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128戶通自來水,有128戶通電,有10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0.47%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0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85.94%)。
該村到斗南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最近的縣城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0輛,拖拉機1輛,機車121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9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65.6畝,有效灌溉率為87.9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5.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2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5.6畝(其中:水田415.6畝),人均耕地0.93畝,主要種植花卉等作物,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其他面積62.4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1萬元,占總收入的17.2%;畜牧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0.7%,其中雞1420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1053萬元,占總收入的81.95%;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39%。農民人均純收入51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收入和種植業收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人(占勞動力的9.35%),在省內務工28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花卉,主要銷往雲南省內外。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7.2%。該村發展玫瑰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鮮切花產業。擁有企業6個。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28戶,共有鄉村人口459人,其中男性221人,女性238人。其中農業人口447人,勞動力310人。漢族458人,少數民族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8人,占人口總數的10.7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2人,參合率40.72%;享受低保1人;鄉村人口中按教育程度分:大專及以上7人、中學278人、國小126人、未上學4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衛生所0.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古城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斗南中學。該村國小距離中學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人,其中小學生28人,入學率100%,中學生3人,入學率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5.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萬元,有固定資產1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廣播、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0人,黨員中男黨員16人,女黨員4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8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民建房矛盾突出,至今還有100多戶土基房需翻建重建,但上級政府又不準建房批地,但農民還住在危房中。二是集體經濟薄弱,其他基礎設施也比較缺乏。三是人均耕地少,實現農民增收難度大,還有200多人是無田人員。四是以玫瑰為主的種植業難以確保農民穩定增收。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做大做強花卉產業,逐步探索發展無公害優質特色菜生產。結合現代新昆明建設,引導農民外出租地種菜、種花。引進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