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斬龍橋

溫江斬龍橋,又名超然橋,位於原縣城大南門外300米處,跨鳳溪。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建,為石墩木結構平板橋。後屢有培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邑令劉文蔚重建,長8丈(約26.67米),寬1丈6尺(約5.33米)卷洞3孔。後因橋損壞嚴重,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大修一次。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重建,為磚木結構平板橋。由於城鎮建設的需要,加寬改造街道,且要適合機動車通行,於1961年改建,為水泥石墩平板橋,橋長20米,寬5米,平洞3孔。

關於“斬龍橋”有個的傳說。傳說朱元璋登基後,聽說西蜀的溫江這裡有龍氣,就立即派劉伯溫下來調查。劉伯溫不遠數千里,爬山涉水,來到溫江到處查勘,好多天過去了,卻一無所獲。當他垂頭喪氣從溫江南門回縣衙的時候,在河邊小憩了片刻,看到河水清冽,便想喝幾口河水,於是順手將手中的寶劍扎在地下。誰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土地里很快就冒出了鮮血,原來這裡竟是龍氣的源頭!後來那龍的鮮血一直冒了好久,直流到雙流縣。今天,雙流有的地方泥土還是帶紅色的,據說是龍血給染的。後來,這裡建了橋,就取名為“斬龍橋”。

關於原名超然橋,應該是源於蘇軾的《超然台記》一文。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調任密州知州的第二年,修復了一座殘破的樓台,作為登眺之所。他的弟弟蘇轍為之起名“超然”。蘇軾便寫了這篇《超然台記》。何謂“超然”?就是超出塵世之意。樂天知命,與世無爭,是蘇軾一生的精神支柱,故而蘇軾深愛此台,更愛其名“超然”。也許當時的文人傾慕蘇軾的這篇文記,並希冀於埋頭苦讀聖賢之書,超然物外,故將此橋取名為“超然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