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學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學

湘西州民族中學是湖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基礎教育外語實驗學校。創建於1936年,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湘西名校。該校憑藉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水準的育人質量稱譽湘西地區,被譽為湘西基礎教育的“視窗學校”,校址位於吉首市小溪橋,占地面積201餘畝。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湘西州民族中學是湖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基礎教育外語實驗學校。學校創建於1936年,占地面積113220平方米,建築面積43344平方米。學校現有6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300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88%。學校目前擁有教職工318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勞動模範2人,中學特級教師8人,國家骨幹教師6人,湖南省骨幹教師5人,中學高級教師108人,中學一級教師99人,在職研究生11人。學校先後有5名教師赴英國、美國、加拿大留學,12位教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及“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一支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名望甚高、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
湘西州民族中學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導,以培養“面向世界的現代湘西人”為目標,秉承“誠、朴、勤、勇”之校訓,形成了“以德立校、素質為重、突出特色、開拓創新”的辦學理念,立足於建設“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示範性高中,創立了低重心的“雙輪管理”模式,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辦學特色突出,校園生活豐富多彩,辦學質量多年來居自治州第一,高考升學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批本科上線率在45%左右,並多年包攬自治州高考文理科第一名。據統計,僅1996年至2009年13年間,學校高考上線率平均達到了90%以上,共有4000餘人進入大學學習深造,其中,全國重點本科院校2000餘人,73人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先後有20人次奪得湘西自治州文理科第一名。2005年高考,向小玲同學以681分的高分奪得湖南省文科應屆生第一名,瞿君達同學奪得湖南省文科第三名,董納同學奪得湖南省文科第七名;2007年高考,曾田同學奪得湖南省文科第二名,全希西同學奪得湖南省文科第五名;2008年高考,吳一純同學以687分的高分奪得湖南省文科狀元。2009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首次突破400人大關。
湘西州民族中學從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民族地區建設需要的人才出發,長期堅持民族教育研究,走“科研興校”之路,教學研究在學校蔚然成風,60%以上老師參與了課題研究。目前學校有省級以上立項科研課題8個,並有2項科研課題獲湖南省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學生數、理、化奧賽成績顯著,先後有50多名學生在各文化學科及藝體競賽中獲國家一等獎或省一等獎。體育特長班學生參加湖南省第九、第十屆運動會,共奪得24枚金牌、15枚銀牌、8枚銅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湘西州民中2005級體育特長班學生龍清泉,勇奪男子舉重56公斤級冠軍,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湘西州民族中學堅持“成才先成人,立校德為先”的德育理念,著力構建平安、文明、和諧的校園,努力使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建校70餘年來,學校畢業學生總人數達27000餘人,升入全國高校7000餘人,為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校史沿革

校史沿革校史沿革
湘西州民族中學歷經中國近代史,延續革命傳統,為祖國的未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國之棟樑。

學校校訓


誠懇、真誠、誠實;誠心施教,教必有成,誠心求學,學必有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樸素、樸實、樸學。質樸純真,處事不苟;樸實從教,樸實求學;樸實交往,和睦友愛。

勤恪、勤勞、勤思。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勤勉謹慎,勤奮苦思、辛勤勞作、執著不懈。

勇敢、勇烈、勇毅。有膽略、有勇氣、有恆心、有毅力,勇敢頑強,勇烈無畏。果斷處事,敢於創新。

辦學理念

以德立校素質為重突出特色開拓創新

理念的形成

辦學理念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科學的辦學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徵,科學地指明教育前進的方向。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競爭的焦點是人才,是人才綜合素質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而且有強烈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時代賦予教育的崇高使命。州民中在辦學的歷程中,根據人的發展教育理論、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徵,提出了“以德立校、素質為重、突出特色、開拓創新”的理念。它是民中人踐行素質教育,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而提出的。它反映出一種對人的人格、素質、創造力的完整性追求。多年來,我們遵循這一理念,努力打造“高”(高尚品德)、厚(厚實的素質)、特(特色、特長)、創(創新、創造力)的學校形象,其“校高則立、校厚則實、校特則活、校創則新”已成民中人的共識。

