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為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八種傳統特色民間文化藝術主體產業品牌。湟中農民畫、堆繡、鑲絲、雕刻(木雕、磚雕、皮雕)、銅銀器、藏地毯、壁畫、泥塑”八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為主體,冠以“八瓣蓮花”文化藝術之美稱的文化產業發展工程。

八瓣蓮花

近年來, 湟中縣立足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堅持先進文化方向,加快文化資源大縣向文化產業大縣邁進”發展目標為引領,多措施並舉,積極實施文化產業發展工程,以湟中農民畫、堆繡、鑲絲、雕刻(木雕、磚雕、皮雕)、銅銀器、藏地毯、壁畫、泥塑八種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為主體,冠以“八瓣蓮花”文化藝術之美稱,挖掘整理與引導扶持相結合,積極推動八種傳統民間文化藝術走出農村和民間,向文化產業轉變和發展。經過幾年的發展,湟中“八瓣蓮花”特色文化產業之花開放的越來越艷,企業化、基地化、園區化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產業化、規

模化、商品化的發展節奏越來越強,底蘊深厚、內容質樸、色彩艷麗、形式多樣、適應市場的文化產業產品,深受藝術市場和人們的喜愛,產品訂單從省內外雪片般飛來,成為了湟中縣乃至我省鮮亮的特色文化產業品牌,不僅使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吃上了“文化飯”,掙上了“文化錢”,也有力的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和“文化湟中”建設。到2010年底,全縣培育“八瓣蓮花”文化產業龍頭企業8家,建立“八瓣蓮花”文化產業生產基地20個,年出口創匯500美元,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發展到2.5萬人,實現文化產業產值3億元,占到全省GDP的3.8%。目前,湟中縣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與發展旅遊經濟相結合,規劃啟動了“八瓣蓮花”文化旅遊園區建設,積極打造10公里環形文化旅遊帶,將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旅遊經濟、農民增收上的“三贏”發展。

湟中農民畫,農民畫出的農民畫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縣農民畫發展歷史較為悠久。早在明清時期就作為一項樸素的民間藝術形式流傳在民間,活躍著被人們稱之為“匠人”的眾多民間藝人。經過幾百年的繼承和演繹發展,成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並正式被冠以“湟中農民畫”,1998年湟中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上海金山、陝西戶縣一起被譽為中國的“三大農民畫”,2008年人民日報海外版作了大篇幅的介紹。湟中農民畫以高原人們嬉戲玩耍、勞動情景等生產生活場面和山水風光、民間民俗、人物肖像等作為題材內容,用誇張的繪畫語言、豐富的藝術想像、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色彩表現出來,其藝術性、觀賞性、裝飾性的特點鮮明,給人一種農民作者和鄉村內容的親切感和質樸感。湟中農民畫多次參加全國農民畫展並獲獎,3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收藏,10幅作品被國外藝術館收藏。

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正式起步於湟中農民畫。2006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湟中農民畫不斷蓬勃發展起來,並與旅遊紀念品開發和塔爾寺景區的旅遊商品相接拍,縣上把一部分作者集中到湟中“八瓣蓮花”文化藝術產品製作展示銷售中心,集中進行產業化、規模化的文化產業產品製作,一部分作者在家庭進行分散性的創作,產品統一交到中心對外銷售。目前,在湟中縣活躍著一支300餘人的創作隊伍,農民畫工藝大師黨漢明、二級工藝師扎西才讓應邀入駐上海金山農民畫村,一幅裝幀精美的湟中農民畫可零售到300至5000元左右。隨著現代人們返璞歸真的生活追求,湟中農民畫成為了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和被人們收藏的文化藝術品、房間裝飾品,也被省市縣單位用於機關文化建設和對外交流。湟中農民畫成為了“八瓣蓮花”文化產業名氣最響的一瓣蓮花。

湟中雕刻,走出深閨出嫁市場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雕刻是木雕、皮雕、石雕的合稱,其中民間木雕最為揚名。早在200多年前,魯沙爾鎮陳家灘村“匠人”的木雕技藝和木雕產品在西北地區就“出人頭地”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改革開放後,該村的木雕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出現了史庭輝等木雕業帶頭人,成立了村古建築隊、從事古建築維修和新建,還組建了村木雕有限公司,全村有100餘家小型家庭木雕廠,開展建築木雕、家具木雕產品加工,400多人從事著古建築維修和木雕產品加工,王海壽被認定為傳統技藝湟中陳家灘木雕傳承人。近年來,在陳家灘村木雕業的帶動和縣上扶貧開發到戶資金入股、土地出讓、招商引資等政策的扶持下,全縣木雕

