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一個人,孤寂地守護著一座山。有時,他就是一座山。
一個人,執拗地守衛著一片湖。那時,他就是一片海……
雲南農民、“滇池衛士”張正祥最近入選國家形象宣傳片,這些天在網路上很紅、很熱,很多人在網路上閱讀他的故事,“好人!”“敬佩!”“感動”是他們附在後面的感言。但張正祥本人並不十分在意這事,他最在意的還是:某地又有人破壞滇池環境,你們管不管?!
現實生活中,張正祥依舊在滇池邊“巡查”並舉報制止破壞滇池西山生態環境的行為。這項沒有收入,因“斷人財路”數百次遭受打擊報復的“專職工作”,他一乾就是32年他用犧牲整個家庭的慘重代價,換來了滇池自然保護區內數十個大、中型礦、採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的封停。
在滇池邊巡查的張正祥左手拿了鷗糧,右手上拋給飛舞的海鷗。
“西山是我爹,滇池是我媽。”他喜歡用這句話開頭。一邊餵海鷗,他一邊喃喃自語,“山青水綠後,海鷗才會更多地來咱們昆明呢。”
相關事件:
張正祥的滇池之戀:愛你就像愛生命
滇池和西山養活了孤兒張正祥
“誰傷害它們,我就跟誰過不去”
今年63歲的張正祥出生在滇池邊一個叫富善村的寨子裡。這是個白族聚居的村寨。作為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白族人愛山,愛水,愛自然界的一切生態。這種原始而淳樸的自然生態觀,在張正祥身上似乎展現到了極致。於是,當他失去雙親,走投無路時,會選擇這座山這片水,作為自己的情感寄託。
張正祥生於1948年,5歲時父親去世,7歲時母親走了。此後,兩個弟弟先後死於那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自然災害。
10歲時,在村子無人照顧、屢被大孩子欺負、備受歧視的他,選擇離開家,走向離家8公里外的西山。
“那時候西山的生態很好啊,兩人合抱的大樹遍山都是,山上一年四季長滿了松子、追栗。”而小澗里的石蹦、金線魚為張正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山上原始森林枝葉長得茂密,甚至很多枝幹在空中都彼此交錯在一起,有些樹人還能在上面走。於是,10多歲的張正祥,學著烏鴉,在大樹上給自己做了個窩。
“我比烏鴉聰明啊,烏鴉銜草來鋪成窩,可是我會用藤喔。編了個跟我身高差不多的窩,找了野芭蕉的葉子墊上,比席夢思還軟和喔。”餵著海鷗的張正祥,嘿嘿地笑了起來。
春秋住樹上的小窩,夏冬住崖上的山洞,他就這樣悠然自得地在山上度過了3年。是這片山水養活了這苦難的孤兒。於是,小小的他暗下決心,一旦有能力,會好好地守望並回報這片山水。
“親生父母雖然給予我生命,但是滇池西山對我有養育之恩。誰傷害它們,我就跟誰過不去……”這種觀念,影響了張正祥的一生。他那種在外人看來執著甚至有些偏激的環保行為,源於一個孤兒幼小時那種單純而樸素的思想。
14歲那年,他下山回到富善村,以在滇池打魚為生。靠著好心人的幫助,他學會了寫字、讀書,19歲時還當上了生產隊長。他給村民們立了一條規矩:不許在滇池裡洗衣服、倒污物,不許砍伐西山上的樹木。張正祥深愛著他的滇池西山,他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玷污他心中的聖地。
一會兒工夫,張正祥開始餵手中最後一包鷗糧了。海鷗成群結隊飛來,順著他右手上拋的方向,在他頭頂密集起來,白色的翅膀展開,一片祥和。
所有破壞環境的舉動他都管
身後依然空空蕩蕩
“希望有人接替我,我就算死了,也會笑醒的”
他一直在“戰鬥”,也一直在“一個人戰鬥”。如今的張正祥每每回頭,身後依然空空蕩蕩,“沒人跟上來,沒人願意像我這樣戰鬥,更沒人願意過我這樣的生活!”“滇池保衛戰”艱辛無比,張正祥既不向利益集團妥協,也不憚於與政府的不當行為叫板。他不怕別人罵他“拎不清”、神經病,不怕威脅和收買,真正讓他痛心的,是孤獨。
英雄值得崇敬,但“孤膽英雄”現象發人深省。張正祥還缺少足夠的社會力量作為他強大的後盾。他本人已做好生命不止、戰鬥不息的準備,但當他停下腳步,滇池的環保又將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和威脅?
像英雄一般登上媒體是輕鬆的,然而生活總得“落地”。這些年,人們的環保意識明顯提高,但各種利益集團的博弈也在升級,滇池乃至全國各地的環保依然不容樂觀、刻不容緩。
“希望有人接替我。或者,我不用戰鬥人們就能自覺保護滇池了。那么,我就算死了,也會笑醒的。”他說。離開時,春天已經悄悄卻早早地來到滇池、西山,葳蕤的蘭花盛放,開出或黃或紅鮮艷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