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雲文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滇雲文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滇雲文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滇雲文化》以政治、經濟、文化等歷史傳統所形成的地域論述了滇雲文化。內容包括:滇雲文化釋名、地域範圍、文化內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徵、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對滇雲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進行了縷析,揭示了滇雲文化在構築中華文化的歷史進程中所處的地位和傳統特徵,對當今文化建設具有借鑑意義。

圖書信息

滇雲文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滇雲文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出版社: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2月1日)

叢書名: 中華地域文化大系

精裝: 74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1152444

條形碼: 9787531152446

尺寸: 26.2 x 19.6 x 4.4 cm

重量: 1.6 Kg

內容簡介

滇雲文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滇雲文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滇雲文化》是介紹雲南文化的,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先討論“文化”的定義。“文化”的定義實在是五光十色,以至有學者說,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種“文化”的定義。我們不想在此就“文化”定義饒舌,因為這套叢書的總主編已就“文化”定義作了正確的論述。《滇雲文化》基本是按照總主編的“文化”定義來論述雲南文化的。讀者不必在定義上糾纏,可從《滇雲文化》的論述中了解我們對“文化”的理解。學術研究十分重視“定義”,“正名”更是中國學地得的傳統。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滇雲文化產生的地理環境

第一節 滇雲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 高原波狀起伏

二 高山深谷相間

三 富饒壩子棋布

四 大江激流縱橫

五 高原湖泊星羅

六 立體氣候,差別顯著

第二節 滇雲文化的周邊環境

一 雲南地理區位和文化環境

二 雲南與中國內地的文化地緣關係

三 雲南與古代中華文明和南亞印度文明的地緣交通關係

四 雲南與東南亞鄰近國家的地緣文化關係

第三節 滇雲文化發展的中心地域

一 元謀入所在的金沙江流域

二 滇人活動的滇池地區

三 昆明人遊牧的橫斷山區

四 哀牢人稱雄的永昌地區

五 越人生長的滇南叢林

第四節 創造滇雲文化的民族

第五節 地理環境對滇雲文化的影響

一 地理環境在滇雲文化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二 滇雲文化的地域特點

第二章 滇雲文化根植的經濟土壤

第一節 農業經濟與畜牧經濟相結合

一 稻米之路

二 壩子的耕田邑聚

三 夏處高山冬入深谷的畜牧

四 刀耕火種與滇雲生態

五 直上雲天的梯田

六 明清雲南屯墾與山區開發

第二節 豐富多彩的採集漁獵經濟

一 山林田間的採集

二 水濱河畔的捕魚

三 深山密林的狩獵

四 採集漁獵與雲南各民族經濟文化

第三節 西南絲路與滇雲工商業

一 南方陸上絲綢之路

二 滇雲對外經濟貿易

三 茶葉之路

四 邑集、街子、都會

五 獨特的多元貨幣

六 涓細的資本主義溪流

第四節 多元經濟與多元文化

第三章 滇雲文化依託的社會結構

第一節 眾多的民族

一 雲南民族的源流

二 漢晉時期的“西南夷”

三 南中大姓

四 爨

五 烏蠻與白蠻

六 白族的形成

七 明清時期的漢族移民

八 雲南的民族識別

第二節 雲南郡縣兩千年

一 漢晉時期的邊郡制

二 北周至初唐的羈縻府州

三 唐代後期雲南安撫使司(南詔)政區

四 兩宋時期雲南(大理)政區

五 元朝設雲南行省

六 明設雲南“三司”

七 清代滇雲郡縣制度的新發展

第三節 社會經濟制度

一 古滇國社會

二 南中大姓的家族統治

三 南詔大理的社會經濟

四 元代地主經濟的確立

五 土司制度

六 雲南少數民族社會經濟制度

第四章 滇雲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滇雲文化的起源

一 雲南境內的古人類

二 滇雲文化的多元發生

第二節 獨具一格的青銅文化

一 洱海區域的青銅文化

二 滇池區域的青銅文化

第三節 古滇國時期的滇文化

一 文獻記載的滇國和滇文化

二 考古資料揭示的滇文化

第四節 漢晉時期的朱提文化

一 朱提的地理範圍與部族

二 朱提文化的發展

三 朱提文化的特徵

四 朱提文化的斷裂

五 朱提文化的定名

第五節 南詔大理文化

一 植根於雲南地方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南詔文化

二 南詔文化中深厚的漢文化內涵

三 佛教文化對南詔文化影響鮮明

四 大理國文化

第六節 元明清時期漢文化在雲南的流布與發展

一 漢文化流布滇雲的歷史

二 元代漢文化在雲南的初步發展

三 明代雲南漢文化的興盛

四 清代雲南的漢文化

第五章 滇雲哲學思想

第一節 白族的哲學思想

一 天地、萬物的起源

二 人類起源

三 階級社會中的白族宗教哲學思想

四 明清時期著名的白族哲學思想家

第二節 彝族的哲學思想

一 發生觀念

二 天地、萬物的起源

三 人類起源及其進化

四 原始崇拜中的哲學觀念

五 階級社會中的彝族宗教哲學思想

六 南詔時期彝族的哲學思想

七 水西彝族的哲學思想

第三節 納西族的哲學思想

一 宇宙的原始狀況

二 世界的本原

三 天地、萬物的起源

四 圖騰崇拜——動物死而化生天地

五 天地的形狀

六 生命和人類的起源

第四節 傣族的哲學思想

一 世界本原和天地的起源

二 萬物和人類的起源

三 思想和語言的起源

四 社會發展思想

五 佛教哲學思想

六 無神論思想及對佛教的批判

七 傣醫“四塔”“五蘊”理論的哲學思想

第六章 滇雲宗教文化

第一節 滇雲少數民族宗教

一 阿昌族

二 白族

三 布朗族

四 德昂族

五 獨龍族

六 哈尼族

七 基諾族

八 景頗族

九 拉祜族

十 僳僳族

十一 納西族

十二 怒族

十三 普來族

十四 佤族

十五 彝族

十六 雲南少數民族宗教的特點

第二節 滇雲佛教

一 梵文經典系佛教

二 巴利語經典系佛教

三 漢語經典系佛教

四 藏語經典系佛教

第三節 滇雲道教

第七章 滇雲教育

第八章 滇雲史學

第九章 滇雲文學

第十章 滇雲藝術和科技

第十一章 滇雲名勝

第十二章 滇雲風俗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