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鎮[湖南省茶陵縣湖口鎮]

湖口鎮[湖南省茶陵縣湖口鎮]
湖口鎮[湖南省茶陵縣湖口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口鎮,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位於茶陵縣東南部,坐落在萬洋山脈的筆甲峰山下,與炎陵、安仁、江西寧崗三縣交界,2015年11月30日經鄉鎮區劃調整,由原浣溪鎮、湖口鎮合併而成。2015年6月並村改革完成之後,全鎮轄24個村,2個居委會,3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7萬。全鎮總面積307平方公里,是我縣面積最大的極具發展潛力的邊貿重鎮、市重點鎮及工農業大鎮,境內有各類企業40餘家。 湖口水利資源豐富,洣水河穿鎮而過,境內有青年、凱旋(小汾)、洣渡、石井四座水電站;湖口交通極為便利,106國道、衡炎高速、衡茶吉鐵路穿境而過,衡炎高速在鎮內設有互通口,衡茶吉鐵路在鎮內設有停靠站;湖口生態環境優美,山林面積達38萬畝,構成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森林覆蓋率達62.8%,是全縣重要林區之一,有保存較完整的丹霞地貌如楊柳仙、八旦奇景一線天以及千年古茶樹;湖口又是一塊紅色熱土,井岡山革命時期著名的“湖口挽瀾”事件就發生在此。

建制沿革

茶陵縣轄鎮。1950年屬五區,1956年設鄉,1958年為衛國公社,1959年為湖口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9公里。面積163平方公里,人口2.6萬。鎮政府駐湖口,茶(陵)江(口)公路貫境。轄塘頭、一心、石井、石湖、洣渡、青呈、妙石、小潭、江南、芫梘、湖口、竹芫、廠江、新呈、新芫、井和、杉南、南江、黃湖、同心、北斗、易口22個村委會和湖口墟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兼產生豬、松、杉、竹。是主要農副產品集散地和竹木產品交易市場。

2015年,茶陵縣鄉鎮區劃調整,浣溪鎮與湖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湖口鎮。 (妙石村、一心村、廠江村、北斗村、土橋村、浣溪村、白露村、寒江村、曉汾村、文泰村、塘頭村、湖口村、新芫村、芫梘村、米渡村、井和村、小潭村、石井村、南江村、梅林村、荷塘村、顧母村、龍下村、楊柳村)。

行政區劃

2015年6月並村改革完成之後,全鎮轄24個村,2個居委會,3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7萬。全鎮總面積307平方公里。

村介紹

湖口居委會

湖口居委會共有589戶953人,共有39名黨員。轄區範圍1.2平方公里。居委會下轄敬老院、衛生隊。衛生隊負責湖口墟上衛生,天天清掃,保持街道整齊清潔。轄內居民以經商為主。

2009、2010年,居委會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和國家賑災、減災先進社區。

浣溪居委會

浣溪居委會位於浣溪墟上。共有246戶814人,有黨員11名。

妙石村

妙石村由原易口村、妙石村兩村合併而來。西臨新芫村,南鄰顧母村,北接塘頭村。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491戶1850人,其中農業人口1784人。共有64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437畝,林業用地9690畝。全村共有板粟種植面積達120畝,是個有名的“板栗村“。村內基礎設施較完善,組組通公路。

土橋村

土橋村由原麻塘、土橋村兩村合併而成,土橋村北靠馬江鎮月嶺村,南接梅林村,西鄰馬江鎮小陂沖接界。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420戶1712人,其中農業人口1655人。共有50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775畝,村民種水稻為主,糧食自給有餘。

梅林村

北靠土橋村,南沿106國道與楊柳村連線,西與界首鎮朱嶺村及馬江鎮小陂沖和安仁羊腦坪塘村一組相連,東近土橋村黃毛洲接壤,村民委員會設在梅林灣。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384戶1431人,其中農業人口1341人。共有41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370畝,其中水田面積約1303畝,是半山半丘陵地區,以糧食生產為主。

