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湖北襄樊職業技術學院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辦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迄今已有百年辦學歷史。
百年來的風雨歷程使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孕育了光榮的革命傳統。以肖楚女、謝遠定、張元衡、黃火青、李實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以張光年、韋君宜為代表的無產階級藝術家、文學家,有的在這裡從事革命工作,有的在此學習並踏上革命歷程,他們留下的事跡與精神永遠是學院的驕傲與榮譽。
100多年來,學院經過幾代人的育人興學、團結拼搏、艱苦創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資源,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學術底蘊,培育了“厚德、篤學、慎思、敏行”的優良校風,形成了“服務地方、求實創新、兼收並蓄”的優良傳統,為學院發展鑄就了厚積薄發的基礎。20多萬學子從母校的搖籃走向四面八方,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特色
學院北瀕漢江,西臨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東連襄陽古城池,占地面積1124.9畝,規劃面積1500畝,校舍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02萬冊,中外文期刊1500多種;教職工1132人,其中,專任教師638人,雙肩挑教師90人,外籍教師4人。教師中教授等正高級職稱33人,副高級職稱226人。在校生14000人。
學院建有數控加工中心、計算機教學中心、醫學實驗中心、組織培養中心、汽車培訓中心、職業資格培訓鑑定所等校內實驗實訓中心27個,實驗(訓)室304個,建有一所200張病床的直屬附屬醫院和一所非直屬三甲附屬醫院,校內教學儀器設備先進、齊全,設備總值7100萬元;建有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130個。
學院設有信息技術系、機電工程系、醫學院(醫學系、護理系)、會計經貿系、人文科學系、外語系、藝術系、生物工程系和公共課部。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開設了護理、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臨床醫學、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會計、連鎖經營管理、國際貿易、市場行銷、物流管理、旅遊管理、語文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園藝技術、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畜牧獸醫、生物技術及套用、商務英語、英語教育、建築裝飾工程技術、服裝設計、電腦藝術設計等39個專業。其中,護理專業為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基地,電工電子專業為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學院堅持“依靠行業、服務社會、育才樹人、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並確立了符合高職教育規律,具有自身特色的“1233”辦學模式,即一個目標、兩個依靠、三級平台和三支隊伍。一個目標:就是把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於在保證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以社會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培養直接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能將客觀規律和原理轉變為物化形態,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高技術、高技能、專門職業技能型人才。兩個依靠:就是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計畫、課程設定、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依靠行業組織和行業研究會辦學。三級平台:就是搭建工具學科、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三級教學平台。三支隊伍:就是建設“雙師型”、“理論型” 和“技能型”三支隊伍。“1233”辦學模式的確立,既為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促進了產學研結合,提高了學院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能力。
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科研項目62項,其中省部級項目29項,市級項目14項,學院項目19項。取得科研成果26項,其中5項實現了成果轉化,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建設和學院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襄麥冬高產栽培技術、生物治污技術和小麥新品種的培育、使用在地方農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和環境綜合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腹蛇抗栓酶降低纖維蛋白原作用研究、“丹雞抗氟片研製”項目,為地方病防治做出了積極貢獻。近三年,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865篇,被SCI、人大報刊等收錄、檢索46篇;出版教材、專著108部。
2002年學院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示範性職業技術院校”;2004年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星火農民培訓學校”;2002年、2004年連續兩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2005年被團中央和中國殘聯表彰為“全國百萬青年志願者助殘行動先進單位”;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授予“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百年精華薪火傳承,獨樹一幟再譜新篇。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襄樊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創建“國家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的奮鬥目標,明確了以教學為中心,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和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發展之路,各項工作在穩定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整個學院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百年磨礪鑄就百年輝煌。在新世紀的航線上,襄樊職業技術學院正萬眾一心,乘風破浪,昂首闊步地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