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政發〔1997〕11號)
各行政公署,自治州、市、縣人民政府,省直機關各單位: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體改委《1997年經濟體制改革實施要點》,現批轉給你們,請結合各地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1997年經濟體制改革實施要點
(省體改委)
根據《湖南省“九五”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綱要》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1997年全省經濟體制改革要緊密結合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繼續以國有企業改革和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為重點,配套推進各項改革,以城市為依託,加大存量資產流動和重組力度,探索建立國有資產監管和營運體系;以統一養老保險、擴大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試點為重點,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以普遍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為重點,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以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為重點,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一、繼續實施“抓大放小”戰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一)搞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加快國有企業制度創新。原有55家建制試點企業,要加大工作力度,在投資主體多元化、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化、實現政企分開、解決企業歷史包袱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試點階段性目標。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再擴大45家企業試點。
(二)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略,加快組建企業集團步伐。圍繞支柱產業和名優拳頭產品,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推動、出資人自願的原則,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以市場和產業政策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優勢企業為核心,採取收購、公司制改造、控股、參股、兼併、聯合、資產劃轉等形式,構造母子公司體制。全省重點抓好51個企業集團,省重點抓好7大企業集團,並在資產劃轉、增資減債、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三)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各地應從實際出發,加大各級政府的推動力度,以理順產權關係為突破口,總結推廣已取得的成功經驗,繼續採取股份合作、兼併、租賃、破產重組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的步伐,爭取全省小企業的改制面達到80%。
(四)立足盤活存量資產。對國有經濟實施戰略性改組。把經濟成長的著眼點轉移到國有存量資產的調整、改組和最佳化配置上來。鼓勵兼併,規範破產,有計畫有步驟地淘汰落後企業。國有經濟內部企業之間的國有資產可以無償劃轉,有些可以跨地區、跨部門進行劃轉。對債務重、效益差但有挽救希望的企業,可採取轉產或搬遷改造、託管、拍賣債權等途徑,進行債務重組。對資不抵債、挽救無望的企業,依法實施破產。要防止假破產、真逃債。無論實施兼併還是破產,都要妥善安置好企業下崗職工,保證下崗職工的最低生活費用。各地要結合具體情況,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幫助下崗職工逐步實現再就業。
(五)抓好已上市企業的規範運作和預選企業上市前的準備工作。要按照“法制、監管、自律、規範”的要求,積極推進上市公司的規範化建設,發揮其在資金籌集、資本運作、企業制度方面的示範作用。對省政府批准確認的20戶上市預選企業,在堅持排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依據國家產業政策、企業效益和發展狀況實行動態管理。預選企業要著力於資產重組和制度創新,做好上市前的準備。今年,全省要爭取10戶公司上市。
(六)認真抓好長沙市、岳陽市、湘潭市、株洲市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和最佳化資本結構試點。要用好、用足、用活試點政策,在企業改革、構建新的國有資產監管和營運體系、分離分流、培育要素市場等一些重點問題上取得突破,創出特色,發揮示範作用。
全面實施“三改一加強”的方針,繼續開展“遠學邯鋼、近學安塑”的活動,加強企業管理,加快技術改造,整頓和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
二、繼續以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七)積極探索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在穩定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穩步探索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運行要求的農用土地使用權有償流轉制度,逐步實現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圍繞建設農業強省開發糧、棉、煙、畜、禽、水產、林果等10大主導產業,在集中產區興建一批規模大、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銷售和科技開發的龍頭企業。突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實行跨區域的經濟聯合和協作,逐步形成產業群體和企業集團,建立農業產業化的利益調節機制、風險保障機制和服務機制。鼓勵工商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開發,著力解決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存在的體制障礙。
(八)抓好綜合改革試點縣和試驗區的工作,加快縣域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以放開放活縣屬企業、城鄉集體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綜合改革為重點,切實抓好8個綜合改革試點縣。加快懷化地區、吉首市、桃川洞、羊樓司、屈原農場等試驗區的改革與建設。制定實施全省林業體制和農場體制改革的方案,推動全省林業和農場體制改革。
