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迪亞山脈比莫貝卡特石窟
中文名稱: 溫迪亞山脈比莫貝卡特石窟英文名稱: Rock Shelters of Bhimbetka
國家: 印度
所屬洲: 亞洲
批准時間: 2003
批准標準
標準(iii):比莫貝卡特石窟擁有大量精美的岩畫,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長期相互作用;
標準(v):石窟的岩畫藝術和石窟周圍村莊這種岩畫藝術傳統的遺蹟中可以看出,比莫貝卡特石窟是與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的社會經濟密切聯繫的。
介紹
在中印度的北部,巨大的外露岩架沉積岩,特別是德文的灰褐色沙岩,沿著河谷往前延伸。這些岩石被水嚴重地腐蝕著,在這些岩石中形成了許多的洞穴、石室和石屋頂。眾多的岩壁畫都是保存在這些天然的石窟中。1953年發現的比莫貝卡特石窟遺址最引人注目。石窟被命名為“比莫貝卡特”是源自於印度著名的《摩訶婆羅多》史詩中一個名叫“比馬”的英雄。印度的考古學家們認為石窟中的岩畫是歷史久遠的文物,有的甚至是舊石器時代的產物,但這些報告一直沒有有力的依據。根據岩畫中的藝術描述推斷,它們很可能是中石器時代的作品,每一幅畫記錄了不同區域文化的不均衡發展。印度的中石器時代可能比東歐和中亞要早二、三千年。比莫貝卡特的一百三十個石窟是印度史前藝術最大的儲藏室。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人類居住到現在,是人類最早的居住地之一,比莫貝卡特石窟將帶你回到三萬五千年前的歷史時期。事實上,這個地方見證了從石器時代晚期到歷史時期早期的文化次序。這些史前石窟“古老的比莫貝卡特石窟畫廊隧道”保存了一些迷人的圖畫,這些圖畫的日期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用手斧、屠刀和刮刀把肉和動物的皮毛分開,用堅硬的石英磨製成細小的針來製作美麗多姿的作品。還有磨穀物和堅果用的手推石磨,以及被稱為赭土的染色用的土顏料。
石器時代的藝術家們在這些石洞中描畫他們的希望和恐懼,其魅力至今讓我們不禁沉迷其中。這些岩畫展現了偉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表現力,使讓我們得以窺見當時的犀牛、大象、馬和家畜等動物、看到當時家庭生活的場景——女人帶孩子或者做家務、了解狩獵和戰爭情況。當我們透過岩畫看到我們的祖先實現從動物變為人類飛躍,由群居逐漸完成社會的組織體驗公共生活時,又怎能不激動萬分。
距比莫貝卡特石窟七公里遠的伯爾凱拉是南亞最富有的戶外石器時代遺址之一,成千上萬的阿舍利文化(歐洲石器時代初期)器具散落於那裡茂密的柚林中。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比莫貝卡特石窟位於中心印度高原南部邊緣的溫迪亞山脈的丘陵地帶。在密林中大量沙石岩中,是五組天然石窟,裡面岩畫的歷史從中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古代。二十一個毗鄰石窟遺址的村莊居民的文化傳統與石窟岩畫中所描繪的內容有極大的相似處。http://whc.unesco.org/sites/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