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六

滕六是中國傳說中的雪神。程登吉《幼學瓊林》“天文篇”:“雲師系是豐隆,雪神乃是滕六。”張岱《夜航船》有“滕六降雪”條。

名稱來歷

名六

雪神姓滕名六,雪神何以叫滕六呢?我們先說雪神何以名六。
正常的雪花,一般呈六角形狀飄揚下來,這是雪神稱六的原因。古人對於雪花六角之形早已觀察了解。《韓詩外傳》:“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見《藝文類聚》卷二“天”下)。草本之花多為五瓣,但雪花是六瓣的,因此,“六”是對雪的外部形態的描繪。又,“六”為陰極,雪為至陰之性,以“六”名雪,無論是形態,還是人們的哲學觀念,都是合適的。雪花“六出”於是成為成語,流於歌詠之中。如陳徐陵《詠雪詩》曰:“瓊林玄圃葉,桂樹日南華。豈若天庭瑞,輕雪帶風斜。三農喜盈尺,六出舞崇花。明朝闕門外,應見海神車。”在隋唐以前,我們所見到的關於雪的描述,“六出”是一個代表性的語彙。即使是在唐代,“六出”依然是雪花的代名詞,雪神名六,其來有自。

姓滕

雪神為何姓滕?滕本為周代東方的一個諸侯小國,國王滕文公頗有知名度,《孟子》“滕文公”篇記述了他的許多事跡。但是,我們見到的滕文公與雪的關係不見於今本《孟子》,而出於一本託言孟子和學生一起寫的書:《孟子外書》。據說本來《孟子》一書是有內(中)書和外書的區別,有如莊子的內篇和外篇。《孟子外書》在漢代有流傳,但大約在唐代,人們見到的就不多了。而到了宋代,《孟子外書》又一下子冒出來很多。《孟子外書》的“文說篇”,有這樣一段記載: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及牛目,群臣請弛期,太子不許。惠子諫曰:“昔者王季葬渦山之尾,欒水齧其墓,見棺前和,文王曰:‘先君欲見群臣百姓矣。’乃出為帳三日後葬。今先公欲小留而撫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志也。”孟子曰:“禮也。”
滕文公去世後下了場大雪,不便按時舉行葬禮。惠子說,這是先公(滕文公)想稍微停留一下,安撫社稷江山,所以降大雪延遲殯葬日期。這故事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滕文公可以通過降雪改變葬期,這豈不是能夠主宰冰雪的降與停嗎?非雪神而何?
因此,《孟子外書》的這個故事是滕文公成為雪神的主要依據,雪神便姓滕,而為了和《孟子》書中的那個大名鼎鼎的滕文公相區別,便與六出結合,雪神便姓滕而名六,雪神滕六就這樣誕生了。這便是我們對於“雪神滕六”姓名來源的發生學的基本理解。

歷史演變

唐以前

雪神與滕文公有關,但並不起源於先秦。先秦至於六朝,中國的國家祭祀體系中,有日月山川,有風雨雷電,但沒有霜雪。《周禮》《禮記》《爾雅》這些典籍敘述了古代國家祀典,沒有提到雪神。雪為何入不了古人的法眼?
中國作為農業社會,順應自然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冰雪對於農業的影響有限,它只是一個季節性的自然現象,相比較而言,日月星辰和風雨雷電更為重要。中華民族早期的文化中心在中原或者關中,過去,黃河流域的氣候較如今要溫和得多,如河南一帶大象出沒,綠竹漪漪。冰雪在早期農業文明的核心帶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雪在早期的國家祭祀體系里沒有席位。
我們在唐代文獻才讀到了關於雪神的信息。唐代的統治者本來就來自曾經較為寒冷的地區,加上開邊拓土,人們對於冰雪有了更多的認知,詩文里有了大量的詠雪名篇。唐人一方面欣賞雪的瑰麗,但也實實在在吃過雪的苦頭,如開邊戰爭屢屢因冰雪而敗北。雪對於唐人有著更為深切的複雜體驗。