(九)繼續抓好小城鎮綜合改革。重點抓好國家和省36個綜合改革試點鎮,力爭在小城鎮的行政管理體制、財政體制、投資體制、市場建設和以戶籍制度為中心的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十)以理順產權關係為重點,加快鄉鎮企業改革步伐。以股份制、股份合作製作為鄉鎮企業改革的主要形式,尊重農民的實踐,積極探索、創新最佳化企業的經營機制。合理布局,調整結構,加強管理,加快技術改造,促使鄉鎮企業上規模、上水平。
三、抓緊試點,積極探索建立國有資本監管運營體系的實現形式
(十一)按照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分開的原則,理順國有資產行政管理和國有資本營運關係。在長沙、株洲、湘潭、岳陽4個試點城市進行按國資委、國有資本營運主體、企業3個層次構建國有資本監管和營運體系的試點,建立明確的國有資本營運責任制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制度。
(十二)積極探索國有資本營運主體的合理形式和途徑。認真組織試點,按照“投資、管理、監督、服務”的職能,將省級投資公司改造為國有控股公司;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大型集團公司進行授權經營;在省級轉體公司中選擇1至2個進行職能分解,將其改造為控股公司或資產經營公司。
四、以統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大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試點為重點,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十三)做好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方案與國家統一方案的銜接、並軌工作,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和發展企業職工補充養老保險。按照“政府組織、民眾自願,加強管理、確保兌現”的原則,各地應將農村養老保險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逐步實施。發揮家庭和集體保障功能,實行家庭贍養、優待撫恤、社會救濟和五保供養相結合,探索建立適合農民需要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十四)重點抓好湘潭、益陽兩市和芷江、澧縣兩縣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試點,認真組織實施試點方案。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選擇幾個地市進行調查測算,逐步擴大試點範圍。進行農村合作醫療試點。
(十五)配合再就業工程,建立和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出台全省失業保險條例,加大對職工失業保險的實施力度。通過國家政策引導扶持、社會提供服務幫助,開拓社會就業新領域。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基金,包括探索從國有存量資產和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彌補城鎮國有企業職工保障基金的辦法。進一步規範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五、以普遍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為重點,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
(十六)全面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全省公積金歸集率要達到60%以上,其中長沙、岳陽、株洲、湘潭、衡陽五市要達到80%以上。地(市)縣都要建立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意見的通知》(湘政辦發〔1997〕10號)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政策性住房資金管理的通知》(湘政辦發〔1997〕11號)精神,堅持“房委會決策、中心運作、銀行專戶、財政監督”的原則,加強對住房公積金的歸集和管理,完善監督管理體系,確保專款專用。
(十七)提高住房租金,穩步出售公有住房。各地應按已出台的租金改革方案提租到位,有條件的市縣要把公房租金提高到占雙職工家庭平均工資收入的7%以上。建立出售公有住房價格的動態調整機制,完成從標準價向成本價的過渡。對低收入居民、困難家庭、離退休職工等繼續實行減免和補助政策。加強公房售後交易的有關政策研究,逐步建立規範的住房交易市場。
(十八)繼續抓好國家安居工程試點。國家批准的7個試點城市要確保全居工程的優惠政策落實,提高安居工程的竣工率、銷售率和資金回收率。其他地市要比照安居工程的政策,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出台職工購房政策性抵押貸款辦法,鼓勵銀行開辦住房儲蓄業務,建立政策性抵押貸款制度,向購房者提供低息貸款,增強個人購房能力。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過高收費標準。加快住宅建設和銷售,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使住宅產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六、以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為重點,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
(十九)按照國家“一併軌、四分開”的思路,積極探索實行糧食定購價和市場價並軌的具體途徑,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和價格風險基金制度,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糧食流通體制;積極推進棉花、烤菸等主要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對化肥、成品油、食糖、豬肉等重要商品,要進一步理順產銷關係,減少流通環節,建立儲備調節制度。繼續實行“米袋子”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二十)加快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行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建立以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為主的全省重要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繼續完善日用工業品批發市場和生產資料批發市場。著力開拓農村市場,逐步發展拍賣業、舊貨市場。繼續抓好常德橋南市場、婁底洞新市場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推廣。穩步發展產權交易等要素市場,加強市場中介組織建設。發展多種行銷方式,努力搞好代理配送制試點,積極創造條件,發展佣金代理制,繼續推進連鎖經營的規模化、規範化,支持連鎖企業跨地區、行業、所有制發展。
(二十一)深化基層社改革,培育專業合作社,把供銷合作社真正辦成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從理順股金入手,努力探索多種入股形式,切實增強基層社的凝聚力和為農服務的實力;堅持社企分開的原則,引導社屬企業走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的路子;大力發展以扶持主導產品產銷經營和提供專項服務為重點的專業合作社,通過龍頭企業加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向貿工農一體化的利益聯合體發展。
