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資料
片名:溫柔的殺我
導演:陳凱歌ChenKaige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JosephFinnes
娜塔莎·麥克霍恩NataschaMcElhone
海倫·格雷絲HelenGrace
伊恩·哈特IanHart
級別:未定
上映日期:2002年5月10日
類型:驚悚
發行:米高梅公司MGMPictures
官方網站:mgm.com
簡介
倫敦。是個將要下雨的一月天,愛麗絲從公司出來打算去理理髮,當她在街上一抬頭,又看見了他。從此一切都改變了。愛麗絲是一名生化科學家,和男友傑克一起生活,融洽而舒適。她為一家大製藥公司工作,有一些很好的朋友,她幾乎擁有一般人對生活要求的一切。但是一天過馬路的時候,她看見了一個人。
“我不知道誰先停下來,那一刻長得象一年,而也許其實只有一秒鐘。”
那個叫亞當的英俊男子,看著她的方式讓愛麗絲覺得在這以前從沒有人真正看過她。他的藍眼睛讓她覺得眩暈。
如果他伸出手,如果他要她跟他走,她會的,然而他沒有。就這樣了。他們各自過了馬路。
第二次看見他的時候,世界都模糊了,他說:“我一直在等你。”“請跟我來。”
她跟著他上了輛計程車。她想他可能是個強姦犯,可能是精神病患,可能更糟,但是她跟著去了。
愛麗絲和亞當在他的公寓瘋狂做愛。總有些什麼是平凡生活不能提供的,總有些什麼是付出生命也要得到的,可是事情是否真的那么美妙?
為了和他在一起,愛麗絲放棄了一切,傑克,朋友,家庭。真的和亞當生活在一起了,神魂顛倒之中,愛麗絲逐漸覺得什麼事情不對。亞當的過去是個禁忌的話題,他是個登山家,爬過世界上一些最高的山峰,然而其他的,她一無所知。慢慢的,愛麗絲髮現亞當以前的女友都死於“意外事故”。她感到了害怕。然而她已經離不開他了,她只要知道真相,哪怕會失去他,哪怕會失去生命。
陳凱歌的首部英文電影已經很吸引人,何況本片故事本身就很抓人,演員陣容更很有瞄頭。或許是因為這個緣故,米高梅公司從頭到尾對影片製作情況高度保密。2000年開拍,工作了12周,眼下正在後期製作階段。不過因為是改編自NicciFrench同名小說,大致情節還是能知道,只是改編的本子如何,拍出來效果如何,還須等待。
故事發生在英國,女主角海瑟·格拉漢姆卻是個地道的美國美女,她在《不羈夜》中那個全裸站在溜冰鞋上的形象相信給人很深印象,那是個長在冰鞋上的女孩,走路,喝酒,接受採訪,做愛,拍戲,全在輪子上。她的性感正是陳凱歌需要的,因為她直接,很生活化,不會象有些影星那樣流露出另類或邊緣的感覺,但她又夠漂亮,且很受(美國)男性觀眾喜歡。不過愛麗絲對平凡生活的疑慮、心底的激情、對肉體欲望的釋放、沉迷和恐懼、決心與追尋,並不是很直白的;有懸念的片子,演員的表演一定要配合併創造氣氛,引起觀眾對人物命運及故事結局的關注,這一點,在性感之外,對海瑟·格拉漢姆的要求就比較高。況且愛麗絲並不是一個追求風流韻事的女子,她是個知識分子,碰到了旋渦般的激情,這當中如何表現,很讓人感興趣。有人勸海瑟不要拍這么“情色”的片子,因為裡頭會有大量直接的性場面,甚至還可能有施虐受虐鏡頭,但海瑟說她對自己感到很自在,而且這部電影不是為性而性的成人片,它的懸念和對人的欲望和好奇心的探討更可期盼。
欲望的那一端是約瑟夫·費因斯,地道的英國風格。英國的男演員相當有味道。戲劇功底深厚,總有些獨特的文化底蘊,這與他們的舞台戲劇傳統有關,從勞倫斯·奧利弗,到丹尼爾·戴·劉易斯,到費因斯兄弟,到最近大紅的裘德·洛,儘管可以說著美國英語演著美國電影,那英國獨有的貴族氣質與內斂的氣息卻遮掩不掉。約瑟夫·費因斯承襲了這一傳統。他的眼神格外引人注意,總是很深又別有意味似,演出亞當的魅力與神秘,應該正是他的路子。有趣的是,費因斯雖然有時會同導演彆扭,在陳凱歌這兒聽說卻很乖。
