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戰役[1968年1月至7月越南戰爭期間的大規模戰役]

溪山戰役[1968年1月至7月越南戰爭期間的大規模戰役]
溪山戰役[1968年1月至7月越南戰爭期間的大規模戰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溪山戰役(越南語:trận Khe Sanh/陣溪生,英語:Battle of Khe Sanh),或音譯做“溪生戰役”,美軍代號為“蘇格蘭行動”(Operation Scotland)和“飛馬行動”(Operation Pegasus),是越南戰爭中爆發于越南共和國(南越)廣治省西北部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時間為1968年1月到7月間。

基本信息

戰役背景

溪山位於越南西北部廣治省境內,西距寮國邊境約10公里,北距非軍事區約24公里,是當時南越沿非軍事區防線西段的終點,距“胡志明小道”最大運輸站車邦僅40公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部灣事件”發生後,溪山基地成為美軍切斷越南軍民的戰略生命線“胡志明小道”的橋頭堡。由於“溪山是阻止北越向南越滲透的關鍵之地”,駐越美軍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上將堅持要在溪山派駐美軍。

然而,溪山遠離美軍後方,是孤立性戰略據點,補給通道只有一條:從卡盧到溪山的9號公路,極易受到來自寮國和越南軍隊的包圍。為了固守溪山,美軍修建了堅固而完善的防禦工事,同時還將法國人當年修建的簡易機場擴建翻新。1967年1月,威斯特摩蘭將素以頑強勇猛著稱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6團的6000名官兵部署到溪山,這個兵力規模是根據確保防守需要及美軍能夠提供的有效後勤支援能力計算出來的。

5月30日夜,越軍在炮火支援下再次向溪山大舉進攻。到天亮越軍撤離時,美海軍陸戰隊共有13名士兵陣亡,44人受傷。兩天后,越軍又向溪山東南3公里處的美軍陣地發起進攻,戰鬥中有230名越軍士兵陣亡。

從4月下旬到6月初的6周時間裡,1300多名越軍士兵犧牲在溪山方圓6.4公里的戰場上,美軍傷亡數字也在不斷增加,其防守能力不斷消耗。6月初,越軍炮兵在寮國一側的山丘上設定了威力強大的130毫米加農炮陣地,這些火炮的射程都超過了美軍155毫米榴彈炮。越軍開始晝夜不停地轟擊溪山基地,平均每天落到溪山美軍陣地上的炮彈有100多發。炮擊給美軍的防禦帶來了極大困難,這些炮彈即使不爆炸也能鑽透1.2米的混凝土工事,而美軍毫無還手之力,能做的只有將防禦工事挖深。

8月,一支強大的美軍增援部隊趕往溪山,其中包括16門175毫米自行火炮。威斯特摩蘭想將這種遠程火炮部署在溪山,來對抗部署在寮國的越軍炮兵。越軍在美國增援部隊的必經之路9號公路上伏擊。最終,援軍和重型火炮都被擋在了溪山之外。

令溪山美軍擔心的不僅是增援部隊上不來,而且作為唯一的補給通道,9號公路被越軍封鎖,這意味著溪山被徹底的孤立了。當時,軍事觀察家們都認為越軍會對溪山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出乎意料的是此後越軍的進攻卻停止了,雙方又回到了從前的襲擾與發襲擾狀態。溪山守軍不敢掉以輕心,抓緊時間休整並加固防禦工事,美軍還通過空運給溪山守軍送去了急需的物質和彈藥。

1968年1月初,越南人民軍第304步兵師和第325步兵師約23000人在溪山附近完成集結,將駐守溪山要塞的美國海軍陸戰隊1個團牢牢圍困。該要塞位於一個四面環山的高原之上,長1.6公里、寬0.8公里,控制著通向寮國邊境的九號公路。越南人民軍仍舊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打算借圍困溪山要塞引誘美軍大部隊前來增援,通過伏擊戰把溪山守軍和援軍一起殲滅。為此,越南人民軍指揮部投入了第202坦克團對守衛溪山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實施包圍。

