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縣誌》上說:滑國又叫“費滑”。據《春秋》記載魯莊公十六年(前678年)“冬十二月(公)會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於幽”。《左傳》魯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記載,“秦國的軍隊去偷襲鄭國,被發覺,遂滅滑而還”。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說,緱氏縣城就在春秋時代的滑國都城。
從試掘情況來看,滑國故城是依據地形特點而修建的。故城南北長,東西窄,北部依地形又向西突出一部分。城垣屈曲呈弧形,平面略作長方形。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北部約1000米,中部約700米,南部約500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城垣臨近台地邊緣,因歷年河水沖刷,大部分已經倒塌。南牆東段與東牆北段的下層、北牆和部分東牆夯層較薄,土質堅硬,其上壓有布紋瓦層。它的建造年代應在漢代以前。南牆東段與東牆北段的上層、西牆和部分東牆的夯層較厚土質鬆軟,內含戰國陶片及布紋瓦,下壓前種夯層和布紋瓦層,其建築年代,應在漢代或漢代以後。
故城附近的遺物極為豐富,有仰韶、龍山文化及商代、東周、西漢和唐代等時期的遺物,而以漢代遺物分布最為普遍,堆積最厚;其次是東周時代的遺物;仰韶、龍山文化和商殷時代的遺物最少;東周和西漢的遺物在城址南部發現較多,東漢的遺物以城址北部最為豐富。這些遺物對考察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頗有價值。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滑國故城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滑國故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