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湘東獨立第1師是紅軍長征時期紅二方面軍第6軍團,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解放戰爭時期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的前身。
1930年9月,中央紅軍第一次反“圍剿”前夕,由蓮花、萬載、瀏陽、茶陵、醺陵、萍鄉等縣游擊隊組成的湘東獨立第1師,在湘贛蘇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萍鄉縣大安里誕生,共800餘人。劉沛雲任師長,譚思聰任政治委員。
1932年11月,湘東獨立第1師在江西永新劃入紅8軍序列,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8軍第22師。
1933年6月15日,紅8軍於江西永新縣列寧場改編為紅軍第17師,下轄第49、第50、第51、第52團。6月,奉中革軍委命令,湘贛蘇區的紅軍組成紅6軍團。8月12日,紅6軍團在湖南省桂東縣正式成立。任弼時任紅6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1934年10月24日,紅6軍團在黔東印江縣木黃與紅3軍勝利會師。會師後,紅3軍恢復紅2軍團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並以紅2軍團總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紅2軍團和紅6軍團。1936年7月5日,紅2、紅6軍團及紅32軍組成紅二方面軍。
1937年8月,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紅6軍團和紅32軍改編為第359旅。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劉子奇任參謀長,袁任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717、第718團。9月3日,第359旅以第718團留陝甘寧邊區,旅部率第717團由流曲鎮出發,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1939年8月,第359旅奉命返回陝甘寧邊區。擔任守備河防、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任務。從1940年開始,第359旅開展了著名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1944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以第359旅組織南徵兵團(簡稱南下支隊),約5000人,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治委員,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員,朱早觀任參謀長,劉型任政治部主任。從1944年11月9日至1945年10月5日,歷時一年,跋涉1.5萬多華里,轉戰陝、晉、豫、鄂、湘、贛、粵等7省,回到鄂豫皖解放區,編入中原軍區第2縱隊。
1946年6月27日,第359旅隨中原軍區主力由中原突圍,轉戰鄂、豫、陝、甘4省。越過平漢、隴海鐵路,進入秦嶺、六盤山,搶渡唐河、白河、丹河、渭河、涇河諸河流,跋涉5000餘里,經歷大小戰鬥90餘次。11月,在山西省離石地區,與呂梁軍區機關一部、獨立第4旅組成晉綏軍區第2縱隊,王震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紹輝、馬佩勛任副司令員,羅貴波任副政治委員,張希欽任參謀長,王恩茂任政治部主任,共8600餘人。縱隊成立後,配合陳(賡)謝(富治)縱隊進行晉西南戰役和汾孝戰役,解放永和、大寧、陳縣、中陽、石樓及孝義、文水等縣城。
1947年3月中旬,第2縱隊由晉中經永和關西渡黃河,執行保衛陝甘寧解放區的作戰任務。至7月下旬,先後參加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邊、榆林等戰役,殲滅國民黨軍5400餘人,並收復三邊。7月31日,編入西北野戰軍。8月下旬,參加沙家店戰役,會同第1、第3縱隊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接著沿成榆公路追擊南撤之國民黨軍,攻占九里山、駱駝鋪、大小勞山等據點。10月初,出擊黃龍山區,會同第4縱隊,攻克石堡(今黃龍)、韓城、宜川,俘宜川河防中將指揮官許用修。下旬,東渡黃河至晉南,解放吉縣,爾後進到河津、聞喜地區休整。12月中旬,以第359旅部分幹部和部隊在山東省渤海地區擴建之教導旅回到山西省,劃歸第2縱隊,改稱獨立第6旅。下旬,第2縱隊會同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和第3縱隊獨立第3旅,解放運城、安邑。1948年初,在山西省曲沃地區,開展了以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所給予勞動人民之苦)、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為主要內容的新式整軍運動。2月下旬,經禹門口再次西渡黃河,參加宜川戰役。3月初,挺進渭北,收復石堡、白水、韓城,並一度攻克合阝陽(今合陽)、澄城。4月中旬出擊西府,攻克扶風、岐山,於26日會同第1縱隊攻占寶雞。之後,在鳳翔西北地區抗擊國民黨援軍,掩護主力向北轉進。繼而轉戰隴東,又在荔鎮、肖金鎮抗擊國民黨軍的反撲,掩護主力向東轉進。8月至11月,參加澄合阝、荔北、冬季戰役,俘第76軍軍長李日基及第20、第24師師長。
1949年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2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隸屬第一野戰軍建制。王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郭鵬、頓星雲任副軍長,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員,張希欽任參謀長,左齊任政治部主任,甘祖昌任後勤部部長。獨立第4旅改稱第40師,楊秀山任師長兼政治委員;第359旅改稱第5師,徐國賢任師長,李銓任政治委員;獨立第6旅改稱第6師,張仲瀚任師長,曾滌任政治委員。全軍共3.4萬餘人。隨即參加春季戰役和陝中戰役,解放鹹陽、武功、扶風、鳳翔、肩縣、周至等縣城。6月中旬,國民黨軍胡宗南和馬步芳、馬鴻逵部,聯合向西安反撲,第2軍在金渠鎮地區進行阻擊,殲其師長以下2200餘人。6月17日,編入第1兵團。7月,參加扶眉戰役,會同第1軍殲國民黨軍第90軍及第36軍一部。下旬,向甘肅、青海進軍,相繼解放清水、甘谷、武山、和政、臨夏等縣城,爾後由循化、永靖強渡黃河,9月10日抵西寧與第1軍會師。接著挺進甘肅河西走廊,攻占民樂、張掖、酒泉等縣城。l0月中旬進軍新疆,至1950年3月,先後進駐南疆之喀什、疏附、阿克蘇、焉耆等地區。第2軍兼喀什軍區,下轄喀什、阿克蘇和田等4個軍分區。5月,抽調部隊組建騎兵師。此後,第2軍擔負保衛國防,鞏固治安,參加生產建設等任務。1952年3月,騎兵師撤銷。1953年3月,第2軍番號撤銷,軍部整編為南疆軍區;第4師整編為步兵第4師;第5、第6師整編為新疆農業建設第1、第2師。
第2軍在解放戰爭時期,轉戰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廣大地區,作戰200餘次。湧現出杜立海、范紹通、陳才德、張福祥、楊文贊、郭仰森、杜根照等英雄模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