楊柳村

楊柳村北靠梅林村灑水橋,南鄰近浣溪村東流片區,西與浣溪村八旦片區及安仁羊腦坪塘村接界,東和荷塘村塔邊大沖組及顧母村馬嶺組接壤,村民委員會設在魚里。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307戶1193人,其中農業人口1142人。共有3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850畝,其中水田面積約800畝,是半山半丘陵地區,以糧食生產為主。

荷塘村

荷塘村北靠文泰村,東近妙石村,南與楊柳、土橋搭界,村民委員會設在塔邊。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342戶1371人,其中農業人口1281人。共有3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226畝,其中水田面積約996畝,是半山半丘陵地區,以糧食生產為主。

浣溪村

浣溪村由原由義、飛鹽、八旦、東流四個村合併。合併後全村共有22個村民小組,881戶3644人,其中農業人口3384人。共有95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686畝,其中飛鹽片區是浣溪村山區,主產木材、稻穀、油茶、板栗等。其他片區屬半山區丘陵地帶,以糧食生產為主。

白露村

白露村由原太英村、白露村兩村合併而來。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434戶1742人,其中農業人口1630人。共有4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455畝,其中水田面積約1259畝,村民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茶油等,糧食自給有餘,盛產西瓜,銷往全市。

龍下村

龍下村南與青年電站和原溪江村溪江組相鄰,北靠洣水與浣溪村東流片區相望,村民委員會設在魚嘴嶺坳上。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319戶1288人,其中農業人口1263人。共有37名黨員,耕地面積約820畝,其中水田面積約666畝,民以種植水稻、蔬菜、花生、黃豆、打瓜為主。

寒江村

寒江村由原溪江村、寒江村兩村合併而來。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322戶1278人,其中農業人口1204人。共有50名黨員,耕地面積約499畝,林地面積達20952畝,作為山區村,主產木材,村民以漁業、林業為主,經商、打工為生。

小汾村

小汾村由原下小村、小汾村兩村合併而來,合併後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708戶2743人,其中農業人口2537人。共有55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061畝,林地面積約7421畝,主產水稻,經濟作物有花生、黃豆、打瓜、蔬菜、板栗和柑桔。

顧母村

顧母村北與妙石村田山相連,東與原下小村隔河相望,西連106國道和浣溪村東流片區接壤,南向小汾、龍下兩村斜對門,村民委員會設在四里灣下(大樟樹下)。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312戶1216人,其中農業人口1119人。共有3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945畝,其中水田面積約768畝,林業用地5354畝。顧母村山水秀麗,全村以種水稻、經濟作物為主。

一心村

一心村由原竹芫村、杉南村、一心村三村合併而來。。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420戶1655人,其中農業人口1591人。共有5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452畝,林業用地約4.4萬畝。全村山林與水稻兼營,有較好的林木資源,該村山青水秀,鳥語花香,風景迷人,野生動植物及森林資源豐富。

塘頭村

東與一心村交界,南與一心村竹芫片區為鄰,西靠洣水河、北抵湖口村,村部設在大灣里。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600戶2317人,其中農業人口2228人。共有43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896畝,其中水田面積1125畝。林業用地3525畝。該村人傑地靈,大革命時期湧現了以陳梅連為首的一大批革命先烈。交通四通八達,浣湖公路穿村而過,村、組公路4.2公里,組組能通車。大面積種植葡萄達200畝,素有“湖口葡萄”的美譽由此而來。

湖口村

湖口村東抵北斗村江南片區,南接塘頭村,西臨洣水河,北靠芫梘村,村部設革麻園。全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526戶2020人,其中農業人口1923人。共有5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432畝,其中水田面積635畝。林業用地6714畝。該村地處湖口墟地段,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新芫村

新芫村東與洣水河相接,南與妙石村柞木坳相隔,西與妙石村易口片區和荷塘村毗鄰,北與洣渡村的老鼠坳相連,村部設書院坳,距鎮政府2.5公里。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429戶1713人,其中農業人口1659人。共有35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102畝,其中水田面積322畝。林業用地4236畝。

