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村[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下轄村]

溪南村[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下轄村]

溪南村,在中國有三個村落名叫溪南村。分別是: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溪南村;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溪南村;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溪南村。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古時屬縣城郊區,1945年屬城郊鄉,1950年6月屬南郊鄉,不久改為城關鎮第十行政村,1952年劃屬城郊鄉,1956年復屬城關鎮,並成立溪南農業社,1958年為東風人民公社熟溪管理區,1961年建立溪南大隊,1985年建立溪南村委會。隸屬壺山鎮。1992年屬武陽鎮。有426戶、1291 人,有水田975畝,山1521畝,地32畝。姓氏以湯姓為主,還有劉、張、王、沈等姓。村東頭建有湯氏祠堂。

宋代,始祖千二公自嶺下湯遷來定居,逐漸發展成村。村莊與武義縣城隔一條熟溪,因坐落溪南,村人姓湯,故名溪南湯,村莊呈長方形,地勢平坦,現與縣城連成一片。溪南村北連武義老城區,東靠武(義)永(康)公路,南與向陽村、林村相鄰,西至江山新村。

從熟溪橋頭到江山廟,原村莊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其餘全部是溪灘地,約26萬平方米。1949年後,特別是1978年新建的解放大橋跨熟溪直通村區後,這裡已逐漸發展成為武義新城區,起自熟溪橋南至江山腳博物館的熟溪南路,由東向西長近千米,起自解放橋南至科技大樓的解放街溪南段,由此向南,寬18米,沿途高樓大廈林立。目前已建成新的商業區、文化區和住宅區,部分黨政機關也陸續從溪北老城區遷至溪南新城區,合計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比原來的溪南村莊擴大7倍多。縣溪南商場、縣供銷社、縣外貿局、武義鴻達集團總公司、縣菸草專賣局、縣保險公司、縣農行大樓、縣建行大樓、縣傘廠、縣布廠、縣塑膠總廠、縣製藥廠、縣印刷廠均設村區。1989年,新建村辦公大樓1000平方米,同年,村投資70萬元建造解放街中山商場。1990年村投資30萬元在溪南中街新建小商品市場,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設124個攤位;新城區還是縣文化教育新區,村區內有縣圖書館、縣電影院、縣體育館、縣科技大樓、縣教育中心大樓、武陽國小、武陽幼稚園等;縣人武部、縣工商局、以及中共武義縣委宿舍樓和有關企事業單位宿舍樓都坐落村區。建於宋開禧三年(1207)的熟溪橋緊連溪南。

農業發展

1949年前,只種單季水稻,村民埋頭田間生產,流傳著只可溪南過,勿可溪南做謠諺。1949年畝產190公斤,總產量330噸。1949年後,政府加強農業生產指導,村民注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旱澇保收能力。至1992年建有水庫2座、水渠5條,長4公里,電灌站3個,同時發動村民養豬積肥,增積土雜肥,增強土壤肥力。在無特大旱澇災害的情況下,保持農業穩產豐收。

溪南村農業景像 溪南村農業景像

在耕作制度方面也不斷進行改革。1949~1955年,水田以冬作--早稻,早中稻--秋旱糧的老三熟制為主。1956~1964年,推廣綠肥--連作稻耕作制,新三熟制面積約占糧田面積的70%,形成新老三熟制混栽。1965~1972年,擴大綠肥--連作稻種植面積,推广部分麥--稻--稻耕作制,新三熟制面積約占糧田面積的85%。1978年後,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複種輪作方式出現新的格局,地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並重視品種更新,不斷引進良種,提高良種覆蓋率,最佳化品種組合,從長稈到矮稈,從早翻早到雜交稻,不斷提高產量。並且重視病蟲害防治、病蟲測報和農藥配方;重視農村科技隊伍建設,村有農科組,戶有農科戶,在逐步解決水、肥、技術的基礎上,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糧食畝產,1958年282公斤,1965年316公斤,1978年472公斤。1981年落實農業生產責任制後,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產量大幅度上升。1984年畝產達到617公斤,創歷史最高記錄。人均產糧524公斤。1992年在耕田比1949年減少近一半的情況下,糧食總產量7212噸。人均產糧600公斤,人均口糧558公斤。糧食專業戶湯關法,全家四口,承包糧田49.16畝,1986年出售商品糧21500公斤。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溪南村已成為一個農、工、商兼營的綜合性農業經濟區域。農業生產以糧為主,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50年代開始開發山林,封山育林、植松樹苗以及杉樹,至今毛竹、杉木林長勢喜人,茶葉飄香。1992年開發胡柚350畝。1992年農業總產值173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由1978年的12萬元增加到1992年的217萬元。

