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為供銷科長
1979年,湯龍保被提升為供銷科長,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工廠的日子一天好過一天。新任科長的湯龍保同樣要常年在外面奔波,但他的銷售業績已經名列前茅。不僅如此,回到單位,他同時又是工廠決策的參與者和政策的制定者。1984年,被提升為經營副廠長,主管銷售,同年入黨。工廠規模達到了近百人,是丹陽有名的眼鏡廠
,當年銷售收入達到了356萬;1985年做得更好,超過了1000萬,利潤達到500多萬;1986年銷售收入1500萬;1987年1800萬,一直到1988年,行業的寒冷世紀無可挽回地到來了。
從1988年開始,境外眼鏡產品洪水般湧進中國市場,鏡片、鏡架、太陽鏡將整個市場沖得支離破碎,一片狼籍,曾經是行業無上榮耀的國營大廠,上海的、北京的、廣州的、蘇州的幾乎都在一夜之間就停產甚至垮掉了,來勢之迅猛可以說是讓整個行業都措手不及,湯龍保所在的工廠已經升格為鎮江眼鏡總廠,工人有800多人,已經是行業里的知名企業之一,也未能倖免。經過這場黑色風暴洗劫之後,全廠人數只剩下100多人,產值銳減到只有100多萬,雖然還沒有垮,但也只有苟延殘喘,在前任廠長的領導下,審時度勢,採取種種措施,保住了工廠。
成為萬新掌門人
雖然工廠沒有垮,但天天都過著離垮不遠的日子,湯龍保想拚命乾,可是沒有使勁的地方, 想出差,可是舉目山河,也找不到一小塊可以發揮的舞台,那種束之高閣、懸空的感覺——那種難受的滋味,到現在也找不到一個準確的辭彙來形容。他把自己關在終年不見陽光的辦公室里,一會望著天花板,一會支著腮發楞,1992是湯龍保頭髮掉得最多的一年,後來,上級黨委政府決定,鎮江眼鏡總廠一分為四:鎮江眼鏡總廠、鎮江精密機械廠、萬新公司、鎮江眼鏡廠。這個局面,並非工廠的改制,而是為了生存的無奈之舉,可以理解為:遭難的大戶人家,把僅有的家產分到各房,那就是說,憑你們的本事,各自謀生去吧!分給湯龍保的就是萬新公司,所以湯龍保成為萬新掌門人的那一天,沒有禮花、掌聲,領到的是一分悽惶的產業和無限迷茫的未來。
湯龍保在人生低谷中開始了他的萬新掌門人的生涯,按照體制,雖然還屬於鎮江眼鏡總廠的大盤子,但是獨立核算的機制,把他推到了法人的前沿,責任更大了。湯龍保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追問,為什麼民族企業會在一夜之間就雪崩了,並且從1988年到1992年,整整5年都喘不過氣來。湯龍保是善於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最後總結出兩條,民族企業之所以架不住境外產品的衝擊,就是品質和品牌兩個方面,死扣結在這裡,那么生門也一定就在這裡。實際上,從那時以後的湯龍保,一生都致力於只做這兩件事。
走向國際
關於品質,這個關口如何突破呢?1992年,萬新公司在生死抉擇面前,決定首先從鏡架方面打開缺口,殺出一條血路。當時在中國市場具有強勢地位的是韓國鏡架,它質量好,款式新;相反中國鏡架款式落後,價格低廉。萬新必須生產出至少能夠與韓國鏡架相抗衡的產品,再加上低成本優勢,才可能和韓國鏡架在市場上一較高下。萬新在低谷中還沒有完全復甦,經濟情況還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毅然花重金請了韓國工程師來萬新指導生產。到1992年下半年,就生產出了基本能和韓國鏡架抗衡的產品,同時也改變了市場思路,決定暫時放棄對無序的國內市場的爭奪,決定進軍國際市場,1992年底,湯龍保率隊參加了香港眼鏡展,萬新鏡架首次在國際市場亮相,就被德國客戶看中並下了訂單,從那以後合作得非常愉快成功,直到現在。第二年(1993年)萬新公司在北京眼鏡博覽會上又接到英國、美國等客戶的訂單。這樣使萬新眼鏡在國際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逐步獲得較大發展。萬新品牌逐漸開始在國際市場有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和認知度。首批樹脂鏡片製造商