七、進一步深化財稅、金融、外經貿、投資、土地使用、科技、教育、衛生等體制改革
(二十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按照分稅制的基本原則,理順和規範縣鄉財政體制,加強鄉鎮財政預算管理和鄉鎮國庫建設,爭取今年建立國庫的鄉鎮達到80%。強化預算管理,制定限期消化老赤字和債務的目標與措施。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制度,推廣判罰分離、執罰執收單位開票、銀行代收、上交財政專戶的改革辦法,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逐步推廣“費改稅”的試點經驗,規範農村收費,減輕農民負擔。改進個人所得稅征管辦法.實行個人所得和支付所得的單位雙向申報制度;整頓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著力解決某些壟斷性強的行業和某些特殊行業收入過高的問題。
(二十三)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變,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組織並完善長沙市等城市合作銀行。按照“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國有銀行與所辦金融機構脫鉤。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按資金互助合作組織的性質規範其行為。進行農村合作銀行試點。
(二十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推進外經貿體制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用好用活國家加快中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政策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允許內外資及民營資本進入投資領域,擴大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規模。深化大型外貿企業的改革和管理,現有的外貿公司要加快實施戰略性改組,在企業自願的基礎上實行企業兼併和重組。引導外貿企業與生產企業建立新型的分工合作關係,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放寬標準,加快賦予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權;積極支持優勢國有工業企業通過兼併、收購中小外貿企業取得外貿經營權。
(二十五)加快投資體制改革步伐。強化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積極探索項目資本金籌集辦法,全面實行項目資本金制度;加快建立投資風險機制、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和行業發展規劃,加強巨觀調控,消除低水平重複建設的體制原因。
(二十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最佳化科研資源配置,調整科研機構結構,建立適應科研機構自身發展規律的運行機制。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的聯合與合作,促進科研開發生產與市場的結合。賦予科研機構對自身改革與發展模式的選擇、探索權,落實和保障科研機構在研究開發、生產經營、經費使用、機構設定等方面的自主權。通過改革使科研機構建立起政事分離、責權明確的組織制度、“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管理制度、固定與流動崗位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人事制度、以崗位聘任為核心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科技人員收入與經濟效益或工作業績掛鈎的分配製度和由科研人員代表組成的監事會監督、所長負責的新型管理制度。
(二十七)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按照分級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和提高辦學規模效益相結合,積極推進高校聯合共建和合作辦學;進一步完善招生政策和錄取辦法,確保普通高校本、專科和普通中專學校招生全部並軌;努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深化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推廣汨羅開展素質教育的經驗,推進教育方式改革,支持辦好一批素質教育示範縣(市)和示範學校。
(二十八)積極推進衛生體制改革。改革現行衛生管理體制,轉變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合理規劃、配置區域衛生資源;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民眾的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建立起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醫療保險制度;擴大醫療衛生機構經營管理自主權,建立起高效率、低消耗、富有活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八、加強改革工作領導,發揮體改部門作用
(二十九)注重用法律手段鞏固改革成果。既注重發揮民眾的首創精神,鼓勵敢闖、敢試、敢冒,又善於總結和規範,把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改革經驗用地方性法規的形式肯定下來。對尚處在試點階段的改革措施,可先制定暫行規章與條例,指導試點順利進行。
(三十)切實加強對改革的領導。各級政府要把建立新體制、新機製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行政一把手要親自抓改革試點,以體制轉變促經濟成長方式轉變。要把搞好國有企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抓住有利時機,狠抓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力求取得實質性進展。要從當地實際出發,進一步解放思想,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改革工作引向深入。要充分發揮體改部門的綜合協調作用。對涉及面較寬、影響較大的改革方案,應先經體改部門協調後再出台。要進一步加強體改隊伍建設特別是綜合改革試點縣(市)體改隊伍的建設,努力提高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各級體改部門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抓改革的綜合協調,抓重大問題的調研,抓經驗推廣和政策推動,及時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的新問題,扎紮實實把改革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