在片中扮演亞當姐姐的娜塔莎·麥克霍恩有著硬朗冷峻的輪廓,看上去比實際上要高,她最有名的作品是《楚門的世界》,在《浪人》中她和羅伯特·德尼羅演對手戲,在一堆男人中看著只比他們更冷更酷。娜塔莎也是英國演員。本片的英國風味在攝影那裡也得到保證,攝影師參加過《理智與情感》、《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和《伊莉莎白》的拍攝,加上故事背景,倫敦也好,湖區也好,都是非常英國。
九月份似乎是適合此類影片發行的時候,帶著懸念、驚悚、情慾、犯罪因素,本片會吸引成熟觀眾。目前還沒有給影片定級,但從已知內容看,不會是老少皆宜的級別。
開始的時候是平常而安全的。我喝茶的時候只要加一點點奶,他要奶比茶還多,因為他我做沙拉時不放水果,因為我他做沙拉時不放乳酪,他修理屋子裡一切管道和電器,我使用它們,他熨衣服,早上給我端一杯茶……
男人和女人的關係就是這樣的吧,然後就可以結婚了,或者,已經結婚了。就這樣。大家也都白頭偕老了,分手了也不過再找個類似的,面對的是一樣的幸福和一樣的問題。
可是總有人不甘心。
英語當中有幾個詞我不知道怎樣譯成中文才能傳神地表達:addiction,haunted,obsession,大致上都表示上癮、縈繞於心,念念不忘之意。例如吸毒成癮,例如對一個人一件事念念不忘,例如強迫症。
愛情可以有這個效果。為你朝思暮想,對愛上癮,神魂顛倒。某一個眼神,某一種味道,某一種姿態,可以讓另一個人完全傾心,這仍然是一件奇怪的事。
而情慾,是愛情的變奏,你無法抵抗。肉體不是全與靈魂無關的。象愛麗絲,她的靈魂已經無路可逃。
有些人對自己的感受比其他人敏感強烈,他們希望能滿足最深層的願望,儘管平時這些人可能隱藏得很深,遇上事兒了,他們比那些哭著喊著要激情的人敢接招。有什麼是值得犧牲一切來追求的呢?在這些重視自己的人看來,是正視自己內心的欲望。然而欲望的最深處,往往接近死亡或毀滅,肉體或精神的死亡,與別人關係的毀滅。
你必得作出選擇。
陳凱歌以前的作品以《霸王別姬》為代表,對人性,感情,欲望,身份,命運,以一種念念不忘的勁頭希望能找到些答案,這次仍然,哪怕換了語言。即使拍不成經典,這樣的班底,拍得好看應該是不難的。
影評
講述女主人公愛麗斯與男主人公亞當一見鍾情,後來愛麗斯對亞當的古怪行為從狐疑到追尋,直到最終弄清亞當的謎底。其實這是好萊塢很老套的故事,情節都是次要的。關鍵是導演如何用電影語言來講述故事。本片屬於描寫變態心理的影片,如果運用恰當的電影語言可以徹底的表現人物的變態心理。然而導演陳凱歌在心理片方面的經驗是遠遠不足以讓他去恰如其分得表現人物的心理。再有導演本人用中國本土文化觀念去處理西方文化中的故事,必然會出現許多思想上的差異。所以導致本片不象心理片,更似情色片。通過本片,可以看出陳凱歌在面對好萊塢製作模式的影片時,顯的非常不適應。
影片評論:
該劇有三大主題:生、死、愛。具體的說是愛情主題,愛情包括情愛和性愛,影片則側重於性愛方面。這也是該片歸結為商業片的主要標誌.本片的主題可以概括為探討西方社會對愛情的觀念,縱觀導演以往的作品,從到,選擇的都是壓抑、在沉默中爆發或者死去的沉重主題,生與死的主題。進一步講,以上二部是哲學主題,注重表現哲學思想,而以及是屬於情調主題,以表現故事氛圍為主。力求製造一種戀愛的情調,這種情調中包括情色、懸疑、兇惡等元素,按照好萊塢的製造模式,應該來說大有文章可做。但是陳凱歌是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進行電影創作的,儘管他本人也在努力地去運用好萊塢的製作模式,然而東西方文化有比較大的差異,所以導致影片的最終效果是缺乏激情和美感的性愛場面,從而也就沒有營造出故事氛圍,更談不上表現影片的情調主題。
