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隴

元代沿舊制。湖隴里屬無為縣南鄉。北宋熙寧三年(1070)置無為縣,始設6個鄉。

湖隴行政區劃
一、宋元明清時期
北宋熙寧三年(1070)置無為縣,始設6個鄉,即無為鄉、太平鄉、開城鄉、襄安鄉、南鄉、北鄉,鄉下設里,共37個裡。湖隴設里屬南鄉。
元代沿舊制。湖隴里屬無為縣南鄉。。
明中葉,增加城內外2個裡,共49個裡:在城9個裡,無為鄉6個裡,太平鄉7個裡,開城鄉4個裡,襄安鄉3個裡,銅城鄉5個裡,周興鄉5個裡,南鄉7個裡,北鄉3個裡。湖隴里屬無為縣南鄉。
清初,名稱及鄉、里數仍沿舊制。光緒年間,湖隴里屬土橋鎮。
清末,湖隴撤里設汛。湖隴汛屬南鄉。
二、民國時期
民國25年,實行區、鄉(鎮)、保、甲制。湖隴升格為區,轄18個鄉232個保:湖隴鄉15保,練溪鄉12保,土橋鄉11保,青崗鄉12保,鶴毛河鄉13保,汪田鄉14保,崑山鄉15保,牛埠鄉15保,洪巷鄉12保,得勝鄉11保,臨泉鄉15保,蜀山鄉15保,黃姑鄉15保,坳石鄉15保,劉渡鄉11保,大有鄉11保,胥溝鄉11保,南蘇鄉9保。
民國29年,日軍侵占湖隴區,建有日偽據點。
民國36年,行政區劃基本上恢復淪陷前建制。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7月,無為、臨江、湖東、無南4個縣級民主政權合併為無為縣政府,駐無城。全縣劃分為9個區、1個直屬鎮、109個鄉(鎮)。湖隴設鄉,屬牛埠區。
1950年9月,設湖隴區,轄湖隴、大有、青崗、練溪、洪巷、青山、羅山7個鄉;1951年1月增慶豐、新成、臼山、聯合、姥山、檀廟6個鄉;1951年6月增天成、雙峰2個鄉;1952年1月增丘城、愛國、陡崗、衛國、龍泉、瓜成6個鄉(同時將天成鄉劃入蜀山區),共21個鄉。
1952年8月,全縣調整為22個區、295個鄉(鎮),隸屬關係變動如下:
由湖隴區劃出開南、民主、湖背、建國、寶山5個鄉,歸泉塘區。此外,將湖隴區的雙峰、練溪2個鄉劃入牛埠區。
農業合作化時,對區級政權機構進行調整撤併,1955年12月將湖隴撤區,將所轄瓜城、羅山、姥山、檀廟、龍泉、衛國、聯合、青崗、青山、湖隴、陡崗、洪巷12個鄉,歸入牛埠區。
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區、鄉建置變動頻繁。
1957年4月,撤銷青崗鄉,併入湖隴鄉。
1958年大躍進開始後,撤區、聯鄉並社,向人民公社過渡,政社合一。在湖隴鄉建立了解放人民公社(以黨代政)。
1958年9月,解放人民公社屬襄安區轄。1958年12月7日撤解放人民公社為湖隴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湖隴人民公社歸牛埠區轄。
1966年4月,湖隴為牛埠區區屬鎮。
1969年3月,湖隴鎮撤銷鎮,成立湖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2年2月,撤銷湖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恢復湖隴鄉人民政府。同時改湖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為湖隴鄉管理委員會。
1983年3月至5月,進行農村體制改革,湖隴鄉完成了黨政企分設工作。
濱湖隴河
湖隴隸屬安徽省無為縣洪巷鄉,是鄉內具有蓬勃發展潛力的鄉村小集鎮。原為湖隴河市,在縣內西南七十餘里,濱湖隴河,湖隴河北分泥義河水,南由竹絲湖入江。周邊包括的行政村有:南莊,大許自然村,沈家莊,壇廟,小陶咀,華林,周毛,姥山,高陽,馬壩,青崗,陡崗等。

湖隴街道

隴集鎮原是洪巷鄉鄉政府所在地,現有兩所學校:湖隴國小與湖隴國中。在靠近長江小支流天河旁邊建有四條長達6公里的水泥道路街巷:湖隴街道。該街道在近幾年中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逐步健全,商品數量不斷增多,可以滿足周邊村莊的生活需求。一般服務業也開始服務於當地的廣大需求者。

交通

在現今,湖隴街道修有2條通向省道的柏油路,分別通往銅陵、無為。交通便利,廣大造訪者可以方便來訪參觀,作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