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2002年 以全區第一名、全市第二名成績考入上海市復旦附中
2003年 赴美國西德維爾友好中學(Sidwell Friends School)交流學習一年
2004年 成為2004年哈佛大學在中國大陸唯一一位提前錄取的中國學生
2005年 成為2005年度 “傑斐遜總統獎”的唯一一位亞洲獲獎學生 ,進入哈佛就讀
2006年 創辦“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峰會”(簡稱“哈佛峰會”或“HSYLC”)
2008年 美國非盈利機構承辦中國奧組委在北美11所高校的“奧運校園行”活動
2009年 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 ;在畢業典禮Baccalaureate Service上作為全體華人學生的代表發言誦讀東方人文經典
學生時代
湯玫捷,女,1985年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家庭,2001年,進入復旦附中學習,高二被復旦附中選派到美國西德維爾高中進行公立交流項目,在高中交換期間以打曲棍球,籃球等極富體育精神的事件以及參與演講和辯論等活動得到美國高中的高度讚許。被美國高中提名參加2005屆的傑斐遜總統獎的角逐,最後成為當年唯一的亞洲國籍獲獎者。湯玫捷沒有選擇總統獎保送和免費就讀美國國家公立學校維吉尼亞大學。她在2004年12月,收到美國哈佛大學的提前錄取通知書,2005年秋季進入哈佛學習。2006年,作為哈佛大一新生的湯玫捷,與哈佛同學一起將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峰會引入中國,是哈佛大學少數的聯邦政府認可和批准的501C(3)非營利組織。在哈佛期間湯玫捷和她的哈佛同學為峰會和哈佛的其他學生項目共獲得包括高盛基金會,美國航空等贊助商每年20萬美金的贊助 。2009年,她從哈佛大學本科經濟系畢業,並作為畢業典禮Baccalaureate Service的演講者之一代表全體華人學生誦讀東方人文經典 。其事跡被紐約時報 ,華盛頓日報 以及商業周刊等外媒多次報導。
雖然關於她工作的傳言版本較多,但是從華盛頓日報和朝日新聞的2009年的報導看來,她參與創業的科技公司在日本和美國都獲得了投資。目前,她也是哈佛大學在中國的校友錄取面試官之一 。
哈佛生涯
提前錄取
全面的素質、學生領袖的能力、以及在美國西德維爾高中交流期間卓越的表現,使得湯玫捷最終獲得哈佛大學青睞,成為2004年哈佛大學在中國大陸唯一一位提前錄取的中國學生,並獲得哈佛大學提供的全額獎學金 。這在當年的中國引起了巨大轟動,中央電視台等幾乎所有國內主流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網路媒體都對湯玫捷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採訪和報導,也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包括《紐約時報》 。
哈佛大學發放大多數新生入學錄取通知書在每年春季4月份,但學校會在頭一年的聖誕節前夕給少量申請提前錄取的學生髮放通知書,非常少比例的學生有幸獲提前錄取。2004年,全亞洲只有湯玫捷和一名印度學生被提前錄取 。
獲“傑弗遜總統獎”
3月14日至21日,2005年度全美高中生的最高榮譽之一“傑斐遜總統學者”獎在維吉尼亞大學評選。湯玫捷繼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後,又成為44位獲獎者之一,是當年獲獎的唯一一位亞洲學生 。
“傑斐遜總統學者基金”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和前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的眾多擁戴者共同設立,每年全美國各個高中可以推薦一名在領導能力、公民責任以及學術成就上最突出的學生參加初選,並邀請3名左右其他國家的學生參加評選。2005年有3名國際選手,一個來自烏克蘭,一個來自哥倫比亞,還有一個就是湯玫捷 。
創辦“哈佛峰會”
紐約時報2007年4月的長篇報導中寫道:“在哈佛2005年的秋天,玫捷知道她要做什麼了——把美國教育的優點帶回中國。她開始主持創辦一個由學生舉辦、面向學生的交流夏令營——‘哈佛中美學生領袖峰會’(HSYLC),英文讀作H-silk,有‘絲綢之路’之意,旨在向中國推行哈佛式教育實驗。在她的問題里有些在美國看似普通,但是在中國卻很不尋常,比如:‘如果你可以做一件事情來改變這個世界,你會怎么做呢?’對於這個問題,玫捷的回答是:幫助改進中國教育。”
