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南部,地處雪峰山余脈的北坡,雲貴高原向湘贛丘陵、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典型地帶,地處東經111°06′-111°20′,北緯28°29′-28°40′。占地面積33818公頃。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有華中低海拔地區現存面積最大、保存較完整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原始次生林。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2.5%,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

歷史沿革

1996年,桃源縣申報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

1997年,正式批准並著手編制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把黑山作為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

1998年,桃源縣環境保護局以桃環通(1998)3號文的形式成立了黑山自然保護區領導小組,並成立了相應的辦公室,同年,成立黑山縣級自然保護區(包括牯牛山國營林場)。

2000年10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簽發《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同意建立安化紅岩等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批覆》(湘政辦函[2000]154號)。同意建立桃源黑山等 4 處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6月10日,桃源縣人民政府、北京林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聯合制定《湖南桃源華南虎調查方案》,成立野生華南虎調查小組。

2003 年5月20日,市編委下發《關於成立湖南省桃源縣烏雲界保護管理處的通知》,正式成立桃源烏雲界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2003年7月2日,中共桃源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簽發《中共桃源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湖南省桃源烏雲界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機構編制的批覆》(桃編髮[2003]13 號)確定為正科級事業單位,歸口桃源縣環境保護局管理,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2名。

2004年3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簽發《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桃源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更名為桃源烏雲界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批覆》(湘政辦函[2004]39 號),同意將桃源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更名為桃源烏雲界省級自然保護區。暫不同意擴大保護區的範圍。

2006年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頒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布山西五鹿山等22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國辦發[2006]9號)。湖南省烏雲界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黑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漳江鎮)南部山區。雪峰山脈與武陵山脈的交匯處。地處雪峰山余脈的北坡、雲貴高原向湘贛丘陵、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典型地帶,南鄰安化,東接鼎城,北壤楊溪橋和桃花源,西靠太平鋪,地處東經111°06′─111°20′,北緯28°29′─28°40′。

氣候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春季低溫陰雨,濕度大,雲霧多;夏季天氣炎熱,多暴雨;秋季風和日麗,氣候宜人,具有典型山地氣候特徵;冬季天氣冷涼乾燥,多大風,霜凍頻繁。保護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4.2℃,最暖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25.4℃,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3.2℃,保護區年平均氣溫比桃源縣城氣溫低2.4℃,極端最高氣溫38.4℃,極端最低溫-15.8℃,年平均無霜期為270天,太陽輻射總量年均值為209.5KJ/cm2,年日照時數為1098.5h,年日照百分率為22%,年降雨量在1800-2500mm之間,年均值為1887mm,相對濕度年均值為86%。

土壤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湘中丘陵平原向濕潤的武陵山地過渡的地區,土壤有明顯的紅壤向黃壤、由紅壤經黃壤向黃棕壤過渡的特點,所以,在保護區內,既有紅壤,又有黃壤和黃棕壤的分布。

保護區內土壤的垂直分布表現出明顯的過渡特徵,紅壤廣泛分布於保護區內海撥300—400m以下的丘陵地區,成土母質主要是板頁岩風化物,也有紅色砂岩風化物。黃壤分布於海拔400—700m處的低中山地區,主要發育於板頁岩上;山地黃棕壤主要分布於海拔700-800m以上的山地,黃棕壤沿上述高度由東向西延伸,向上一直擴展到山脊地帶,由此可見,雖然保護區內山體不高,但垂直帶譜齊全,只是帶譜較窄;同時黃壤和黃棕壤帶譜下限的海拔高度也比較低。非地帶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和水稻土。紫色土在保護區內有少量分布,主要分布於紫色砂頁岩低丘地區,分為三個亞類: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耕性中性紫色土;水稻土在保護區內分布面積較小,其前身可以是紅壤,也可以是紫色土,其類型可分為淹育型水稻土和瀦育型水稻土。