影片開頭快速登山雪崩鏡頭,的確打破了陳凱歌以往的視聽思維模式。然而,在表現人物心理的場面中,導演顯得力不從心。主要是機位始終充當一個漠然的客觀角色。也就是說,攝影機沒有加入到影片的表演,這樣的機位設計是不會使影片引人入勝。比如:表現愛麗斯尋找亞當的時候,亞當正從外面進來,應該說這段情節是十分緊張的。但鏡頭缺乏張力,表現愛麗斯的動作是透過樓梯的一個中景,表現亞當的鏡頭,是從樓上拍的遠景。這組鏡頭像是無關的旁觀者所見,緊張的氣氛也沒有表現出來。還有愛麗斯去攀登訓練場的鏡頭,只是作出場面介紹,背景人物都顯得無所事事,沒有信息量,也沒有突出攀登動作的視覺衝擊,屬於冗長的介紹。另外,影片中的人物對話,也是一種冷冰凍的中景,根本看不到人物的細膩的眼神、表情變化,造成影片具有強烈的畫框束縛感。
就男、女主演本身而言,他們已經完成作為專職演員分內的事。但是如果從導演的角度來講,本片的表演其實與故事、主題等都是相違背的。演員是為導演而表演,表演出了問題,大部分的責任在於導演。既然本片是以表現情調主題為主,就應該注重影片的情節過程和氛圍。但是我們只能看到男女主演瘋狂做愛的場面,而應該營造的氛圍和展示給觀眾的情節過程已經不存在,只有男女主演兩人的性愛鏡頭。造成本片表演與主題、故事相脫離的主要原因在於導演陳凱歌本人。按照劇情講,愛麗斯與亞當的感情應該發展到很深的時候,愛麗斯才拋棄舊日戀人,與亞當完全在一起。但是,這一切卻來得非常快,閃電般的戀愛方式。好似愛麗斯與亞當之間只有性愛,而情愛被拋於影片之外。從而可以看到陳凱歌仍舊突破不了自己的文化觀念,至於那些所謂的激情場面,其實國內的電影導演到了好萊塢都可以做到的。可以說,本片沒有得到製片方米高梅公司的認可,很大程度上是導演沒有控制好表演的責任。
本片是陳凱歌在好萊塢製作的影片,所以剪輯也是按照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模式來完成的。影片開頭快速的登山雪崩鏡頭的確給觀眾一定的視聽刺激和享受。由於運用好萊塢商業化的剪輯風格,所以導演本人的意圖已經降到最低的程度。在拍攝時,機位是旁觀者的身份來記錄場面的,所以剪輯也是一種簡單的敘事蒙太奇,沒有進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剪輯模式只能傳遞最基本的表層信息,沒有深度可言。而陳凱歌以往的作品在表意蒙太奇方面運用的非常精緻。也就是說,本片的剪輯模式已經埋沒了陳凱歌的剪輯風格。導演在剪輯是沒有主觀的能動性,只是在完成一種工作,換句話說為了剪輯而剪輯。
導演點評
陳凱歌在好萊塢拍完之後迅速回國拍片,在二OO二年又推出。本片據說是陳凱歌[關注下層人物命運]的影片。然而,我們只能看到過火的煽情,至於中心思想已經不存在了。影片中的小人物更加具有小丑功能,而貴族思想卻表露的非常明顯。其實陳導以前的一些作品都是很有藝術價值的電影作品。選擇的都是沉重主題,而且能夠抓住人性的本質,觸動觀眾的心靈。也就是說陳凱歌在這一段時間,是深刻和敏銳的,是自身的閱歷和思想鍛造了這一段屬於他的輝煌。自從九七年在國內的失敗,陳凱歌的銳氣已經減去大半。在二OOO年又向好萊塢進軍,執導,然而本片也同樣是陳凱歌的敗筆,直到二OO二年出爐,雖然得到國內電影管理機構的認可,但是中心思想卻是非常淺薄。近年,國內掀起[關注小人物]的電影思潮,但是這股電影潮流並不是適用於每一位導演,相比之下[活著]無疑比陳凱歌更具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