北斗村

北斗村由原江南村、北斗村兩村合併而來,屬山區村。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433戶1711人,其中農業人口1641人。共有48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001畝,其中水田面積418畝。林業用地28433畝。湖口鎮主要山區村之一,山林面積寬闊,森林資源豐富。經濟以林業為主,種植水稻為輔。

廠江村

廠江村由原青呈村、新呈村和廠江村三村合併而來,屬山區村。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355戶1329人,其中農業人口891人。共有57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065畝,林業用地約4.7萬畝。湖口鎮主要山區村之一,山林面積寬闊,森林資源豐富。經濟以林業為主,種植水稻為輔。境內生態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擁有千年古茶樹群等獨特景觀,素有“將軍故里”美譽。

南江村

南江村東與桃坑鄉東江村接壤,南與北斗村江南片區相連,西靠龍巴掌水壩,北抵石井村金紫仙山腳下,距鎮政府4公里。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392戶1562人,其中農業人口1494人。共有2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032畝,山林面積9613畝。屬半山區丘陵地帶,以糧食生產為主。

洣渡村

洣渡,因洣水河三面環村而過,只有西部與文泰村黃湖、同心片區相鄰,出行依靠三個渡口,故而得名。村內有社倉里、婆婆芫、寺前灣、岩下、大洞芫、廟背、堤上、家沖、江下、彭家裡和單家裡等自然村落,村部設在堤上,距鎮政府4公里。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848戶3213人,其中農業人口3104人。共有48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658畝,山林面積12066畝。是湖口鎮人口多、耕地面積大的村之一。

石井村

古稱石溪,因境內有自然景觀仙人合掌(九層樓)、八仙飄海(八隻坳頂)、美女彈琴(對河月宮廟下)、獅子滾球(獅子口上)、梅花橋(梘上一座古橋面上有梅花點)、金山疊白(金紫仙)、樟白臘(樟樹裡面長白虎樹和臘樹)、烏龜形(大房)、戰纓坪(嶺下高樓衝口邊)、倒板橋(與井和村交界的水壩橋)共十景,“十景”與“石井”諧音,故稱“石井”。石井位於湖口鎮政府北部,東靠金紫仙,南臨洣水河,西連井和村,北接舲舫鄉河塢村,依山傍水,人口集中,交通方便,南距鎮政府6公里,北距茶陵縣城27公里。全村共有20個村民小組,716戶2987人,其中農業人口2899人。共有50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874畝,山林面積13794畝。是湖口鎮人口多、耕地面積大的村之一。

芫梘村

芫梘和新芫村兩地本相連,洣水河沿西山腳流過,只有上、下之別,上游叫上芫梘,下游叫下芫梘,該村東接南江村,南連湖口村,西、北都臨洣水河,村部在新村,距鎮政府2公里。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457戶1773人,其中農業人口1701人。共有24名黨員,耕地面積約744畝,山林面積1800畝。地處洣水河岸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井和村

井和村由下石井和下車兩個村落合併而成,兩村落之間有一山崗(山名廟背山)相隔,該村地處湖口鎮的最西端,東至舲舫鄉河塢村大坑組,南接石井村,西與北部緊臨洣水河,村部設下石井,距鎮政府8公里。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266戶1025人,其中農業人口1007人。共有2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640畝,山林面積11800畝。

小潭村

小潭村位於湖口鎮最西端。原來洣水河從杉木嶺和檢塘之間穿過,後因河流改道,河裡有個鯉魚潭,水潭很小而命名為小潭。該村東靠洣水河,南連石井村環巴壠,西抵文泰村黃湖片區,北至舲舫松江村,舲湖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430戶1702人,其中農業人口1641人。共有48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18.6畝,山林面積390畝。2009年、2010年分別獲得株洲市衛生村、湖南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文泰村