這是《紐約時報》記者安·赫爾伯特寫在《新教育》( Re-education)中的一段文字,真實地記錄著湯玫捷創建哈佛峰會的經歷——把“哈佛精神”帶到中國,帶給中國的高中生。作者安·赫爾伯特(AnnHulbert)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和特約撰稿人,她歷時一年,全程跟蹤採訪了湯玫捷在哈佛的一年級生活,稱這位具有優秀的個人綜合素質的中國女生是“讓哈佛驚喜的學生”。這篇報導罕見地占據當期《紐約時報》頭版超15頁的篇幅。事實上,他的關注與湯玫捷的關注一樣,那便是中國的教育問題。
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峰會採用秉承哈佛錄取學生模式的選拔方式,從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以及特別行政區的報名者中選出600多名高中生,分別在上海、北京兩個會場與哈佛大學的明星學生志願者、以及中國頂尖大學的學生一起,度過9天“準哈佛”式的集體學習生活,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一系列哈佛大學經典教學模式和校園生活氛圍,包括超小型課堂課題教學、嘉賓講座、“中國大智匯”等。事實上聯合國模擬庭,就是由峰會最早帶給中國高中生的,當年,峰會還在活動中啟用小型圓桌討論模式和社會公益項目比賽,這些活動形式在峰會中保存下來,延續至今 。
“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們知道學生領袖並不僅限於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尖子生、或是主宰學校各項活動的學生幹部。當代中國的學生領袖應具備學術能力、創業精神、領袖氣質和公民意識,這四種素質也正是哈佛大學選拔學生時重點考查的內容。”這是湯玫捷對“中美學生領袖峰會”意義的闡述 。
包括哈佛大學招生辦主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在內的顧問團 都紛紛對這一活動給予支持和鼓勵。高盛基金會給予峰會每年20 萬美元的贊助,這是高盛對同類教育項目最高的投資紀錄 。
為哈佛峰會提供豐厚資助的美國高盛基金會,時任其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徐子望介紹說:活動遴選約300名優秀高中學生參加(第一屆峰會學生共300餘人,從2010年起北京、上海兩個場地各300人),報名選拔方式與哈佛錄取學生方式全面接軌,國內學生因此有機會模擬體驗一次海外名校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過程,在選拔邀請中國學生的過程中推行哈佛助學金制度,確保每一位通過選拔入圍的受邀優秀學生能夠順利參加峰會,並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體驗機會。哈佛峰會並不是西方教育的簡單移植,而是基於中國教育背景下的拓展。
奧運北美校園行
在哈佛期間,湯玫捷除了創辦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峰會,她和同學一同建立的美國聯邦非盈利機構,還在2008年承辦了中國奧組委在北美11所高校的“奧運校園行”活動 ,並獲得聯想集團300萬人民幣贊助。來自清華、北大的學生代表們以中國學生領袖和青年大使的身份,和北美學生參與一系列關於中國的積極討論,比如其在全球市場中日漸突起的地位,越來越被西方接受和認同的文化,環境意識和經濟成長之間的平衡等等。
這項活動加深了中美學生對兩國經濟、政治、文化等主題的理解、認識,兩國部分最為精英的學生通過活動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活動還邀請了包括知名慈善家李連杰,前高盛全球總裁、清華大學教授John Thornton,《大西洋月刊》編輯James Fallows,麥肯錫資深董事吳亦兵在內的多位中美各界知名人士發表精彩演講 ,在雙方代表中引起熱烈反響。
哈佛畢業
2009年,湯玫捷從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在畢業典禮傳統宗教儀式Baccalaureate Service上,湯玫捷作為全體華人學生的代表發言,並誦讀了東方人文經典 。
哈佛面試官
畢業後,湯玫捷數年擔任哈佛大學在中國地區的面試官 ,每年至少有一名經過她面試的學生被哈佛錄取。哈佛大學對面試官的要求嚴格:不僅要眼光獨到,視野開闊,且絕對不能和留學中介機構有任何瓜葛 。
“哈佛面試官”純屬志願性質。“根據哈佛傳統,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母校做貢獻。”湯玫捷說。這一項工作沒有任何報酬。
不僅如此,湯玫捷在畢業後,還為自己的高中母校捐款成立了個人助學項目,資助更多中國學生獲得赴美國名校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