促使陳凱歌風格轉變的原因,固然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但是主要的原因在於其本人。現在的陳導拍攝的影片已經沒有當年的霸氣。他在一味的迴避以往選擇的沉重主題,由拍攝文藝片的電影創作者轉變為製造商業片的通俗導演。
製作
陳凱歌的首部英文電影已經很吸引人,何況本片故事本身就很抓人,演員陣容更很有瞄頭。或許是因為這個緣故,米高梅公司從頭到尾對影片製作情況高度保密。2000年開拍,工作了12周,眼下正在後期製作階段。不過因為是改編自NicciFrench同名小說,大致情節還是能知道,只是改編的本子如何,拍出來效果如何,還須等待。
故事發生在英國,女主角海瑟·格拉漢姆卻是個地道的美國美女,她在《不羈夜》中那個全裸站在溜冰鞋上的形象相信給人很深印象,那是個長在冰鞋上的女孩,走路,喝酒,接受採訪,做愛,拍戲,全在輪子上。她的性感正是陳凱歌需要的,因為她直接,很生活化,不會象有些影星那樣流露出另類或邊緣的感覺,但她又夠漂亮,且很受(美國)男性觀眾喜歡。不過愛麗絲對平凡生活的疑慮、心底的激情、對肉體欲望的釋放、沉迷和恐懼、決心與追尋,並不是很直白的;有懸念的片子,演員的表演一定要配合併創造氣氛,引起觀眾對人物命運及故事結局的關注,這一點,在性感之外,對海瑟·格拉漢姆的要求就比較高。況且愛麗絲並不是一個追求風流韻事的女子,她是個知識分子,碰到了旋渦般的激情,這當中如何表現,很讓人感興趣。有人勸海瑟不要拍這么“情色”的片子,因為裡頭會有大量直接的性場面,甚至還可能有施虐受虐鏡頭,但海瑟說她對自己感到很自在,而且這部電影不是為性而性的成人片,它的懸念和對人的欲望和好奇心的探討更可期盼。
欲望的那一端是約瑟夫·費因斯,地道的英國風格。英國的男演員相當有味道。戲劇功底深厚,總有些獨特的文化底蘊,這與他們的舞台戲劇傳統有關,從勞倫斯·奧利弗,到丹尼爾·戴-劉易斯,到費因斯兄弟,到最近大紅的裘德·洛,儘管可以說著美國英語演著美國電影,那英國獨有的貴族氣質與內斂的氣息卻遮掩不掉。約瑟夫·費因斯承襲了這一傳統。他的眼神格外引人注意,總是很深又別有意味似,演出亞當的魅力與神秘,應該正是他的路子。有趣的是,費因斯雖然有時會同導演彆扭,在陳凱歌這兒聽說卻很乖。
在片中扮演亞當姐姐的娜塔莎·麥克霍恩有著硬朗冷峻的輪廓,看上去比實際上要高,她最有名的作品是《楚門的世界》,在《浪人》中她和羅伯特·德尼羅演對手戲,在一堆男人中看著只比他們更冷更酷。娜塔莎也是英國演員。本片的英國風味在攝影那裡也得到保證,攝影師參加過《理智與情感》、《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和《伊莉莎白》的拍攝,加上故事背景,倫敦也好,湖區也好,都是非常英國。
演員簡介
海瑟·格拉漢姆
海瑟·格拉漢姆 |
地道的美國美女,她在《不羈夜》中那個全裸站在溜冰鞋上的形象相信給人很深印象,那是個長在冰鞋上的女孩,走路,喝酒,接受採訪,做愛,拍戲,全在輪子上。她的性感正是陳凱歌需要的,因為她直接,很生活化,不會象有些影星那樣流露出另類或邊緣的感覺,但她又夠漂亮,且很受(美國)男性觀眾喜歡。
不過愛麗絲對平凡生活的疑慮、心底的激情、對肉體欲望的釋放、沉迷和恐懼、決心與追尋,並不是很直白的;有懸念的片子,演員的表演一定要配合併創造氣氛,引起觀眾對人物命運及故事結局的關注,這一點,在性感之外,對海瑟·格拉漢姆的要求就比較高。況且愛麗絲並不是一個追求風流韻事的女子,她是個知識分子,碰到了旋渦般的激情,這當中如何表現,很讓人感興趣。
有人勸海瑟不要拍這么“情色”的片子,因為裡頭會有大量直接的性場面,甚至還可能有施虐受虐鏡頭,但海瑟說她對自己感到很自在,而且這部電影不是為性而性的成人片,它的懸念和對人的欲望和好奇心的探討更可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