文泰村由原黃湖村、石湖村、同心村三村合併而成。合併後全村共有28個村民小組,869戶3311人,其中農業人口3193人。共有96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096畝,山林面積約1.7萬畝。

歷史文化

湖口坐落在縣東南部,緊鄰萬洋山脈的雲露山區,倚座在筆甲峰山下。洣江河傍流而過,形成了山區、沿河、西廂三個自然片,總面積171.125平方公里,構成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湖口最早在明代形成集鎮,系安仁、炎陵、江西寧崗邊界、茶陵縣城東南最大的農村集鎮,緊鄰著三鄉二鎮之中心,俗有“一界首,二湖口”之稱。

湖口是塊紅色的革命老區,1927年1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從井崗山趕到湖口召開處決企圖投敵團長陳皓的會議,撥正了革命航向,挽救了幼年的中國紅軍,史稱“湖口挽瀾”。湖口人民舉義旗、反侵略、反封建、抗倭寇,有著不怕流血犧牲的光榮傳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8月15日同全縣一樣和平解放,1950年3月廢除了舊社會遺留的保甲制度,1956年5月撤區並鄉,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體制,1984年人民公社改湖口鄉人民政府,1985年5月改為建制鎮,走向了人民當家作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該鎮人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在總耕地14983畝土地上,辛勤耕耘繪就了建設湖口新農村的宏偉藍圖。

經濟概況

建國以來,鎮黨委、鎮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湖口人民團結拼搏,勤奮創新,積極引導,勇於探索,紮實工作,加強黨的建設,遵循客觀規律,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從實際出發,克服重重困難,使政治、經濟、文化民主法制建設,以及工交、教育、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各項社會工作,尋求了一條適應湖口發展的結構體系,走自己的發展之路。到2006年,該鎮GDP2977萬元,比1952年增長12.5倍,工農業總產值5877萬元,比1980年翻兩番,比1952年增長10倍,農民人均收入2132元。比1952年增長16倍,財政稅收238萬元,比1952年增長20倍。庫塘面積1540畝,有效灌溉面積12500畝,山地面積135607畝,森林覆蓋率91.7%,集鎮占地650畝,集市街道6條,3870米,商鋪896條,鎮區人口2580人,平日人流量淡季不少於6000人次,旺季13000人次,日成交額平均達18萬餘元。中心村莊蓬勃崛起,實現了鎮村網路化、村組一體化、小城鎮大農村的發展格局。全鎮引進大小企業20個,引進資金3100萬元,新架洣河橋樑4座,水泥硬化路面55公里,村村、組組通公路、通電,86%的村通有線電話,65%的農戶通有線寬網電視,電視入戶率達99.8%,銀行存款人平5000元以上。全鎮22個村,一個居委會,206個組,25215人徹底改變了貧困落後面貌,逐步走向富裕,形成了鄉鎮社會發展體系。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業發展

湖口鎮 湖口鎮

中央和地方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發展糧食生產的惠農扶持政策,既減免農業稅,又實行種子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各項補貼,再加上湖口鎮黨委、政府切實宣傳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老百姓種糧積極性大大提高,不僅把以前的拋荒田種上了莊稼,還把邊邊角角以及房前屋後的荒地開墾出來種上了水稻。鎮上的祁青啞河在2000年開始實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鎮時,被吹填築台的大量泥沙淤塞而致荒廢,老百姓看到惠農政策多,種糧效益大增,積極行動,自發進行疏浚,開墾出了300畝良田。劉家湖的漁池原先只養魚,2008年準備實行稻魚套養,2008年上半年種稻穀,下半年養魚,這樣一來又新增糧田300畝。再加上一些新開墾出來的邊邊角角田,一統計,全鎮居然新增了770畝的耕地。

農業產業化

該鎮2007年農業產業化建設目標“兩乾兩萬”工程,即一千畝標準化蔬菜基地、一千畝特種水產養殖基地、一萬畝優質西瓜生產基地、一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都“名花有主”。這是該鎮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湖口鎮 湖口鎮