理念的內涵

教育哲學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和促進人的價值建構,建構人的價值是為了實現人的價值。要實現人的社會價值,就必須具有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素質和能力。人的發展教育觀認為,教育本質的客觀體現在於促進人的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需的能力與素質的形成及發展。這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教育者必須以人為本,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創新觀念,才能實現受教育者的價值。基於這些因素我們認為:
其一,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教師必須“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全員育人,業務精湛”。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在教育活動中,滲透、夯實德育內容,落實德育的首要位置,使之成為學校發展之基、立校之本、樹人之魂。
人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者的引導和促進僅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還須受教育者自主建構。學生的自主建構過程也就是個性發展過程。我們所提出的“突出特色”,一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根據民族地區的特點辦出民族特色的教育。二是指在學生培養方面,既要求全面發展又允許其張揚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其價值。
其二,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勞動者。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堅實基礎、綜合智慧型、創造能力。創新意識是一種精神,即“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這是人是否有創造力的前提;堅實基礎,是要求其人“德、智、體、美、勞”等素質全面發展,綜合提升,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厚實的素質基礎,這是人是否有創造力的根基;綜合智慧型是人的創造力的核心;創造能力是創造力的集中體現。
我們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堅持“以德立校、素質為重、突出特色、開拓創新”,其落腳點放在培養創新能力上,從而激發人的活力,開發人的潛能,舒展人的個性,升華人的精神力量。堅持德育、綜合素質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德育是如何做人的基本內涵,綜合素質是做學問的基礎,創新能力是做事的精髓。既會做事,又會做學問,更會做人,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理念。

辦學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力爭把學校打造成“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三湘名校。

辦學特色

1、科研先導,課題引領
學校堅持民族教育研究,走“科研興校”之路,形成了“小課題、短周期”的以校為本的課題研究模式,注重實效。
由於“十五”期間課題研究成績突出,獲省一等獎三個,二等獎一個,2007年我校被評為“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十五’課題研究先進單位”,2008年7月,我校首批被省教育廳、省規劃辦批准為“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十一五”期間,我校共申報13個課題並立項,涵蓋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生物、政治、地理、體育等學科,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
特別是從2008年起,我校啟動了全校大多數教師參與、時間跨度達三年之久、涉及所有課程的州教育科研“五百工程”研究活動,共有48個課題立項,目前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批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育科研成果。
2、方式突破,手段領先
我校作為全國首批千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一直把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作為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十五”期間,繼我校率先成功創辦了“師生人手一台計算機、高中三年學科課程基本穩定在網路教室進行”為特色的網路教改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教育創新成果外,學校一直把能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作為教師年終考核、聘任和晉級的重要依據,通過每年一屆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質課賽活動和課件說課制度來適時督促和激勵。自製課件、精當使用已成為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的常態。
3、多元辦學,發展特長
我校2000年開始與湘西州體校聯合辦學,近年來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績,在湖南省第九、第十屆運動會上,共摘24金、18銀、8銅,特別是2005級體育特長生龍清泉榮獲2008年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56公斤級冠軍,為祖國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4、鼓勵創新,彰顯個性
通過課外興趣小組和校園科技節,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近年來,我校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省一等獎1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5人;參加全國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獲省二等獎1人、省三等獎2人、州一等獎2人。在去年湖南省第二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方一龍同學的電腦作品《故事遊戲開發模型》再獲省一等獎。2009年4月我校獲“湖南省中國小電腦製作”十年成就獎。
5、秉承傳統,常抓常新
備課組是我校歷來開展教學研究工作最基層的組織,是教師培訓的載體,是教師成長的搖籃。目前,我校的備課組工作己經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化,按照《湘西州民中備課組(長)工作條例》和《備課組實施新課程的操作流程》開展工作,一周一次會議,一周一次聽評課,上周布置下周任務己成慣例,每次備課組會議必有集體備課環節,主備人必須準備闡釋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的三維目標、學情分析等八個環節。學校堅持對備課組工作的一月一考評制度,逐步形成了一些優勢學科教研組,英語教研組師資雄厚,工作規範,成績突出;化學備課組於2008年被省教科院評為省“優秀化學備課組”;因三個年級的備課組工作十分出色,生物教研組分別在2006、2008年被省教科院評為“省先進教研組”。
6、敢為人先,勇於探索
學校按照新課程改革實驗精神,遵循“積極探索、穩步推進”的指導思想,編印《走進新課程》,師生人手一冊,並通過家長會宣講新課理念和實驗的具體作法,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全了教師指導、學生與家長協商的網上自主選課制度,順利完成兩屆學生理工類與文史類的選課;學校自主開發了《湘西自治州高中新課程改革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學生學分認定和學生基本信息的確認;理化生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精心編制出《高中新課程標準理化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探究實驗操作手冊》,以此規範師生的實驗操作。
7、文化礪校,構建和諧
學校歷來重視環境育人,充分利用校園網站、校報、教育詩牆、名人雕像、校史陳列館、宣傳櫥窗、校園文學社、班級黑板報等校園文化陣地,營造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課餘文化生活,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上級組織的各類型的文化活動競賽和匯演中成績十分突出。

獲得榮譽

湘西州民族中學先後被國務院、共青團中央、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活躍的中學生活先進集體”、“全國德育先進校”等榮譽稱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