農民家庭經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亦工、亦農、亦商的家庭增多。農村多餘勞力找到了出路,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1984年全村從事農業以外的勞動力,每農戶平均0.12個,1992年增加到0.35個,村民經濟收入大有增加。1992年全村總收入136萬元,人均收入1054萬元,比1978年增加959元。村民住房條件大有改善,新建住房面積3萬平方米,基本上是二層建築,也有的是三層建築,人均住房增加22平方米。村民家庭設備得到更新,有50%的戶有電冰櫃、洗衣機、收錄機等,村民已用上電磁灶。

工業發展

1975年辦起糧食加工廠,1976年建立建築隊。1978年後,村辦企業逐漸崛起,到1992年底,全村共有村辦戶辦企業40家,工業總產值達426萬元。行業擁有五金電器、印刷、水泥製品、文具用品、家具等類,70餘種產品。

村辦企業有五金電器廠、電磁灶廠、電錶廠、電熱片廠等11家。其中五金電器廠創辦於1980年,年產值54萬元,稅利9萬餘元,生產的300~500W自動調溫電熨斗銷往全國各地,廠內有一流檢測設備,已列入《浙江省鄉鎮企業概覽》。

戶辦企業有彩蛋廠、小五金廠、工具機附屬檔案廠、沙發廠、水泥預製廠、塗料廠、鞋廠、傘配廠、礦燭廠、印刷廠等29家。小五金廠為專業生產圖釘等文教用品,產品銷往義烏等地。戶辦企業中規模較大的是創辦於1988年的工具機附屬檔案廠,也稱恆友機電有限公司,有職工90多人,固定資產130多萬元,年總產值260萬元,年創稅利55萬元。該廠生產的鑽夾頭、電錘等產品銷往廣東、福建、海南、北京等地。從1989年起連續被縣人民政府評為重契約、守信用先進單位和先進鄉鎮企業。利民彩蛋廠,具有多年的皮蛋加工經驗,產品質量上乘,遠銷廣東、山東、上海、武漢等地,目前已在雙路亭工業區闢地1000多平方米,投資10餘萬元,建造新廠房。

村莊榮譽

溪南村村辦、戶辦工業基礎已初步形成,村黨支部、村委會大力支持村民興辦企業,在對企業已投資33萬元的基礎上,1992年又投資15萬元,扶持廠家,再創效益。同時,在牢牢抓好高效優質農業生產的同時,將在村以南駝壟和雙路亭開發新的工業區。村黨支部書記湯子旺,不僅帶頭辦小五金廠,還幫助村民辦廠。原黨支部書記湯增水被譽為閒不住的老黃牛。從1950年4月擔任村農會主任,以後又任村互助組長、高級社副社長、大隊長等職。1958年6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到1990年8月的33年中,帶領村民艱苦創業,業績可佳,曾1次被評為省勞動模範,5次評為縣級先進工作者,23次出席省、縣先進集體代表大會和人大、黨代表大會。是武義縣第三至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起連續四年被評為縣級優秀共產黨員;1985年被中共武義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發展鄉村企業先進工作者;1991年中共武義縣委授予任社會主義新農村黨支部書記25年以上光榮稱號。現在還擔任著村黨支部副書記、村老年協會會長、村計畫生育委員會會長,並是武陽鎮愛衛會會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