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複姓漆雕是駐馬店市姓氏排名在300位以外的小姓,其姓源出有四。
其一,出自姬姓。
春秋時,吳國君主的後人有漆雕氏;魯蔡出過不少漆雕氏,以漆雕開為最有名,其後代就以漆雕為姓,奉漆雕開為漆雕姓之始祖。鄭宏峰、張紅主編的《中華姓氏》(一)中云:“從春秋中期到春秋末期,複姓大量增加,比如孔子72位弟子中,屬於複姓的就有23人:端木、顓孫、澹臺、公冶、南宮、公晳、漆雕……。”《元和姓簒》(唐林寶撰)卷十道:“漆,魯相漆雕之後,單姓漆。”“岑校”,魯相漆雕之後。《類秸》五云:“魯相漆雕開之後。”“漆雕,漢功臣昔侯漆雕胡害魯人,昭帝時將軍。”《通志·漆雕氏》曰:“《史記》漆雕徒父,漆雕開、漆雕哆,並仲尼弟子。”之後,漆雕複姓就簡化為單姓漆氏。
其二,出自以技藝職業為姓。
相傳漆雕最早出現時是職業稱謂,是那些油漆裝飾工的古稱。他們的後代就從祖先的職業或技藝的名稱中得來,稱漆雕氏。《論語·公冶長》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中華姓氏》(一)“職業姓”曰:“國號姓、官爵姓、諡號姓等,都屬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貴族、官僚姓,而職業姓,則是平民百姓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命姓,通稱‘大眾平民姓’。”
其三,出自姜姓,以水名為氏
《姓氏考略》曰:“漆,鄋瞞防風氏之後,”見《左傳》注。一雲,漆雕開後,單姓為漆氏。一雲,邠之新平有漆水,或以水為氏。望出南昌、青州、北海。《漆氏家譜》記載:西周時期漆氏原居商丘遷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系春秋戰國時期漆氏望族。元朝時其祖居江西南昌,亦為望族。明朝時漆氏脈遷湖南東安(湖南永州市)。清康熙年間仲相之後居四川遂寧市。“遂蓬二邑之漆氏瓜瓞綿綿,人文濟濟,其分居郡邑散若列星。”
其四,鄋瞞族長狄氏所稱漆氏
《中國姓氏大全》云:“漆,(1)古代鄋瞞(春秋時為長狄族的一支,即防風氏)之後代。(2)孔子弟子漆雕開的後代,為複姓所改。‘漆雕’,(1)為周代吳國的後代。(2)周代魯國亦有漆雕氏。”
《世本》八種《秦嘉謀輯補本》亦云:“漆氏,古有漆沈,為魯相。”《尚書·禹貢》云:“豫州,貢漆。”凡此種種,盡言漆雕者。
“漆雕者,神農氏之苗裔也。”神農本姓姜,稱風氏,所謂防風氏也。古傳軒轅賜姓於漆,越十三氏而至胎公。夏禹封胎公以紹烈,山,稱農胎氏。傳十四世,湯初折封墨胎氏。又傳十一世至離支,即孤竹君,生伯夷名允、叔齊名智,兄弟讓國隱於首陽。至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時,伯夷後裔,名成,居漆河之東,復徙商丘之漆河,以漆為名,以河為姓,名曰“漆河”。數世之後,傳至漆鈺,鈺為汶水太守。鈺生二子:沈、沔,沈為魯相。沈、沔之後生漆雕開、漆雕從(《史記》作漆雕徒父)、漆雕侈(《史記》作漆雕哆),皆從學於孔子,為孔門賢儒。春秋末期漆氏族為紀念蔡國人漆雕開、漆雕從、漆雕哆“三賢堂”,便將單姓“漆”改為複姓“漆雕”。隨著歷史演變,漆氏又由“漆雕”複姓改作單姓“漆”。
漆雕開系檗公之子,其妣崔氏,生一子辰公,字伯龍,習詩書,有賢名,世居於蔡,代代留芳。漆姓家族歷經滄桑巨變,越過千百年的發展與播遷,逐步遍及全國各地。其中以四川、湖南、湖北、江西、陝西、重慶為最多。而河南上蔡人漆雕開系漆氏家族之祖先。《漆氏家譜》記曰:“派以繼魯為始者,雕祖從學孔門,世居魯蔡。”《上蔡縣誌》載明·張延登撰《先賢漆雕祠記》云:“漆雕祠者何祠?祀先賢祈禱氏也。蔡何以祀漆雕?曰漆雕蔡人也。何以至今始祀之也?考邑乘,縣之北 曰華陂有遺墓焉。曰:漆雕生於斯。”清康熙年間上蔡知縣楊廷望撰《新建先賢漆雕子祠記》一文中曰:“上蔡之有先賢漆雕子也。其里蓋在華陂鎮,其墓亦在華陂鎮,其祠亦在華陂鎮雲。”“此祠與墓相近,人煙稀少,居者不能久留。乃於華陂鎮中之公地,創建頭門三間、二門三間、享堂、正殿各三間。……始建於康熙之二十七年,成於康熙二十九年八月。”清鹹豐八年曾“重修先賢漆雕開墓”;清光緒三年“重修先賢漆雕開夫子祠。”中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井上靖曾於1986年訪華時拜謁先賢漆雕開故里。為迎接貴賓光顧,上蔡縣人民政府於同年派人在華北村重修了先賢漆雕開墓。