水文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於地處安化暴雨中心,森林覆蓋率高,涵養水源豐富,地表水系十分發達。發源於保護區內的大小河流有40條之多,這些河流的特點是:落差大,河床坡降陡,降雨量豐富,水能蘊藏量大。區內發源的河流呈樹枝狀分布匯聚,無外來水流,自成水系,隨後分別注入澄溪、水溪、夏家溪和大洋溪後入沅江,匯入洞庭湖,因此水系屬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

沅江系洞庭湖“四水”之一,發源於貴州馬尾河,全長1050km,流域面積9萬km²,年徑流量692億m³。沅水桃源段長99km,天然落差15m,年平均流量2080m³/s,水能蘊藏量30萬kw。

保護區內沅水的一級支流有4條,即水溪、澄溪、大洋溪和夏家溪。水溪發源於安化縣黃毛尖,流域面積288km2,其中桃源縣境內為170km²,年水量3.28億m³,總落差243.54m;澄溪發源於牯牛山鄉仙池界,源地高程233.2m,流域面積303km²,幹流長度46km,年水量3.42億m³,總落差193.2m;大洋溪發源於牯牛山鄉黃柏埡,源地高程205.19m,流域面積129km²,幹流長度33.5km,年水量1.432億m³,總落差164.19m;夏家溪發源於楊溪橋鄉王家灣,源地高程133.62m,流域面積60.7km²,幹流長度23km,年水量0.674億m³,總落差93.12m。

桃源氣候濕潤多雨,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保護區的地下水全部屬於基岩裂隙水大類的淺變質岩裂隙水亞類。保護區含水岩組包括冷家溪群、板溪群、震旦系下統板岩、變質砂岩、板狀頁岩等。地下水主要富存於構造裂隙及風化裂隙中,調查泉水點的一般流量為0.077-0.375 l/s,平均地下徑流模數1.033 l/s··km²,富水性中等。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以HCO3-K+Na-Ca和HCO3-Cl-K+Na-Ca為主。pH值為5.4-6.8,礦化度0.022-0.080 g/L,硬度0.49-1.71德度,水溫16℃-20℃。

地質地貌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雪峰山脈弧形構造東北端傾伏部位,同時受武陵弧形構造的影響。總體鳥瞰,呈東西向隆起的脊嶺,地貌總的格局具有區域的過渡性、結構的多層性和侵蝕的深刻性等基本特點。第四紀時期區域性的繼承式間歇性新構造運動,使西部五強溪拱形隆起,東部洞庭則不斷沉降,本保護區正處於這一升降交替過渡部位,地貌格局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從南部邊緣山地到北側沅水河平原,地勢逐漸降低,形成一面坡態勢。從南部牯牛山(1104.2m)、楚家山(1050.6m)、烏雲界91028.1m)一線1000m左右的山脊,到山楚河至平原海撥僅50 m左右,相對高差超過1000m,平均地形比降達1.5‰左右。從南側邊緣山地嶺脊到山麓丘陵間,呈現海撥800-1000m、500-700m、300-400m等三級剖面。不同等級的剖面之間見陡坡過渡,各級剝夷面雖較窄,仍呈斷續帶狀分布,與東西向構造線一致。區內各主要溪谷順應坡面態勢自南向北流,大致平行排列,但在其流程中無不彎曲轉折,各山谷朝向更是多變。

面積範圍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東西長36.0km,南北寬16.5km,總面積3381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6385公頃,緩衝區面積7655公頃,實驗區面積9778公頃。 其中有森林面積27610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2.5%。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南部,地處雪峰山脈的東麓、沅水的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1º07’20”-111º29’20”,北緯28º30’40”-28º39’47”之間。東與常德市鼎城區相連,南與益陽市安化縣接壤,西鄰桃源縣太平鋪鄉,北與桃源縣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相望

保護區範圍共涉及29個行政村,為沙坪鎮的沙坪、油溪、紅花、湖湘坪、官店坪、賽陽、蘭坪、後溪、湖坪、大約坪、晚溪、岩門界、竹山、小溪14個村,牯牛山鄉的落馬洞、金虧、涼山坳、倉灣、冷家溪、十八登、西坪、下管水、黃山溪、蔡家塘10個村和國營牯牛山林場,蘆花潭鄉的馬王溪、向陽、老屋棚、黃石溪4個村,茶庵鋪鎮的西溪村。