1993年,湯龍保了解和發現了CR-39樹脂鏡片在國際市場已經開始熱了起來。這個時候他想到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就和上海華東大學化工學院上海分院的教授們就聯合研究出了CR-39樹脂鏡片,並且在1985年就獲得了江蘇省優秀新產品獎。但是在市場推廣方面卻受到多方面的阻礙,首先是國內原材料生產廠家質量無法保證,時好時壞,品質不穩定;其次是消費者不認可,樹脂鏡片還屬於相當陌生的產品,消費者拿他等同於一般的塑膠片看待;第三,價格昂貴,所以在上個世紀80年代完全沒有市場。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樹脂鏡片在國外已經被消費者接受了,在相當多的國家已經廣泛使用;第二,原材料來源也不成問題;第三,如果工業化批量生產,成本價格也就下來了。湯龍保判斷,樹脂片肯定會有廣闊市場。但是萬新要推出樹脂片同樣難度不小,在實驗室研製成功是一回事,大批量生產投入市場是另外一回事,中間有不少技術壁壘還沒有突破。但這個難度沒有嚇住湯龍保,他說,自己乾。從此後,他和技術人員就住進廠里,沒有晨昏日暮,一點不誇張地說,就是在拚命,萬新一位高層經理說,當時萬新廠里有一口廢棄的深井,研製報廢的鏡片不僅填滿了這口井,後來在廠外還挖了大坑來填。對於湯龍保來說,那是一段五官錯位,首如飛蓬的日子,人說,男人就活三口氣,那段日子可能足足拿掉了他一口氣,就這樣,他乾成了!
創建萬新品牌
這樣,萬新產品的品質是得到保證了,那么品牌呢?這是個更大更遠的目標,對此,湯龍保一直懷著深深的敬畏。從1988年那些黑色歲月開始,品牌意識就在他心裡紮下了根,就一直對品牌保持著強烈的不可遏止的渴望,一直到2006年初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這中間亂雲飛度18個寒暑。而18年前註冊的萬新公司只是萬新企業危險、艱辛、光榮旅程的開始。有了牌子,有了品質,產品也生產出來了,但最終還要市場接受,企業才能生存下去。1993年,有了CR-39樹脂鏡片在手的湯龍保雖然多了幾分底氣,但市場在哪裡?這個問號仍然像巨大的磨盤壓在他心口上。經過幾年痛苦的思索,湯龍保決定放棄國內市場,因為國內市場已經陷入了無序經營和無序生產的泥潭;他把目標瞄向了國際市場,開拓國際市場——這不是湯龍保心血來潮,實際上從1988年黑色歲月開始後,他就一直在大量收集國際市場的信息、情報。他自己就有在國外尾隨一個戴著新穎眼鏡的人走了一公里的經歷。他斷定,萬新只有在國際市場闖出天地後,回頭才有國內生存的空間,萬新從1993年到2006年的發展歷程看,這個決策是萬新唯一的正確之路。
但是市場不是說打開就能打開的,萬新確立了發展方向以後,一切工作中心就圍繞打開國際市場來展開。湯龍保組織了精兵強將,到國外展會參展,四處出擊,廣結善緣,廣交朋友,漸漸開始有了客戶,到1994年,客戶開始增多。訂單多了,但是資金不足了,那個年代銀行的貸款很難辦成,告貸無門,眼看交貨日期臨近,全廠上下都眼巴巴地看著他,湯龍保決定把自己押上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多年打造的信用做保證,在朋友和同事中間募集資金,結果,有50人借錢給他,金額達到200多萬,生產再次得以啟動,第二年,實力漸漸強大的萬新,得到了銀行的支持,給予了100萬貸款。有了貸款,湯龍保一刻也沒有放鬆提升產品品質,為此,花重金請了韓國工程師來指導和監督質量控制,這樣做法也是開了業界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