戰役過程

1968年1月21日凌晨5時30分,越軍炮兵突然向溪山美軍炮擊。炮火密度前所未有:130毫米加農炮、152毫米加農炮、122毫米火箭炮以及步兵的60毫米、82毫米迫擊炮,越軍集中了幾乎所有火炮,1天時間將1500噸炮彈傾瀉到美軍陣地,將陣地上的防禦設施砸了個稀爛。在炮火的掩護下,越軍步兵如潮水一樣撲向溪山。溪山地區的攻防戰是當時越南戰場上最激烈的戰鬥之一。《紐約時報》記者道格拉斯·羅賓遜在描述溪山戰況時說:“那是個被爆炸和死亡籠罩的可怕之地”。

威斯特摩蘭在回憶錄里寫道:“武元甲發動規模如此之大的攻勢正是我所希望的,他的這種攻勢持續時間最多不會超過幾個星期”。在越南戰爭中,威斯特摩蘭最感頭痛的就上一越南軍民游擊戰,忽東忽西,忽聚忽散,使美軍疲於奔波卻捉不到越軍主力。這次越軍集中如此大的兵力與美軍決戰,無異於棄長揚短,正中美軍下懷。威斯特摩蘭決定趁次千載難逢的時機大量殲滅越軍。

1968年1月26日夜,越南人民軍第24步兵團在第202坦克團第3連的16輛PT-76型水陸坦克配合下,藉助著夜色的掩護,向由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守衛的溪山要塞外圍的老村高地發起圍攻。

這是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第一次被越南人民軍的坦克部隊包圍。很快,越南人民軍步兵在坦克的引導下突破了美軍的外圍防線。越軍的步兵和坦克相互協同,步兵一旦遭遇美軍碉堡,坦克立即上前用坦克炮進行抵近直射,將其徹底摧毀。而只要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試圖使用90毫米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攻擊坦克時,就會立即遭到越南人民軍步兵密集的火力壓制。在如此打擊之下,許多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逃離了自己的防衛陣地,撤向第二道防線。

溪山戰役 溪山戰役

美軍隨即呼叫空中打擊和炮火支援。然而,由於夜間可視度差,美軍的炸彈和炮彈誤中了不少美軍,反倒給美軍造成了更大的傷亡。至第二天清晨,戰鬥結束,越南人民軍占領了老村高地,人員傷亡居然少於美軍,這完全歸功於有坦克參與進攻。

2月初,越南人民軍第202坦克團又出動PT-76型水陸坦克繼續對溪山要塞內部的蒲登縣(Bu Dop)美軍海軍陸戰隊營地發起進攻。但這次遭到了美軍海軍陸戰隊的無後坐力炮攻擊,被擊毀1輛。另有1輛被趕來支援的美軍武裝直升機擊毀。

美軍第1騎兵師(直升機部隊)展開了長達10天的“飛馬”行動,試圖打通一條通往溪山的通道,解救被圍美軍。行動中,美軍武裝直升機給缺乏有效防空武器的越軍坦克部隊造成了滅頂之災,越軍第202坦克團損失慘重,僅在2月10日當天就被擊毀了6輛坦克。

從戰後匯集的資料看,美國和越共雙方都把溪山看作似乎消滅對方有生力量、打擊對方士氣的決戰場。越軍的意圖是“圍點打援”,在大量消滅美軍援軍後,全殲溪山守軍。美軍則希望在溪山長時間拖住越軍,以殺傷其有生力量,最後伺機以重兵對北越主力實施反包圍並徹底圍殲。正是雙方的這種意圖決定了溪山之戰的慘烈。

由於9號公路被越軍封鎖,溪山美軍的生存完全依靠空運補給,美國空軍第834空運聯隊和315空運聯隊的C-130、C-123D、C-7A等運輸機開始晝夜不停的向溪山空運空投補給。然而儘管有武裝直升機和A-4攻擊機護航,但仍然有不少運輸機被猛烈的越軍地面防空炮火擊毀,僅C-130就損失了3架。於是,美軍運輸機飛臨溪山機場不敢降落,而四低空將物資用降落傘空投出去。

