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315線和衡邵公路貫穿縣城,為縣城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促進了縣城的發展。
規劃區西部靠蒸水河地段為基本農田保護區,中部為現狀工業城,東部靠農業示範園。整個地勢是中部高,蒸水河兩側以及英陂地段地勢低,地形平坦,部分處於50年一遇洪水淹沒線下。
規劃區現狀工業城內現有大小企業20餘家,包括天天見梳篦、華高電子有限公司、銳高電線電纜有限公司、飛翔電子有限公司、綠豐果業有限公司、高強金剛石有限公司、宏大空調設備有限公司、瀟峰實業有限公司、陸達電子有限公司、玉鑫有限責任公司等,現狀工業城內已建成86.95公頃用地。
規劃區內有部分教育設施用地縣三中以及縣一中光華實驗中學等,縣三中占地10.3公頃,在校學生數1250人;縣一中光華實驗中學占地2.06公頃,在校學生數850人。
區內有部分市政設施用地,如縣自來水廠的取水構築物以及天天見梳篦旁的加油站。
區內道路不成系統,斷頭路多,對外交通聯繫不便,現狀用地主要對外聯繫道路是蒸陽大道(S315線)以及縣氮肥廠有一條約5米寬聯繫縣城區的道路。
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目前區內用水均採用自備水源,取水採用地下水,自來水公司已鋪設一條d200給水管至英陂地段,不久即可向規劃區統一供水。排水設施簡陋,不成系統,基本上沒有排水管溝,生產、生活污水均自行排放。用電來自於縣城110KV變電站,除縣氮肥廠由35KV專線供電以外,其它全部由10KV線供電。
衡陽縣城總體規劃是2001年由湖南城市學院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開始編制的,並於2003年編制完成,根據衡陽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本規劃區部分處於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範圍內,因此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是本規劃的一個重要依據,理順縣城總體規劃與本規劃的關係,是衡陽縣城持續、健康發展的關健。
從衡陽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的資料來看,對本規劃區界定的規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城市性質
衡陽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衡陽市的西部門戶,是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積極創辦高科技工業,商貿繁榮的綜合型城市。
2.城市規模
到2020年,衡陽縣城城市人口控制22萬人,縣城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2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為100平方米/人。
3.從縣城的發展方向和門檻因素來分析。
本規劃區處於縣城的東北面,蒸陽大道(S315線)的北面。縣城總體規劃確定城市發展方向以向東發展為主,適當向北、西、南發展。向東發展,基礎設施好,地勢平坦,但是城市拉得過長,且占用一部分農田;向北發展,可以依託老城區進行建設,有效降低前期開發成本,但山地較多,不利於開發,且蒸陽大道(S315線)隔斷了其往北的聯繫。
4.從城市布局形態和城市用地功能組織來看
布局結構:衡陽縣城受蒸水、武水、演水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分隔,城市呈組團式形態發展。城區建設用地劃分為“一個中心、一個副中心、三個組團”。
城市用地功能組織:老城區——全城商業服務中心;
英 陂——全城副中心,規劃期內形成新的政治、文化、事業中心;
青 木——工業與居住小區;
槐 花——商住與支農工業小區;
天 星——工業小區;
本規劃區英陂地段處於縣城東部城市副中心內,規劃期內形成新的政治、文化事業和商業金融副中心,通過縣四大家以及其它行政機關的搬遷,形成衡陽縣新的行政辦公中心,帶動本區的開發、發展。東部城市副中心公共設施用地一部分在本規劃區以內,一部分在本規劃區正對面,在規劃區正對面規劃有一處體育用地和縣第二人民醫院,因此本區社會化服務體系應納入東部城市副中心統一考慮。保留原工業城,規劃以一類工業用地為主,耗水量少,對環境基本無污染。
5.從基礎設施方面來看
給水方面:規劃現狀水廠擴容至12萬噸,規划水廠取水點移至氮肥廠上游一百米,規劃區用水由現狀水廠供給,目前已鋪給水管至英陂地段。
排水方面:規劃排水體制為雨污分流制,縣城規劃污水處理廠兩個,即豆陂和青里污水處理廠,本規劃區污水納入到豆陂污水處理廠處理排放。
電力方面:縣城供電來自麻塘220KV變電站,規劃在縣城西渡鎮八一村建500KV變電站,在縣城城北建220KV變電站。
6.從城市綜合交通方面來看
城市對外交通方面:新建城東汽車站(位於本規劃區英彼地段對面),城東汽車站為長途汽車站,發往衡陽縣外各市縣。
在規劃區北面有一條衡邵高速公路,距規劃區約2.5公里,規劃英秋大道作為縣城與衡邵高速公路的連線線。
城市道路與交通方面:規劃道路等級採用三級,即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主幹路紅線寬度為32-45米,次幹路為20-24米,支路為10-14米。規劃道路中的清江路、玉華路、紅山路、開福路、培園路、英秋大道目前已確定線路並已局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