保護對象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代表性較強,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植物

①蕨類植物資源

據調查,保護區內的蕨類植物有216種,隸屬於35科79屬,占湖南已知蕨類物種數、屬數、科數的60.9%、69.8%、74.2%。烏雲界蕨類植物優勢群落是鱗毛蕨科和水龍骨科,分別占保護區蕨類物種數的19.0%、15.7%。

②種子植物資源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種子植物1860種,隸屬168科、768屬,其中裸子植物7科17屬29種,被子植物161科751屬1831種。按性狀分,區內有木本植物1011種、草本植物1065種、藤本植物215種,因此,烏雲界是湖南植物區系豐富的地區之一。木本植物的科、屬和種的數量分別占湖南省木本植物總數的78.0%、68.8%和43.3%。另外,該區植物的分布類型多樣,含中國植物15個地理分布區類型中的14個。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的原始種類和珍稀種類比例較高。原始種類如木蘭科、八角科、臘梅科、金粟蘭科、杜仲科、小檗科、木通科、大血藤科和五味子科等在區內均有分布,孑遺植物銀杏也分布於保護區內,這表明該區植物區系歷史古老。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Ginkgo biloba)、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和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金錢松(Pseudolarix amabilis)、蓖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榧樹(Torreya grandis)、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23種。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該地形成了與其他區域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多種成分匯集、過渡性明顯。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既具有豐富的溫帶成分,又具有濃厚的熱帶色彩,各類熱帶成分共304屬,熱帶屬數占保護區木本植物總屬數的45.4%;各類溫帶成分365屬,溫帶植物屬數占保護區總屬數的54.6%。熱帶和溫帶兩種區系成分所占比例接近,說明該區植物區系具有熱帶和溫帶成分過渡的性質,同時具有華東、華中和華南植物區系匯集和過渡的性質。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具有較多的中國特有屬,其數量達28個,其中銀杏、大血藤、杜仲、伯樂樹等還是我國特有的單科或少種科植物,因此,更增添了它的研究和保護價值。

③真菌資源

烏雲界的真菌有162種,隸屬於28科49屬。其中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木耳、香菇、紅汁乳菇等30餘種,藥用菌有靈芝、雲芝等10餘種,毒菌有灰花紋鵝膏、亞稀褶黑菇等20餘種,這些都是具有良好開發利用價值的大型真菌。

區內有中國新記錄種2種(沼生花褶傘、藍綠乳菇),湖南省首次記錄種10種(朱黃濕傘、大杯香菇、長棱鵝膏、本鄉鵝膏近似種、擬托草菇、絨白鬼傘、褶紋鬼傘、變藍粉褶菌、黃乳牛肝菌、輪紋韌革菌)。不難看出,該地真菌資源豐富,不但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④植被類型多樣性、典型性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群峰疊嶂,最大相對高差達1000m,形成多樣的獨特生態環境,為各種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區內植被類型多樣,除了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外,還分布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灌叢、草叢等7個植被型,15個植被亞型,24個群系組,幾乎包含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所有的植被類型,具有中亞熱帶地區植被類型的典型性、多樣性和系統性,這在中國乃至全球同緯度帶內都是罕見的。