該鎮牢固樹立“農業產業興鎮”的觀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湖鄉特色規模種養,帶動相關加工業發展,壯大產業鏈,農業產業化建設駛入快車道。2006年,藉助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這個助推器,該鎮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通過立項爭資、吸納民間資本等途徑,籌措資金3000萬元,用於新建2處排漬抗旱兩用機埠,疏通6000米溝渠,硬化1800米排漬溝,建設乾畝標準化蔬菜基地、10萬畝水產走廊的配套基礎設施,硬化3000米血防溝渠、22.4公里鎮主幹道及村級公路和城鎮防洪堤建設以及改善部分排灌水利設施。建基地、擴規模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途徑。2006年,該鎮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選擇種植蔬菜、西瓜、速生楊、養殖魚、豬等作為重點發展目標,建設基地,擴大規模,以規模效應促農民增收。以益陽鄉里香土菜食品公司為依託,興建了以均安村500畝連片蔬菜為主的1000畝優質蔬菜基地,起到了高效農業示範作用。該鎮主要蔬菜加工企業益陽鄉里香土菜食品公司,擁有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帶動農戶2800戶,為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600個。其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銷往深圳、長沙、廣州等地。該鎮西瓜、魚苗套養的模式已成熟,上半年種西瓜,下半年放水育魚苗。西瓜種植面積達8650畝,年產值1600萬元,魚苗精養池面積達4000餘畝,年產值1200萬元。種植速生楊2萬畝。

著力打造品牌,實現最大效益。該鎮把打造品牌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環節來抓,以品牌促規模,以品牌拓市場,以品牌求效益。為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問題,2006年初,成立了益陽市金資蔬菜果品有限公司。同年5月,公司正式將“劉家湖”西瓜註冊,從此,劉家湖西瓜貼上了“劉家湖”商標,銷往廣州、深圳、東莞、長沙、婁底、衡陽等地。“劉家湖”西瓜個大味甜,深受消費者歡迎。不斷壯大的益陽鄉里香土菜食品公司,其品牌漸漸唱響全國。劉家湖魚苗因苗種質量過硬,已在全國各大苗種市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占有了一席之地。

水果種植

湖口鎮 湖口鎮

湖口鎮產業發展較快,至2008年年初,總面積已達1萬畝,其中歐亞種葡萄(提子)逾2000畝。在栽培技術上也取得重大突破,避雨技術、套袋技術等得到普遍推廣,產量提高,質量提升,效益更好。提子畝平純收入已突破1萬元。

與會代表參觀了湖口鎮提子園和十里沖園藝場臍橙園。在年初的冰雪災害期間,由於採取了園內薰煙升溫等措施,十里沖園藝場的臍橙所受凍害不重,成為2008年湖南省結果最好的臍橙園。專家建議,各地發展水果要各有側重,突出特色,在種類和品種上,不求“多多益善”,不搞“面面俱到”。

風景名勝

洣江河與沿岸的油菜花

洣江河 洣江河

洣水,又稱洣河或洣江。洣水是湘江一級支流,長江的二級支流。幹流主要流經炎陵縣、茶陵縣、攸縣、衡東縣,于衡東縣洣河口注入湘江。洣水幹流設定有炎陵、茶陵、龍家山、攸縣、甘溪等國家基本水文站和雨量觀測站網,流域有洮水、酒埠江兩座大型水庫和青年、龍家山、蘇洲壩、桐壩、榮桓、甘溪等中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洣河是一條晶瑩碧透的少有工業污染的河流,河水水質之好,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1]因此,它素有“小灕江”之美譽,又因流經炎帝之寢陵而被世人稱為“聖水河”。[2]其水質清澈,曲折迂迴,兩岸群峰簇擁,風光旖旎,宛如一幅神奇而美妙的山水畫,為歷代名人墨客所詠嘆。現已開發洣水漂流、潭江漁村農家樂等旅遊休閒項目,是國家級水利風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