漆雕開,字子若,(《史記》作子開。)《漢書·藝文志》作漆雕啟,據宋儒王應麟考證:“啟”為其原名。因漢景帝名啟,以違“聖諱”,故將“啟”改為“開”。他是春秋時蔡國華陂人,孔門高徒,儒教學派的領軍人。生於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卒於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享年五十一歲。他的出生頗有傳奇性色彩。至今當地民間仍流傳著:“周王送,蔡侯迎,子孫代代有功名”的民謠。
據傳,漆雕開父母成婚那天,迎娶母親的花轎剛剛回歸出莊,正逢周景王巡視各地的車隊浩浩蕩蕩,旌旗漫捲,人歡馬叫,路過此地,御輦緊跟在花轎後面。蔡侯得知景王來蔡視察的通報,驚喜若狂,急忙帶領人馬車隊北馳迎迓。當其匆忙趕到鴻隙湖畔,不料正碰上迎面前來娶親的花轎,蔡侯無法越過花轎再往前行(因一路兩溝,溝陡水深),只得先與景王打過招呼後,調轉車頭返回,走在前邊,像專程前來迎接娶親的花轎似的在前頭鳴鑼開道,徐徐向前。當地人看到這千年難逢的巧合奇景,都交口同聲地說:“漆家真幸運,將有大福大貴臨家門!”不料第二年漆雕家生下了漆雕開貴子。幼年的漆雕開聰慧過人,讀《尚書》過目能誦,乖巧伶俐,活潑可愛,被當地人譽為神童。
漆雕開早慧,天質非凡,且勤學好問,“善與人同”。自幼就主動遍拜蔡地俊彥名流為師,早小有名氣。他成年之後又拜師孔門,廢寢忘食,如饑似渴,發憤功讀,潛心刻苦鑽研儒經。他對《尚書》津津有味的千遍萬遍下功夫,讀至“韋編三絕”,爛熟於心,具有真見卓識,能自成一體,多有獨到之處。他弘揚光大了孔夫子的“性相近,習相遠”的學說,悟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惡的精闢道理,從而升華“天理”與“人慾”的概念,形成了他獨特的“人性論”,這確是一個驚人的創舉。孔夫子見他學而優,意而誠,已至成年,於是乎規勸道:“子之齒,可以仕矣,時將過。”不虞其卻坦然謝絕恩師曰:“吾斯之未能信。”表示不願做官。孔子聽其言,甚喜甚慰,深感其德茂志遠。《孔子家語·弟子解》云:“習尚書,不樂仕”,志向弘毅,具有“名士風度”。明朝張延登在《先賢漆雕開祠記》中寫道:“漆雕開蔡人也。……一言一行楷模萬世者,而可輕媲倫乎!……惟漆雕氏以禮為恭儉莊敬之儒,夫子使仕,‘未信’而‘悅’,故七十二子之倫如子若者,未可多屈指也。”
漆雕開在孔門七十二賢中,以德行著稱,他是漆雕氏之儒的創始人。為人謙和而有自尊,博覽群書,精益求精。他主持正義,剛正不阿,具有“勇者不懼”之美德。他少孔子十一歲,孔子視其如昆弟,啟“其無罪受刑而致身殘。”當時有人傳言“漆雕開是個殘疾!”孔子聞言反駁道:“他的品德一點都有傷殘!”可見孔夫子對漆雕開的高風篤德是很讚賞的。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從葉地至蔡。這天剛來到漆雕開的家鄉鴻隙湖村,天空悠然烏雲密布,雷鳴電閃,傾盆大雨鋪天蓋地而來,孔子一行無法前往,便住到漆雕開家。不料這場大雨連綿數日,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漆家本來家底不厚,一下子添了這么多人吃喝,家中存糧很快就被吃完了。漆雕開為不讓老師和師兄弟餓肚子,就冒雨出門,赤腳蹅著泥水,獨自一人到鴻隙湖裡踩藕。因泥濘路滑水深,不幸落水遇難。當他溺水後,湖水猛漲三尺,狂風大作,三日不息,瓢潑大雨傾瀉三晝夜,岸邊鄉親一直在鴻隙湖尋找找撈三天。之後,為了紀念漆雕開,表達對他的哀思和敬慕,於是就在青龍溝北岸的鴻隙湖畔為他建一座墳墓,墓前立著一塊刻有“漆雕開之墓”的高大墓碑。