唐代關於雪神故事的描述

在唐人的小說《玄怪錄》里,有這樣一段神奇的故事:
唐中書令蕭至忠,景雲元年為晉州刺史,將以臘日畋游,大事置羅。
先一日,有薪者樵於霍山,暴瘧不能歸,因止岩穴之中,呻吟不寐。夜將艾,似聞悉窣有人聲。初以為盜賊將至,則匍匐於林木中。時山月甚明,有一人身長丈余,鼻有三角,體被豹鞟,目閃閃如電,向谷長嘯。俄有虎、兕、鹿、豕、狐、兔、雉、雁駢匝百許步。長人即宣言曰:“余玄冥使者,奉北帝之命,明日臘日,蕭使君當順時畋臘。爾等若干合箭死,若干合槍死,若干合網死,若干合棒死,若干合狗死,若干合鷹死。”言訖,群獸皆俯伏戰懼,若請命者。老虎洎老麋,皆屈膝向長人言曰:“以某等之命,即實以分。然蕭公仁者,非意欲害物,以行時令耳。若有少故則止。使者豈無術救某等乎?”使者曰:“非余欲殺汝輩,但今自以帝命宣示汝等刑名,即余使乎之事畢矣,自此任爾自為計。然余聞東谷嚴四兄善謀,爾等可就彼祈求。”……老虎、老麋即屈膝哀請,黃冠(嚴四兄)曰:“蕭使君每役人,必恤其饑寒。若祈滕六降雪,巽二起風,即不復遊獵矣。余昨得滕六書,知已喪偶。又聞索泉家第五娘子為歌姬,以妒忌黜矣。若汝求得美人納之,則雪立降矣。又巽二好飲,汝若求得醇醪賂之,則風立至矣。”……少頃,老狐負美女至,才及笄歲,紅袂拭目,殘妝妖媚。又有一狐負美酒二瓶,香氣酷烈。嚴四兄即以美女洎美酒瓶,各納一囊中,以朱書二符,取水噀之,二符即飛去。……未明,風雪暴至,竟日乃罷,而蕭使君不復獵矣。
這是一個關於雪神及其相關情節的複雜的故事。說的是唐中書令蕭至忠在做晉州刺史時準備打獵,一個樵夫因為疾病滯留在山上發現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一個自稱玄冥使者的長人召集群獸,告知它們明日的不同死法,因為蕭至忠明天要來獵殺它們。群獸哀求長人救助,長人告訴群獸去找黃冠四兄想辦法。黃冠四兄對群獸說,蕭使君比較體恤部下,假如能夠祈禱讓“滕六降雪,巽二起風”,下場大雪,他就不會打獵了。黃冠四兄剛接到滕六的信,知道滕六剛剛喪妻,而那時正好有一個叫索泉的家裡的歌姬第五娘子因為嫉妒被貶黜了。黃冠四兄建議,把這個娘子弄來給滕六,他就馬上降雪了。另外還要給巽二一頓美酒他就會颳風。狐狸劫來美人與美酒,嚴四兄將美酒與美人裝了兩袋,畫上二符,作法獻祭滕六。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雪,蕭使君就沒有再打獵,那些野獸也就得救了。

故事反映出的文化細節

這個故事透露出,在唐代可能存在雪神祭祀的儀式,黃冠四兄的行為是一種對於雪神的獻祭行為,他所畫之符,及其美女美酒,都是對於雪神的祈獻,即他說的“祈滕六降雪”。這個雪神有點像黃河的河神,對美女比較感興趣。而獻祭過程也有如河伯娶婦。
這個故事有印度傳入的動物故事的一些痕跡,如動物將蒙難的哀痛,甚至有大雨造成獵人不能打獵而放棄獵殺的情節,這在《五卷書》和一些佛本生故事中有豐富的表現。《玄怪錄》是否受到這些故事的影響有待深入研究。
這個唐代的傳奇的情節似乎突如其來,“雪神滕六”的說法並沒有得到唐代人的普遍認同。唐代詩文很少提及滕六之事。他們對於雪的描述,整體上還是以“六出”來表達。

宋代的發展

宋代,“滕六”已經成為詩詞歌賦中常用的詞語了。如陳郁《念奴嬌》:“沒巴沒鼻,霎時間,做出漫天漫地。不論高低並上下,平白都教一例。鼓動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張威勢。識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雪神滕六一詞在宋代的詩詞中廣泛使用成為一個事實。宋人對於滕六的興趣,一方面可能是他們與北方雪域族群的交往更為深入,另一方面,《孟子外書》這部偽書在宋代的廣為流傳,讓滕文公與雪神關係的故事在宋代更為深入人心。

兩宋以下

兩宋以下,詩詞曲賦小說中,雪神滕六廣泛出現,雪神滕六進入了中國文化的信仰系統和語言表達體系之中。而隨著《夜航船》和《幼學瓊林》這樣一些百科式的著作問世,“雪神滕六”便成為一個基本的文化常識。

明代

中國雪神起於唐,發展於宋,到明代成為一個普及性的文化知識。這就是雪神在中國走過的歷程。

結語

如今,由於我們對於雪神滕六的傳說近乎遺忘,中國雪文化的遺產也有瀕危之虞。所以我們加強對於雪文化的認知和研究是有必要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