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自古有句民謠:“皇帝喝鹿血,皇后吃鹿胎”,可見鹿的滋補源遠流長。到了滿清時代,宮廷御醫用民間進貢的野生鹿胎配以各種草藥秘制才有了鹿胎膏。一直以來滿族女人,上至皇后(孝莊、慈禧)和嬪妃格格們,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歡食用鹿胎膏來滋補保養。
“獵鹿歸,死傷則食之,活則圈養。多有男丁喜食鹿鞭,女食鹿胎,後有牛錄諸戶循法熬制,並配以族內土方,遂成膏丸,男者為益陽補氣,強身健體;女者為滋陰補血,護雌養顏,其中以巴爾通、淳德、班吉泰所制為甚……”註:牛錄為八旗的最小單位,每牛錄為300人 ,這是清道光年間,姚進良編著的《八旗軼事》有關滿族八旗食鹿和其製品的相關記載。其實,自古有句民謠:“皇帝喝鹿血,皇后吃鹿胎”,鹿的滋補源遠流長。到了滿清時代,宮廷御醫用民間進貢的野生鹿胎配以各種草藥秘制才有了鹿胎膏,其間滿族八旗也有熬制。一直以來滿族女人,上至皇后(孝莊、慈禧)和嬪妃格格們,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歡食用鹿胎膏來滋補保養,後來漢人也廣為流傳,一直沿用至今。《黃帝內經》中記載:鹿胎乃孕子、調經、駐顏之極品。清《本草新編》也詳細載明:鹿胎,補精血,用於腎虛經虧,體弱無力,精血不足,婦女虛寒,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久不受孕等症。由此可見鹿胎用於滋養女性身體、調經散寒助孕之症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淵源。
現在
由於真正意義上的鹿胎膏發源於滿族,加上歷史的沉澱,其製法頗為繁複和精緻,但是清朝時,有的民間養鹿的地方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只是每家做法和配方上有些差異。可惜的是,隨著歷史的變遷那些精湛的製法和配方多數已經流失,遺憾的是,滿族鹿胎膏由於其製法和配方的特殊性無法規模化和產業化。
製法
如今有關滿族鹿胎膏製法的歷史資料幾乎流失殆盡,而現僅存的淳德堂的具體製法也不對外公開(馬記製法僅存為鹿茸的製法了),如下是淳德堂滿族鹿胎膏製法的簡介:
依據”挑、篩、簸、刷、刮、搗、碾、研、磨、銼”等法修制,然後結合”浸、炒、炙、淬、燀”等傳統工藝精心炮製. 整套炮製過程忌鐵器,忌急躁。遵循傳承滿法,並靈活運用“七情和合”“君臣佐使”達到最佳之配伍。煎制用水為山間溪水,並非自來水或井水。按照先武火,後文火,再無火(即非明火)的順序,並結合其特有的“阿米朵”法煎熬,並恰時放入滿方。滿族的鹿胎膏並非是用鹿胎粉做的,而是直接用新鮮血胎熬後濃縮出來。
特徵
顏色為褐色至黑褐色,偏黑,口味有三“略”,即略苦略腥略甜,性狀為粘稠狀膏體,不發硬亦不過稀。
功效
補氣養血、美容養顏、調經散寒、暖宮助孕、護雌延更。用於經期腹痛、手腳發涼、月經不調、不孕不育、虛弱消瘦、色斑、失眠、頭暈頭痛、性功能減退,產後及更年期綜合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