說來也怪,鴻隙湖裡自從漆雕開溺水遇難後,滿湖白連全都變成了紅色蓮花,就連泥水中的白藕也都變成了紅色的。不論天干地旱,湖中蓮花依舊朵朵露珠盈盈,人們都稱其為“哭蓮”。在此千百年里,其他地方的蓮藕仍是白色的,唯獨鴻隙湖的蓮藕是紅色的。竟成了鴻隙湖的一大景觀,於是乎,鴻隙湖就被列為“古蔡八景”之一,名謂“湖隙荷爛”。
翌年,此地又發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水。洪水沖毀了村莊,泡塌了房屋,淹沒了莊稼,禍害了村民。當時青龍白馬二溝佇立湖畔,洪水倒灌,洪峰肆虐。極目遠眺,一派無垠的汪洋。而當水流到漆雕開墓前時,卻圍繞著墓葬盤旋,終不能淹沒墳頂。傳說這是因為聖人顯靈,鎮住了洪魔。
三年之後,漆雕開的同窗好友子路在衛國做了官,耿耿於懷,時時惦念著師友漆雕子若為恩師和師友殉難。不久,他先奏請國王追封漆雕開,然後親自率領三千兵馬,再次來到鴻隙湖岸,命所有兵士各取黃土一擔,加高陵墓。並尊國王旨意賜漆雕家良田45畝,世代不納“皇糧”,又置地興建漆雕開祠堂,內塑孔子及子開塑像,常以香菸酒饌祭祀。並在祠堂附近建房三十餘間,“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培育英才。漆雕氏之族一時聲望大震,成為當地名門望族。
據《上蔡縣誌》記載,昔年漆雕開墓祠四周“菡萏數頃,爛若錦綴”。因為啟來“鴻隙患於塞,春夏水漲,汪洋澎湃,激湍如馬也。漆雕子若之墓,任世浸之沉淪。”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上蔡知縣楊廷望“知即為漆雕子若之墓,為慰先賢之靈”,“振興文教之意”將墓、祠移建於華陂鎮內,(今華北村尚存漆雕開墓和清代為子開立的石碑兩塊。)
先賢漆雕開,不但倍受百姓敬仰,更受到歷代帝王追封。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受敬祭;唐朝開元二十七年(公元39年)追封為滕伯;宋朝真宗大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追封為平輿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稱譽為“先賢漆雕子”。
漆雕氏之學已成為“世之顯學”。戰國時期的著名法家代表韓非子說:“自孔子死也,有子張之儒,有顏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儒分為八。”韓非子在其名著《顯學》中評價說:“漆雕之儀,不色撓,不目逃(即謂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行曲則違於 獲,行直則怒於諸侯,世主以為廉而禮之。”《論衡·本性》中記:“宓(不齊)子賤、漆雕開,公孫尼子這徒,亦論情性,與世子(世碩)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惡。”根據這些資料,現代學者研究認為:“漆雕氏之儒”不願做官,好勇任性,屬於孔門弟子中任俠的一派,這一派主張人性有善有惡,宓子賤,公孫尼子、世碩等均為該派主要成員。《漢書·藝文志》中著錄有《漆雕子》(凡十三篇)、《宓子》、《世子》、《公孫尼子》這說明當時他們都有自己的著作(均已佚);此外,《孟子·公孫丑》稱善於“養勇”的北宮 ,亦當屬於“漆雕氏之儒”(參見郭老《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蒙文通《古學甄·漆雕儒考》),“漆雕氏之儒”就是以漆雕開為首的儒家在上蔡學派。
