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簡介
湘潭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曾因水陸交通方便而逐漸成為湖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以米、藥等商品的轉運貿易為基礎,在明清十分繁盛,明朝時為“工商十萬,商賈雲集”的商埠,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稱。清朝至鴉片戰爭之前,湘潭是廣州進出口貨物運輸的重要中轉站,也是連結上海、漢口和西南地區的商業樞紐,是湖南最重要的轉口貿易城市。當時的湘潭發展為湖南最大的商業與經濟中心。
本次窯灣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範圍以潭寶汽車站、唐興橋為中心的周邊一定範圍。即東、北以新馬路相鄰的道路紅線為邊界,北部在泄洪渠水體處則以十萬壟大堤為界,西至楊梅洲大橋,南至窯灣河街的南邊緣,總用地面積41.53公頃,涉及到窯灣社區和唐興橋社區,共有4277人。
本規劃在嚴格保護街巷傳統風貌和歷史建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歷史環境要素,發揮街區的優勢,突出特色,將窯灣建設成為整體風貌格局保存較好,富含湘潭文化內涵、反映湘潭傳統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通過窯灣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項目的建設,對於最佳化湘潭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功能,傳承和提升湘潭文脈,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深度挖掘城市文化,釋放新的空間活力,吸納周邊區域經濟要素,繁榮區域商業和旅遊產業,促進湘潭社會經濟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街區布局
街區具體的功能結構布局可概括為“一心一軸四片”。一心即窯灣汽車站區域;一軸即窯灣老街;四大片區即歷史文化區、商業民俗區、休閒娛樂、高檔居住區和濕地公園片區。其中,四大片區功能結構布局分別是:
歷史文化區——規劃範圍為望衡亭至唐興橋處,主要規劃有歷史古蹟、古玩字畫、酒吧茶樓。
商業民俗區——規劃範圍為唐興橋至李柳染堂處。功能分區:唐興橋至潭寶汽車站街區段,以民俗、博展、餐飲美食、傳統小吃為主。潭寶汽車站至李柳染堂街區,以再現傳統百業為主要功能,採取前店後坊的建築格局,打造再現米市、木業、酒肆、豆醬、山貨、布市、鐵鋪等傳統業態。
休閒娛樂及高檔居住區——規劃範圍為李柳染堂至青石磚巷,以酒店民宿、文化創意、高檔居住為主要功能。並打造千年潭城文化娛樂中心,以商務休閒、互動演藝和高尚居住為主。
濕地公園區——位於十萬壟大堤與各功能區之間,利用現狀水系及濕地景觀打造一個與歷史文化街區相互輝映、和諧共融的別具特色的濕地公園。
窯灣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築空間布局將按照“先生骨,再長肉”的設計理念,首先對文物及重點建築進行保護性修復,同時對沿窯灣老街的傳統歷史街巷風貌進行恢復,以此形成規劃的主骨絡。而後,通過唐興寺的復建、工業遺址創意園的引入,以及對傳統建築布局的補充,完成整個規劃。
沿街景點
窯灣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重點打造大唐興寺、望衡亭、唐興橋、潭寶汽車站、李柳染堂節點,恢復沿街建築及景觀,點軸聯動,區塊共生。主要節點工程有:
大唐興寺。唐興寺座落在陶公山內。陶公山原名壺山,位於今沿江,晉時著名將領陶侃曾駐兵於此,故改稱陶公山,邑人紀念他,在他生前住過的壺山建衣冠墓,唐興寺座落在陶公山內,晉時名石頭寺,唐時有名僧智儼居此,寺旁有智儼石塔,故又名石塔寺,它前臨湘江,後依古木,暮靄如煙,聽鐘聲與漁歌相應,劉禹錫曾作智儼大師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汀江水,吁嗟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
望衡亭。望衡亭位於陶公山下,湘江岸邊的石嘴垴上,1932年建成,全系麻石結構,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亭以石為基,不石磴以登至亭樓石欄周圍,憑欄四顧,江乾風景,掩映眼中,自樓亭左旋,循鐵梯而上為亭之中層,再上則平台矗立,南望衡峰,朝陽碧色,隱約於煙雲縹緲間。望衡亭現已改建。
江山勝跡。 保留獅子口巷,將江山勝跡碑刻進行修復,壺山—陶何二墓遺址公園—江山勝跡遺蹟碑刻—濱水綠地形成一條景觀通道。濱水綠地與建築功能結合設定古玩跳蚤市場、玩家講壇、室外茶座等。
唐興橋。唐興橋位於沿江西路陶公山下, 以鄰近唐興寺而得名,橋身系單孔石拱結構,淨跨12米,寬6米,舊時為湘潭城通往湘鄉,邵陽以及花石,衡山等地的必由之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唐興橋是是湘潭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橋。始建於秦末。原名壺山橋,唐高宗時河西郡公褚緒良謫守潭州,後罷官。隱居石頭寺,故更名“唐興橋”,暗示武則天必敗,唐朝必興之意。相傳建橋至今已越千年,經歷代維修,至今保存以石雕小獅,小象、小鹿、小兔等,形態生動逼真。
潭寶汽車站。民國十一年(1922年)六月修建,原為潭(湘潭)寶(寶慶,即邵陽)公路湘潭起點車站。潭寶公路,即現在的320國道湘潭至邵陽段,是全國最早的公路之一。2006年6月窯灣汽車站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柳染堂。李柳染堂,醉染江嵐,百工俱興,保護與修繕李柳染堂,恢復周邊原貌,堂內保持原有建築格局,布局傳統商鋪作坊。展現明清城市經濟前店後宅的古建模式及繁華熱鬧的古商業氛圍。 李柳染堂結合周邊建築形成窯灣米市,重現清末民初金湘潭時的繁華場景。李柳染堂前廳為購買區,後期為農具展示區。堂前入口處設定米行旗號,買米主題雕塑,堂後從碼頭至李柳染堂設定雕塑表現米從水運而來,經人工搬至堂內的場景。
正街、后街與河街。沿路向西,徒步在麻石鋪砌的街道中,感受歷史與現實的碰撞,雅致考究的民居旅舍體驗區,品味老湘潭的民情風情。街北藝術創意社區與白石文化遙相呼應,帶給藝術家們別具一格的靈感源泉與展示平台。行至市總商貿再現區,鱗次櫛比的傳統作坊、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明清窯灣街市畫卷頓時呈現眼前。進入匯聚地方美食,傳承飲食文化的美食休閒區,最佳化餐飲業態,引入特色美食,聚集街區人氣。
濱江景觀。湘水晚渡,淘沙戲波,窯灣老街臨水而建,依水而興。沿江一側保持開敞,復建俞家巷、獅子口、溝子口及汽車站前碼頭。再現明清濱水商業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