保護區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分布於海拔50m ~500m,隨著海拔的遞增,氣溫的遞減和降水量的增多,依次分布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500m~700m)、落葉闊葉林(700m~900m),中山草甸(900m ~1100m)四個垂直帶譜,植被垂直帶譜明顯。但是這種因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引起的垂直分布並不完全符合因緯度的變化而引起的水平分布的變化,表現在構成群落的物種上有所差異外,還表現在群落的鑲嵌現象突出以及過渡地帶類型更為多樣。這種分布規律在中國華中地區乃至中亞熱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動物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茂密多樣的植被營造了眾多野生動物的理想庇護所,本區有野生脊椎動物28目71科201種,無脊椎動物21目162科99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種,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3種。其中國家一級有銀杏、水杉、伯樂樹、紅豆杉、南方紅豆杉5種;國家二級有金錢松、蓖子三尖杉、巴東木蓮、櫸木等21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雲豹、白頸長尾雉等4種;二級動物有穿山甲、金貓、大靈貓、小靈貓、紅腹錦雞等19種。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物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有大型貓科動物群落保存,特別是瀕危物種華南虎蹤跡。1999年9月以來,中國著名虎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建章,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胡德夫,湖南師大生命科學院教授鄧學建,中南林學院副教授楊道德以及常德市環保局、桃源縣環保局和沙坪鎮人民政府等數十名工程技術人員多次深入實地進行考察,對華南虎留下的足跡、糞便及樹幹上的掛爪進行鑑定,得出了有野生華南虎在烏雲界生存活動的結論。此訊息於2001年2月6日、2月15日先後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華社進行了報導,並在《動物報導》(2001年第一期)刊載鄧學建教授《湖南省桃源縣發現華南虎蹤跡》論文。隨後,美國虎信息中心主任郎.提爾森、傑夫、賴拉爾等外國專家也深入實地考察,作出了相同的結論。

通過1987、1998、1999、2003年對湖南省桃源縣烏雲界自然保護區的鳥類實地調查,發現該處鳥類有91種,隸屬12目27科,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14種,“三有”保護鳥類43種,2003年8月對該地夏季鳥類調查發現該地夏季鳥類共31種,隸屬6目13科:優勢種為灰眶雀鶥(Alcippemorrisonia);常見種有綠鸚嘴鵯(Spizixossemitorques),大山雀(Parusmajor)以及紅嘴藍雀(Urocissaerythrorhyncha)。多樣性指數為1.2066,均勻度指數0.3514。

護區管理

職責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湖南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行政上隸屬縣人民政府,業務上接受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指導。管理局為保護區的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保護區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執法,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對保護區開展調查研究和保護管理。保護區所屬各鄉鎮人民政府在管理局統一領導下,對保護區實行統一管理,重點負責保護區的農村事務。

管理

①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保護區內嚴禁採伐天然林和毀林開荒、伐木燒炭及採種、採藥等行為,核心區內嚴禁林木採伐。為了恢復天然林生態系統,需要對非核心區進行毛竹和人工林純林採伐的單位或個人,須經管理局實地查看,簽署踏查意見,經林業主管部門批准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手續後,方可進行林木採伐。

②嚴格野生動植物保護。嚴禁在保護區內從事狩獵、捕蛇、捕魚、打鳥等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活動;嚴禁亂挖濫掘野生植物(包括樹蔸)。因科研、馴養繁殖等其它特殊情況需獵捕野生動物或採集野生植物,須按程式報批,得到批准同意後,在管理局監督下,方可獵捕野生動物或採集野生植物。

③加強自然資源和景觀保護。未經允許不能擅自在自然保護區內開山採石、採礦、挖沙、取土及進行其它改變地形、地貌和破壞植被的活動;嚴禁破壞保護區內洞、潭、瀑、泉等自然景觀。

④加強環境保護。保護區內嚴禁亂扔、亂丟、亂倒生活垃圾;嚴禁在保護區內亂題、亂刻、亂畫和毀壞批准設立的固定標語、標牌、界標;嚴禁在保護區內亂搭亂建。

⑤保護區在沙坪、賽陽、向陽、蘆花、西溪、倉灣、落馬洞等地分別設立檢查站,負責查處非法出售、收購、運輸木材和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違法行為。蘆花、王家灣、落馬洞分別設立管理站,具體負責轄區內資源環境保護,依法查處破壞資源環境各類案件。

⑥加強森林防火。成立義務撲火隊,設立必要的防火設施。嚴禁在保護區內燃放煙花鞭炮,燒香化紙,亂扔菸頭和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經過當地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並報烏雲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備案。發生森林火災後,管理局和當地人民政府要及時組織撲救,並按規定程式上報。