業呈現了企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強勁發展勢頭,結合旅遊業,木雕產品不斷豐富創新。目前,全縣有木雕業龍頭企業3家、20餘家木雕加工企業,庭輝雕刻有限公司、佛光雕刻有限公司、緣匯藏式家具廠、湟中“八瓣蓮花”文化中心木雕工作室等的木雕產品,在省內外的市場上供不應求。湟中縣的皮雕、石雕業也在縣上的大力扶持下,不斷向前發展,土門關鄉紅嶺村得皮雕走出了鄉村,在縣城設立了皮雕工作室,皮雕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以田家寨地區為主體的石雕業,規模不斷擴大,河灣等村變成了農村生產石工具、建築石建材、喪葬石用品的石雕專業村,縣上引進了一家大型磚雕企業,磚雕生產線已投入生產。2010年,全縣雕刻文化產業產值達到9251萬元。湟中雕刻成為了“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最具活力的一瓣花瓣 。

湟中堆繡,走出民間把錢掙

堆繡是塔爾寺的藝術“三絕”之一。 湟中堆繡,融合了藏漢文化、宗教文化。可追溯到唐代文成公主進藏將中原絲綢、刺繡品及技藝等帶到青藏高原並流傳於民間經漫長的發展成型於明朝,通俗地可稱之為布畫。從製作技法和表現形式上分平面堆繡和立體堆繡,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審美、裝飾、收藏價值,最早多為佛教品。隨著社會的發展,湟中堆繡藝人和作品一步步走出了民間,作品表現內容和形式也不斷創新,越來越被人們所了解和喜愛,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湟中縣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依託民間堆繡藝術,把堆繡技藝納入職業教育和“陽光工程”、“雨露計畫”等農村勞動力勞動技能培訓內容,開設堆繡專業,大力培養技藝人員和積極轉移農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

村勞動力從事堆繡文化產業,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推動堆繡 產品向市場化、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畫家徐全熙掌握堆繡技藝後,把技藝傳授給家人,現在全家都在從事堆繡工藝品創作。田家寨鎮嚴作鴻夫婦學成堆繡技藝後,設立家庭堆繡工作室專門開展堆繡工藝品訂單加工,年收入達5萬餘元。魯沙爾鎮居民喬英菊在縣上的扶貧下,集帶徒、加工、銷售為一體,在塔爾寺景區設立了堆繡藝術工作室,並被評為省級一級民間工藝師和堆繡藝術傳承人,多次應邀到荷蘭等國家傳授技藝。現階段,湟中縣在“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心設立了湟中堆繡工作室和堆繡工藝品展示銷售廳,入駐堆繡藝人15人專門從事堆繡工藝品的製作和新產品研發,全縣從事堆繡工藝品製作加工、市場銷售隊伍發展到3000人左右,2010年,堆繡文化產業產值達到80萬元。湟中堆繡成為了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最具市場前景的一瓣花瓣。

湟中鑲絲,發芽長大成產業

湟中鑲絲,又名湟中掐絲,主要有掐絲唐卡、掐絲工藝品。掐絲唐卡巧妙地把景泰藍鑲嵌工藝與傳統唐卡繪畫技藝相結合,以金屬絲和天然彩石顏料為原料製作而成。掐絲唐卡既保持了傳統唐卡的繪畫特色,又加入了景泰藍的工藝,充滿了現代工藝氣息,是當前收藏品中的寵兒。掐絲工藝品把景泰藍鑲嵌工藝與繪畫、上色等手工藝術品製作技術相結合,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工藝品。湟中縣立足文化產業的豐富度和市場前景,用職業教育的方式著力培育擴大掐絲技藝隊伍,以集中技藝骨幹設立研發中心的方式積極研發不同形式、不同題材的產品,以產品生產基地加家庭加工的形式製作掐絲產品,努力擴大掐絲產業。現階段,湟中掐絲產業隊伍發展到2000餘人,家庭加工戶達到500餘家,掐絲產值達到120萬元, 產品遠銷到全國乃至國外。攔隆口鎮農民李蓮霞在縣城和西寧設立了掐絲工作室,被評選為一級民間鑲絲工藝師和省級鑲絲藝術傳承人,兩次應邀到非洲貝寧傳授技藝。上海世博會期間,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心的孔玉桂等兩名殘疾人掐絲唐卡藝人應邀到“生命陽光館”展示技藝,其掐絲畫《藏族小姑娘》被“生命陽光館”收藏。湟中掐絲成為了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最具特色的一瓣花瓣。

