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他於1907年6月17日生於雅安滎經城關鎮,1952年7月1日卒於北京。原名何開榮,字稻玉,筆名何谷天、樹嘉、司馬疵、周文等,以周文行世。
人物評價
丁玲如此評價他:“周文同志既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旗幟的黨的事業中的一個堅定頑強的戰士,又是以魯迅先生為旗幟的左翼文化戰線上的一個埋頭實幹的作家。”
主要事跡
不甘迫害外出追尋真理
1907年6月17日,周文出生在四川滎經縣的一個秀才之家,居長,名何開榮。父親行醫,兼開一小藥店,但不幸在其六歲時喪父,又有二個年幼的弟弟,母親一人無法維持生活,十六歲就得謀生養家。他自小寫得一手好字,作文尤其出色。1925年因家境貧寒被迫輟學,到當川邊軍旅長的二表姐夫處做事,當文書。在舊軍隊的幾年中,他目睹軍閥割據、貪污腐敗、民不聊生的種種現狀,義憤填膺,逐漸養成了堅毅、剛強的性格。這段時期的生活積累,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要素材。嗣後,他考入雅安“士學館”,學習政治、經濟、三民主義等科目,接觸到“五四”運動傳播的新思想、新文化,讀到了魯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1929年冬,他在家鄉組織“讀書會”,成立“文化促進會”,推進當地白話文的運動進程。後來紅軍經過滎經縣時,不少促進會的成員由於受到過進步思想的薰陶,紛紛參加了紅軍。不久他因編演文明戲《棠棣之花》,遭警察追捕,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尋找真理。
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周文經成都、南京、杭州等地,歷經艱辛,終於到安徽安慶找到了黨,找到了革命。1931年“九一八”後,周文被左翼作家葉以群介紹到安徽省教育廳工作,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擔任左翼文化總盟安徽分會的組織部長。至此,周文的人生掀開了新的一頁。
1932年,國民黨當局在安徽大肆搜捕,安徽分盟遭破壞,周文逃到上海參加“左聯”。1933年丁玲、葉以群介紹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時的周文就像孩子找到了母親,感到自己終於是一個“人”了。他以巨大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認真踏實、埋頭苦幹、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使他在左聯時期的工作有聲有色,成績斐然,成為左聯的領導幹部之一。先後擔任“左聯”組織幹事,組織部長,反帝大同盟黨團書記。
1936年4月,馮雪峰以黨中央特派員身份來到上海。經魯迅介紹,周文擔任馮雪峰的政治交通和秘書工作,即中央駐上海聯絡局的交通。從此,他經常扮成商人、學者等模樣往返於上海、西安,傳送檔案,護送同志,工作十分辛苦。由於他出色的工作,保障了馮雪峰與黨中央的聯繫一直安全暢通。
1937年9月,回到四川,在成都開展文藝界抗日統戰工作,與沙汀、朱光潛、李(吉力)人等成立成都文化界救亡協會,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成都分會常務理事、總務部主任。主持會刊《筆陣》,兼《四川日報》、《新民報》副刊編輯。
1940年,奉調至延安,籌辦大眾讀物社,任大眾讀物社社長,主辦《邊區民眾報》、《大眾習作》,主編《大眾文藝》,受到毛主席的讚揚。1941年任陝甘寧邊區教育廳長,秘書長。1942年後,任晉綏分局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晉綏《抗戰日報》社和《大眾報》社長等職。
1946年4月調往重慶,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華日報社副社長兼主筆。同年9月撤退回延安,又返晉綏邊區工作。任中共晉綏分局代理秘書長、分局宣傳部部長。
1949年,出席全國第一次文代會,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委員。同年8月,調任中央馬列學院(現中央黨校)秘書長和國文教員,兼第六班班長。1952年7月1日,因患急性肺炎和急性肝萎縮,猝然去世。
以筆為槍的革命作家
周文的文章帶有明顯的西康地域特色,取材於其在川康邊區軍閥隊伍中的軍旅生活,描寫了上層的傾軋和下層的受苦;但又不限於這類題材,在短篇中還展現了社會許多角落的眾生相。至今,其文章仍具有較強的文學及史學價值。
周文參加革命後,在左聯既擔任領導職務辦理日常事務,又致力於創作。在魯迅的鼓勵支持下,從1933年到1937年的四五年間,周文先後寫有《分》、《愛》等四個短篇小說集,中篇《在白森鎮》,長篇《煙苗季》,總計100多萬字。在周文的一生中,魯迅極為肯定他的創作,1934年魯迅推薦了周文小說《雪地》給美國作家伊羅生選編的中國短篇小說集《草鞋腳》,1936年春,魯迅在接受美國記者斯諾採訪時,魯迅列舉最優秀的左翼作家10餘人,其中就有周文。在魯迅生命的最後階段,應日本《改造》雜誌社要求,選擇10篇左翼作家作品在該刊發表,周文的小說《父子之間》便在其列。
周文作品倡導大眾寫作,致力於大眾寫作,故又被稱為大眾之子。左聯時期的大眾化運動時期,當時左聯曾分配過任務,魯迅和瞿秋白寫歌謠、小調;丁玲去“大世界”遊樂場作調查;艾蕪去工人區輔導讀書識字。而周文則第一個回響左聯的號召,進行文學名著的改編工作。1933年1月末的大雪天,他採用章回小說形式,將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名著,由魯迅翻譯的長篇小說《毀滅》,改編成縮寫通俗本;將蘇聯作家綏拉菲莫維支的名著,由曹靖華翻譯的長篇小說《鐵流》,也改編成了縮寫的通俗本。春夏間再改編美國小說《沒錢的猶太人》為大眾本,因被查禁而未能出版。《毀滅》與《鐵流》出版後,受到工農讀者的歡迎與好評。1940年,周文奉調至延安,籌辦大眾讀物社,更是致力於大眾文學的普及。
之所以稱周文是以筆為槍的革命作家,不僅僅是其小說作品中對黑暗社會的揭露諷刺之功,而且包括其雜文像矛的戰鬥力。在周文的一生中,籌辦諸多報社,並為新華日報、抗戰日報等報刊撰寫社論、社評,以一個作家戰鬥的姿態,服務於革命,為中國的文化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永遠的緬懷
近十多年來,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共為周文召開了4次紀念暨學術研討會,四川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分別為其出版了《周文文選》,其他的研究書籍《周文與先進文化》、《再論周文》、《周文論文藝大眾化》、《周文代表作》也相繼出版,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緬懷著周文。
周文主要著作書目
1、毀滅(小說改編)蘇聯法捷耶夫原著,魯迅譯,1933年5月,上海,光華書局
2、鐵流(小說改編)蘇聯綏拉菲摩維支原著,曹靖華譯,1933年5月,上海,光華書局
3、父子之間(短篇小說集)1935年9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4、分(短篇小說集)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5、多產集(短篇小說集)1936年8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6、煙苗季(長篇小說)前部,1937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後部,1938年5月,;前後部合訂本,1938年10月,均為同一出版社
7、在白森鎮(中篇小說)1937年1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8、愛(短篇小說集)1937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
9、周文短篇小說集 1940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10、周文文選(上、下冊)1980年5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1、周文文選 1981年9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