漆雕開的人品、學問與顏回、子貢、子路、子夏等齊名。晉代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在《聖賢群輔錄》中云:“漆雕氏傳禮為道,為恭儉莊敬之儒。”《中國哲學史詩》輯黃王順《詠漆雕開與公孫尼子》中說:“公孫尼子漆雕開,八派儒徒兩高才。俱道性情兼善惡,莫知竟勿詳猜!”清順治間進士巡吏張沐《鴻隙荷爛》詩中曰:“萬畝渟泉老不流,際天花草爛雲頭。波飄蓮瓣燒成暑,市起菖蒲入寒秋。水利興時多種稻,漁歌向夜盡撐舟。居民猶記漆雕開,到處逢人說末周。”這首詩深深地寄託著詩人對先賢漆雕開的懷念與哀思。
漆雕一族被歷代帝王追封為世代功名之家,其族人凡男丁出世,均被賜為“鐵帽秀才”。漆雕氏之族,西周迄今兩千餘載,歷史悠久,世代興盛。在諸朝諸代,人文蔚起,鍾靈毓秀,精英輩出,文世武將,不可勝數,豐功偉績,歷歷在目。隨歲月之流逝,滄桑之世變,如今的鴻隙湖已經成為千頃良田,而湖畔漆雕開宗祠亦而目全非。解放時,僅剩下幾間孤零零的大殿,而眼下則僅餘古墓一座。上世紀八十年代,縣政府派人在此地豎立了“漆雕開之墓”水泥碑一塊,是為迎接外賓而為之。現在漆雕開墓地前後左右均已被當地農舍包圍。不知其故,墓地農舍多次失火,焚燒得梁焦檀懸,垣頹瓦敗,人畏之離居;目前墓地一片荒蕪,荊棘叢生,滿目瀟條,無人問津,嘆哉!
漆雕開一族,隨著時代的腳步南下北上,東遷西播,漢落全國各地。祖籍古蔡華陂的漆雕氏一族僅有三千餘口人。他們祖輩在促進社會發展,推動歷史進步中起到一定作用,他們在反壓迫、爭自由、反抗民族侵略、保家衛國戰爭中,不怕犧牲,英勇奮戰;他們在建設現代化美好和諧家園中,不畏艱險,勤奮創業;他們對社會,對民族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這是他們的光榮,也是漆雕氏宗族的驕傲,為後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為頌揚先輩之英名,盛讚祖宗之美德,激勵後人之壯志,筆者為詩一首以贊之。
一代賢儒千秋頌,兩朝明主伯侯封。
德高學顯不樂仕,鴻隙哭蓮祭英靈。
孔子七十二弟子名錄
名 | 字 | 名 | 字 | 名 | 字 | 名 | 字 | 名 | 字 |
顏回 | 子淵 | 閔損 | 子騫 | 顏幸 | 子柳 | 冉耕 | 伯牛 | 冉雍 | 仲弓 |
曹恤 | 子循 | 冉求 | 子有 | 顏文 | 子驕 | 狄黑 | 哲 | 顏噲 | 子聲 |
冉儒 | 子魯 | 後處 | 子裡 | 琴牢 | 子開 | 孔忠 | 子蔑 | 伯虞 | 子析 |
秦商 | 子丕 | 遽瑗 | 伯玉 | 林放 | 子立 | 縣成 | 子祺 | 中棖 | 子續 |
仲由 | 子路 | 宰予 | 子我 | 冉季 | 子產 | 言偃 | 子游 | 卜商 | 子夏 |
曾參 | 子輿 | 燕汲 | 思 | 原憲 | 子思 | 商澤 | 子秀 | 曾點 | 日析 |
秦冉 | 開 | 陳亢 | 子亢 | 申黨 | 周 | 商瞿 | 子木 | 高柴 | 子羔 |
榮旗 | 子祈 | 攀須 | 子遲 | 秦非 | 子之 | 有若 | 子有 | 梁鱣 | 權免 |
廉絜 | 庸 | 鄭巽 | 子斂 | 秦祖 | 子南 | 鄭國 | 子徒 | 樂慶欠 | 子聲 |
巫馬施 | 子旗 | 公孫赤 | 子華 | 步叔乘 | 子車 | 漆雕開 | 子若 | 公伯繚 | 子周 |
石人郢 | 行 | 司馬耕 | 子牛 | 叔仲會 | 子期 | 顏無繇 | 路 | 公哲悲 | 季欠 |
任不齊 | 送 | 南宮括 | 子容 | 公冶長 | 子長 | 宓不齊 | 子賤 | 漆雕哆 | 子斂 |
顓孫師 | 子張 | 施子常 | 子恆 | 顏之仆 | 叔 | 奚容點 | 子晰 | 壤駟赤 | 子徒 |
端木煬 | 子貢 | 公孫龍 | 子石 | 公祖句茲 | 子之 | 公西點 | 子上 | ||
石作蜀 | 子明 | 澹臺滅明 | 子羽 | 漆雕徒父 | 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