事實上,美軍在溪山防禦成功的關鍵是其占壓倒優勢的空中支援。戰役期間,美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共出動F-4、F-105、B-52、A-1攻擊機、A-7等各型戰機2萬餘架次,投彈8萬噸。美國空軍發言人稱:“空中打擊使越軍傷亡慘重,他們的進攻已明顯減弱。”一位美國海軍陸戰隊高級軍官對記者描述溪山戰場的情景時說:“在我們的空中打擊下,越軍無論在地面上投入多少兵力也攻不下溪山。”

但是,美軍中也有人對空中打擊的效果持懷疑態度。美軍在溪山投下的各種彈藥總當量超過了二戰中向日本的2顆核子彈,但越軍的包圍仍舊堅固,而切空中保護傘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一但脫離空中支援,美軍就是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2月25日,一支有2個班組成的美軍巡邏隊離開基地僅僅1000米便音訊全無。奉命搜尋接應的一個連在付出了陣亡3人,受傷71人,失蹤3人的慘重代價後,只找回了巡邏隊的2具屍體。直到戰鬥結束,美海軍陸戰隊也不敢走出基地防禦鐵絲網邊界以外200米的距離,否則就會遭到北越軍隊機槍和迫擊炮的火力襲擊。

3月底,威斯特摩蘭認為解決溪山的時候到了。經過幾十天的血戰,越軍的“春節攻勢”已經遭到重創。4月1日早晨7時,美陸軍騎1師、海軍陸戰隊第3師第9團、南越偽陸軍37特戰營發起了打通9號公路的“飛馬”行動。與此同時,美海軍陸戰隊第26團也從溪山基地向越軍發起反擊。面對兵力兵器都占優勢的美軍,越軍已無力支撐,在進行了一些抵抗後,主力化成小股武裝分散撤到寮國境內。4月7日,持續了77天的溪山圍攻戰結束,共有7000餘越軍在溪山戰死,另有8000餘人受傷。美海軍陸戰隊陣亡205人,受傷443人。

溪山解圍後,美軍調整了溪山基地的防務。正當美軍在溪山的防禦重新趨於穩固的時候,陸軍少將威廉·B·羅森和海軍陸戰隊少將羅伯特·E·卡什曼提出了從溪山撤軍的計畫。在美國國內,一場關於是否從溪山撤軍的辯論也在激烈地進行著。堅守派主要是軍界將領以及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等人,他們認為溪山基地是封鎖北越從寮國向南越滲透的5條通道的“大鎖”,而且還是麥克納馬拉防線西段的重要支撐點。如果溪山失守,越軍將象洪水一樣涌過來,衝垮美軍的封鎖鏈,越共將完全控制南越北面的廣治省和順化省。這對美國和南越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場政治災難。

撤軍派主要是一些美國政界人士。他們認為溪山過於前出,越軍可以隨時發起進攻,而美軍的防守和增援卻很困難。在越共的眼皮底下,溪山這樣的孤立據點對“胡志明小道”的實際威脅並不象想像的那樣大。為保證溪山的供給,美軍不得不抽重兵守衛9號公路上的每一座橋樑和涵洞。由於公路修建在懸崖峭壁邊,越軍隨時可能對通過公路的美軍卡車打出槍榴彈,車隊幾乎夜夜都會遭到伏擊和火力打擊。再者,情報顯示越共在寮國新修了幾條通往南越的道路,完全可以供越軍機動部隊和重型裝備通過。這樣一來,溪山的戰略地位已經下降。

詹森總統和威斯特摩蘭將軍都認為堅守溪山是必要的。他們相信防守溪山基地不但卡住了北越向南越滲透的主要通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美國在和談上的主動權。令詹森沒有想到的是,溪山戰役在媒體的熱炒下已經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1968年2月到3月間,美國晚間電視新聞所有有關越南的畫面中四分之一都是在介紹溪山戰役形勢,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台的新聞中關於溪山戰役的報導竟達到了一半。

越南戰場的大量血腥畫面,深深地刺痛著美國人的神經,直接引發了美國國內反戰表威大行游。據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從1968年2月初到3月中旬,美國民眾有20%左右從原來的“鷹派”轉成了“鴿派”。到3月份,美國過內反戰人數首次超過支持戰爭的人數。更令詹森頭疼的是,當年還是美國總統的大選年,他所在的民主黨陣營所提的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理察·尼克森進行著激烈較量。而美國過內如火如荼的反戰表威行游正好幫了以結束越南戰爭為口號的尼克森的忙,使民主黨陷入了極為不利的處境。為了爭取選民,消除越南戰爭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影響,詹森認為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將公眾最關注的溪山基地關閉。

