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偉思

溫偉思同志於2004年12月11日由布吉鎮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調任布吉三聯社區黨支部書記。當時的三聯社區,是布吉街道的“髒、亂、差”區域和“扶貧村”,三聯社區的松元頭村更被戴上了“廣東省2005年打假重點區域”的黑帽。

基本信息

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溫偉
溫偉思事跡簡介:
他受命於危難,上任伊始即大刀闊斧地開展社區和城市化的建設。他為三聯社區的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嘔心瀝血、銳意創新、勇擔責任。三年快過去了,三聯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摘除了“省打假重點區域”的帽子,社區面貌煥然一新。他在推進村改居社區城市化建設、利用三聯水晶玉石文化產業為支柱發展社區經濟、創新物業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探索出一條適應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路子。其先進事跡如下:一、恪盡職守,徹底改變三聯落後面貌,為社區城市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溫偉思同志接手三聯社區前,社區內制假售假非常嚴重,加之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滯後,刑事治安案件居高不下,是布吉街道發案率最高的社區之一。溫偉思發揮“班長”作用,身先士卒,積極配合街道開展“百日行動”、“清無”、“查違”等專項行動,將清理整治的重點劃分為四個區域,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取締了無證診所、黑心棉、黑豬油窩點、生豬私宰點、私養點、無證照經營門店等500多家,查獲假冒偽劣商品及原材料30多噸,拆除違法建築及豬棚等亂搭建萬餘平方米;清理了永興花園、松元新村、三聯果場、松元頭與布吉肉禽市場交匯處1000餘平米平房等四個假冒偽劣商品生產基地,一舉摘掉“省打假重點區域”的“黑帽”。社區出租屋價格提升了30—50%,居民得到實惠。三聯社區獲得了“龍崗區衛生村”、“市容環境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二、抓住機遇,成功打造“三聯水晶玉石文化村”,為社區經濟發展做出了顯著成績。由於集體經濟薄弱,三聯經濟發展相當落後,而水晶玉石地下加工作坊在十多年的發展中已初具規模。溫偉思同志因地制宜,大膽借鑑大芬村發展文化產業的模式,將地下加工轉變為“陽光產業”,打造“三聯水晶玉石文化村”。通過合理定位—整合資源—創新模式—樹立品牌等步驟,將“三聯水晶玉石文化村”打造成龍崗區文化產業基地的又一亮點工程。由他提出的“以水晶玉石文化產業為龍頭,帶動三聯社區經濟大發展”的構想已被列入龍崗區“十一五規劃”中。“三聯水晶玉石文化村”於2006年9月順利啟動,現已被深圳市人民政府確定為第三屆文博會分會場。藉助三聯水晶玉石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推動社區城市化建設,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文體娛樂設施和環境建設不斷完善。2005年—2007年8月,三聯社區經濟總收入達6347萬元,超額完成了街道下達的指標。三、銳意創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三聯物管模式”,為構建和諧社區做出了顯著貢獻。在“村該居”、“居改社”的社區管理中,溫偉思同志創新性地提出引進物管公司的思路並頂住重重壓力付諸實施。同時,開拓性地將社區城管、計生、消防等綜合管理事務交由物業管理公司協管,打造社區事務管理一體化平台。“三聯物管模式”成功地將物業管理擴展為社會管理,將福利管理轉變為有償管理,將被動管理提升為主動管理,將家長管理轉變為自我管理,並提出了“構建一個平台、完善一套制度、引進二種機制”的思路,開創了我市農村城市化管理模式的先河。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邁上了新台階,治安案件下降了50%,彰顯了投資環境好、治安環境好、衛生環境好、文化環境好、就業環境好、民眾感覺好等六大效果,社區形成了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三聯物管模式”得到了市、區領導的充分肯定,並榮獲2006年深圳市物業“管理先進單位”稱號,對龍崗區“村改居”社區普及物業管理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四、求真務實,推動社會綜合管理上台階,為社區建立綜合管理長效機製作出卓越貢獻。在實施社會事務管理的過程中,溫偉思找準突破口,提出了“兩個管住”、“兩個守住”的治理原則,即管住人口,把計生工作落到實處;管住出租屋,整治和取締“六小場所”,清除出租屋安全隱患;守住山邊地、插花地,杜絕搶建、違建、亂搭建;守住危險邊坡、爛尾樓,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溫偉思還建立了“前格線,後應急”的社區管理機制。將社區工作站人員、物業管理人員、三個居民小組成員、機關下派幹部掛點人員、執法隊員納入格線管理系統,成立應急工作小組,確保社區應急事件的及時發現和處理。從而實現了變定期治理為日常治理、變集中治理為分散治理、變先發現、後治理為邊發現、邊治理、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變障於執法情面為打破執法情面等五大轉變。在推動社區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的同時,溫偉思繼續創新物業管理平台,指導物管推出“房屋管家服務”,鼓勵業主將現有的出租房委託給物管公司全程代管,實現了對出租屋人口、安全等全面管理。溫偉思還指導三聯物業管理公司積極開展推行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工作,不斷提升社區綜合管理水平。為使社區隨時掌握民情民意,化解乾群矛盾,溫偉思組織人員建設社區區域網路和興建廣播站,並使之成為拓寬民眾知識面的平台,為實現社區無紙化辦公和電子化管理打下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