,在佛陀看來,正常人也錯妄,大家都無明,只是與演若達多相比沒有那么誇張,這裡是拿演若達多這個放大鏡來比例妄執無因的道理,通過放大來使問題清晰化。或許像這樣充實一下演若達多的信息,能夠加強對這段經文的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