1968年6月11日,威斯特摩蘭奉調回國任陸軍參謀長。在威斯特摩蘭向其繼任者克賴頓·艾布拉姆斯將軍移交指揮權的同一天,曾經被他否決的羅森·卡什曼計畫被批准實施。詹森特別提示艾布拉姆斯,威斯特摩蘭一離開越南,就立即開始從溪山撤軍,行動必須嚴格保密。

撤軍令在駐守溪山的美海軍陸戰隊激起軒然大波。路戰隊員們“幾乎公開反對這個命令”。溪山基地的一位隨軍牧師在日記里寫道:“基地里的官兵們都認為在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激烈戰鬥後守住了陣地,而將軍們現在卻決定要放棄它,這是多么錯誤和令人氣憤的事情。”

美軍對溪山基地設施進行了徹底清除,將能帶走的裝備和設施拆卸或切割後全部用飛機運走,不能帶走的設計,如800座掩體和坑道、數公里長的帶刺鐵絲網、用做飛機跑道的金屬材料等全部破壞或銷毀,確保不給北越軍隊留下任何可用之物。此外,為防止北越軍隊趁機偷襲,美軍在溪山附近部署了9個營的守備部隊。

1968年7月5日,溪山基地被正式關閉。同一天,5名海軍陸戰隊員在溪山附近的戰鬥中被打死。由於北越炮兵將9號公路上的一座橋樑炸壞,美軍的撤離行動被迫停下來,直到夜裡橋樑被修好後,海軍陸戰隊才沿9號公路向東撤退。

從溪山解圍到開始撤離的10周時間裡,共有400名海軍陸戰隊員陣亡、2300多人受傷。這個數字是從1月下旬到3月底溪山圍攻戰中海軍陸戰隊傷亡數字的2倍。

溪山基地雖然被關閉了,但在溪山地區的戰鬥卻依然在繼續。7月9日,在溪山地附近689高低的海軍陸戰隊被越南軍隊包圍。“我們拚死抵抗,最終才打退了北越軍隊的進攻”,一位美軍軍官說。據估計,在這次戰鬥中,共有350名越軍士兵被打死。美第3陸戰師師長雷蒙德·戴維斯少將說:“我們打算撤離這個山頭,但我們必須先擊敗北越人。”同一天,海軍陸戰隊發言人否決了河內電台宣稱越共旗幟已經在美軍放棄的溪山基地升起的報導。

與美軍預想的一樣,美軍撤離後,越共開始大力宣傳溪山勝利。1968年7月7日起連續5天內,河內電台以70%左右的廣播時間,用所有亞洲國家的語言報導了其取得“溪山大捷”。河內準確地把握到,放棄溪山是美國人調整其越南戰爭政策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據當時《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報導,幾乎所有的亞洲國家都相信越共而非美國,要求美軍撤出越南乃至印度支那三國的國際呼聲越來越高。很明顯,雙方的戰略形勢發生了逆轉,越共終於從政治上達到了目的。

戰役結果

對於溪山戰役,美國和北越雙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而在國際上關於溪山戰役的勝負評價也莫衷一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原因在於西方人和東方人對於戰爭勝負和人員傷亡的衡量標準不同。威斯特摩蘭認為,武元甲在溪山的損失遠遠超過了奠邊府戰役(越共也經常拿溪山和奠邊府戰役相比,稱溪山戰役是“美國人的奠邊府”),但是他表示難以理解越軍為什麼能承受如此之大的傷亡而且依然在戰鬥。其實早在溪山戰役進行時,美國一些研究越南歷史的學家就指出了其中的原因。這些學者認為越南人無法容忍美軍在溪山的存在,因為那樣在他們眼裡說明美國人在取得勝利,“他們(越南人)因為政治方面的需要,情願承受如此巨大的傷亡去爭取希望渺茫的軍事勝利”。因此,北越軍隊雖然在溪山遭到了慘重傷亡,但他們對於能夠最終占領溪山仍感到很滿意,這在東方的傳統思維中並不難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