湟中銅銀器,引領湟中文化大產業

湟中銅銀器加工業已有300年的歷史,民間藝人眾多。產品有佛像、宗教用品、銅銀酒具、銅銀飾品、銅鑼等等。近年來,湟中縣把銅銀器加工業作為引領湟中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來抓,積極支持民間作坊做大、招商引資入駐做強、建立加工基地拓展,銅銀器生意走向國內外,發展步伐越來越快,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全縣銅銀器加工企業發展到了230家、規模企業3家,年產值達到1.45億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全縣出現了銅銀器加工村、加工戶、運輸村、專門經紀人,近萬人實現就業,不僅成為了全國最大的銅銀器加工基地,同時,成為了轉移農村勞動力最多、增加農民收入最強、發展規模最大、企業化發展最快的文化產業,引領了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發展勢頭,何滿被認定為省級傳統技藝銅銀器製作即鎦金工藝傳承人。按照《湟中縣“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湟中銅銀器加工業將實現產值10億元,轉移就業5萬人。湟中銅銀器加工業成為了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規模最大的一瓣花瓣。

湟中藏地毯,一枝獨秀向前走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

在青海人們提起地毯,往往就會喧起湟中縣上新莊鎮加牙村的藏地毯織技及藏地毯 。據史料記載,上新莊鎮加牙村的藏地毯織技及藏地毯自明朝傳承,歷史悠久,其毛席、馬褥毯、卡墊、柱子包毯在藏區和省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加牙村楊氏藏地毯織技已傳至第七代。解放後,加牙村的藏地毯織技在民間不斷擴散傳播,帶動了上新莊地區的手工毛線紡織、地毯編織,上新莊地區處處是人人織毛線,家家織毯子的景象,在發展鄉鎮企業的政策扶持下,催生了上新莊村藏地毯公司的誕生,該公司一度是我省藏地毯加工的最大鄉鎮企業和龍頭企業。同時,進一步形成了上新莊地區藏地毯以青藏系錦羊毛為主,天然植物和礦物質染色、色澤光亮、纖維長勻和所織藏毯不脫毛、不掉色、牢固耐磨、防潮保溫的特點,加牙村藏地毯織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湟中縣結合發展文化產業,把傳統的藏地毯織技和藏地毯業與全縣的扶貧開發、帶動農民增收相結合,積極推動藏地毯業發展。目前,上新莊村藏地毯公司改制成了青海海湖藏毯公司並取得了外貿出口權,新設了大源地毯廠,全縣建立藏毯加工點63個,年生產藏毯等57萬平方英尺,年產值達到6150萬元,從業人員達到2000餘人。湟中藏地毯成為了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最早綻放的一瓣花瓣。

湟中壁畫,繪畫技藝出湟中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壁畫,狹義上是指眾多湟中民間藝人的壁畫繪畫技藝,在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表現出的是眾多湟中民間藝人攜帶畫筆“走天下”“掙錢去”。湟中壁畫技藝融青海河湟地區的民間箱櫃、棺槨等繪畫技藝與中國工筆畫特點為一體,也受宗教壁畫影響,人物造型吸收了藏傳佛教壁畫的特點,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色彩圓潤,兼具藝術性、裝飾性、觀賞性。湟中縣在勞動力轉移 、發展勞務經濟中,積極鼓勵壁畫藝人以師帶徒弟傳承技藝,壯大藝人隊伍,走出去以技藝掙錢,增加收入。目前,在湟中縣活躍著一支200餘人的壁畫繪畫藝人,他們活躍在省內外,專門從事各類壁畫創作,年收入達到80萬元,是一支特別的湟中“勞務大軍”,晉生旺、李保州被認定為傳統美術湟中壁畫省級傳承人。在西藏、內蒙古、四川和西寧的北山寺、貴德的玉皇閣、湟源的北極山等都有湟中壁畫藝人創作的壁畫作品,2005年湟中壁畫藝人張斌應邀到泰國進行為期五個月的繪畫藝術交流,並為泰國寺院繪製大型壁畫。湟中壁畫,成為了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以“技藝勞務”形式開放的一瓣花瓣。

湟中泥塑,文化產業里的後起之秀

湟中八瓣蓮花 湟中八瓣蓮花

泥塑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也是一項現代美術藝術。湟中泥塑,是與湟中壁畫緊緊相關的一項民間藝術技藝,主要以創作各類人物、各種動物為主,泥塑作品工藝精細,人物造型逼真,動態靈動細膩、姿態明快自然。湟中民間泥塑藝術近年來隨著湟中民間藝人在省內外創作的大量泥塑作品和湟中泥塑文化產業生產的發展,被外界所了解和認知。湟中縣立足泥塑這項民間藝術,一是通過民間藝人帶徒弟、泥塑企業培養等發展了近150人的一支泥塑隊伍,他們就業於泥塑企業或對外承攬訂單、應邀前往外地創作作品,也成為了湟中縣的又一 支特殊的“勞務大軍”,年收入達到60萬元;二是泥塑藝術與建立文化企業相結合,設立了3家泥塑企業,推進了泥塑藝術的傳承和產業化發展,豐富了湟中的文化產業種類。湟中泥塑成為了湟中“八瓣蓮花”文化產業中努力綻放的一瓣花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