旅遊景點

明鏡遠照

明鏡山,原名青風寨,位於沙坪鎮金明村與楊溪橋鄉稻籮坪村交界處,距沙坪古鎮約一公里。登頂可觀保護區雄姿。一山突起,南面陡峭,有如明鏡高懸。山頂有廟,毀於文革,毀廟之時,梁木上刻有建於洪武二年等字樣。

古鎮風貌

沙坪鎮,位於保護區北面,挨溪靠平,桃源縣建鎮較早的建制鎮之一,是歷代安化、桃源兩縣農民桐茶竹木等土特產集散交易之地,朝廷貢茶“烏雲毛尖”即產於此。石板街、吊腳樓、一河清水形似彎弓,大小屋橋架在首尾,先後有《鐵牛鎮》、《竹山青青》、《葫蘆晃悠悠》、《西去北丈峽》、《女兒船》等影視作品在此拍攝,素有“小南京”之美稱。

猛虎跳澗

沿沙坪古鎮溪水上行,有一峽谷,兩側陡峭,左側峭壁上橫生一石,恰似猛虎跳澗之勢。

淨水映日

淨水庵是一座古庵。相傳是歷代旱年求雨聖庵,毀於文革,現存有遺蹟及石碑若干,是沙坪的一塊風水寶地,自古流傳著一首民謠,道出了沙坪人間天堂:上有明鏡照萬山,下有四台把水關,左有五龍來戲水,右有淨水保天干。亦有傳說,當百姓在淨水庵求雨時,觀音菩薩即站在不遠處的觀音尖上為人間灑下甘露。

古寨凌霄

西溪入口二三里,有一對奇峰,恰如雌雄雙劍直插雲霄,又似仰臥美人雙乳高聳挺拔,其險如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相傳明洪武年間,魯鬍子起兵造反,建寨如此,名曰魯家寨,並在兩溪口竹節坪養有千軍萬馬,後被官兵智取,用大炮火攻破之。

七娘竟眉

七娘坡,與魯家寨對峙,相傳魯家寨被官兵攻破後,魯太子率領七個妻妾飛升,七娘子貪看此處美景,誤墜於此。亦傳明鏡遠照亦為七娘所設。

龍洞春漲

西溪入口,沿溪行,溪臨盡頭有一壑古谷,瀑布高懸,潭深水碧,兩側古木參天,側有一洞,名曰小龍洞,據傳與十多里外之烏鴉池通,余另作有《小龍洞記》已記之。

雲領積雪

烏雲界自然保護區之核心區,最高峰既巫雲界,於雲霧山、神仙界連為一領,冬天雪早,春天雪遲,皚皚白雪,堆成一脈,遠處一望,好似銀龍騰空。

七鳳起舞

七鳳尖,在烏雲界下,王家灣水庫右側,與賽五龍對峙,七峰從聚,有如七隻鳳凰翩翩起舞,登峰可將烏雲界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盡收眼底,領上芭茅叢生,是華南虎經常出沒之地。

五龍戲水

雪峰山尾,王家灣水庫與蘆花水庫之間,有一山名曰賽五龍,五條山脈匯集於此,主峰上有一尼庵,香火旺盛。據說祖師菩薩先在五雷山(慈利縣)出家,轉世後又到賽五龍出家,故在五雷山所許之願能在此庵還願,善男信女朝拜不斷。

地位價值

烏雲界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有中國華中地區低海拔地區現存面積最大、保存較完整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原始次生林,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2.5%,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代表性較強,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護區生態環境獨特,為各種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保護區內有生物3438種,隸屬464科,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物種10種,二級保護物種44種,同時還發現國家新紀錄種2種,湖南新紀錄種10種,待鑑定種12種。保護區內還保存了大片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群落、南方紅豆杉群落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蓖子三尖杉群落以及眾多古樹名木。茂密多樣的植被營造了眾多野生動物的理想庇護所,保護區動物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有大型貓科動物群落保存。因此,烏雲界自然保護區不愧是雪峰山余脈一座巨大的天然基因庫,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