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武漢大學

湖北的武漢大學

湖北的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國家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13年更名...

基本信息

武漢大學簡介

湖北的武漢大學湖北的武漢大學
當東方的朝陽將第一縷晨光灑向珞珈山麓
承載著110年歷史和文明的武漢大學立刻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歷經了百餘年的滄桑;
這是一片驕傲的土地,見證了百餘年的傳奇;
這更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在數代偉人和學者的耕耘下,
武漢大學跨越了三個世紀的歷史長河,
秉承傳統、開拓創新,
續寫著中國教育史上一頁頁輝煌的篇章。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的歷史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綜合性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並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誌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於成。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孕育了光榮的革命傳統,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形成“和而不同”的獨特辦學風格,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的優良校風。珞珈山上風雲際會,響遏行雲;巨星閃耀,光照寰宇。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裡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裡激揚文字。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1958 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 1993 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 2003 年武漢大學 110 年校慶之際,丁肇中等來自世界各地的 400 多名人登入珞珈講壇,武漢大學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學術殿堂的魅力。
武漢大學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學校占地面積 5053 畝,建築面積 221 萬平方米。校園瀕臨東湖,環抱珞珈,滿園蒼翠,桃紅櫻白,鳥語花香。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一批早期建築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近年來,武大學人又進一步精心治理校園,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等文科區標誌性建築群拔地而起,氣勢雄偉,新老建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園更加多姿多彩。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等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 36 個院系以及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武漢大學現有 108 個本科專業,一批高水平的優勢特色學科享譽海內外, 20 個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28 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 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81 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還設立有 23 個博士後流動站。
湖北的武漢大學湖北的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珞珈山上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 3400 餘人,其中正副教授 2100 餘人,有 4 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8 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2 位歐亞科學院院士、 8 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和 5 位“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近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學術界展露才華,擔當起武大在新世紀新階段再鑄輝煌的歷史重任。
武漢大學綜合科研實力十分雄厚,擁有 4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及 8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 2 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 7 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8 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 、 3 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 1 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優良的學術傳統、濃郁的文化底蘊、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充滿活力的創新機制,推動武漢大學取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社會效益顯著,學術影響日益深遠。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到處都留下了武大學人的身影和印記。學校先後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抗 SARS 多肽藥物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雜交稻、 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套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係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有關部門提供科學決策的理論依據和實施方案,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套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大型漢語工具書《故訓彙纂》、跨學科的 SARS 對策研究等成為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的標誌性成果。
“十五”期間,在自然科學領域,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 14 項, SCI 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校在第一、二、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學校連續六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百餘年來,一代代學人胸懷祖國、獻身真理、探求科學、薪火相傳。面對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迫切需要,武漢大學率先提出“三創”教育的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與創業能力,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朝著建設綜合性、國際化、研究型大學發展方向,學校致力於培養未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各行各業領導者的精英人才,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強調本科生“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特徵,突出跨學科人才培養,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截至 2006 年 9 月,學校有普通本科生 29249 人,碩士研究生 10453 人,博士研究生 6058 人,其中包括港澳台僑學生 406 人,另有外國留學生 879 人。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武漢大學這座如詩如畫的高等學府,開啟了多少催人奮進的青春之旅,奏響了多少氣勢恢宏的創業樂章。從這裡,走出了 30 多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 102 人,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國家、民族的興衰存亡休戚相關,也是新世紀迫切的現實需要。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七十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性格局。令人矚目的高水平辦學成就,為武漢大學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 36 個國家和地區的 235 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傳承百年輝煌,重塑名校風采。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武漢大學制定了儘快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總目標,提出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明確了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為中心,以師資隊伍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和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新的發展之路,各項工作在穩定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學校整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嶄新局面。
百餘年的風雨,百餘年的磨礪,百餘年的輝煌。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武漢大學正充滿信心,豪邁地邁向美好未來!

人才培養

湖北的武漢大學湖北的武漢大學
邁入新世紀的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和管理學等11大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0個學院以及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現有105個本科專業,217個學科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2個一級學科和143個二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注重特色,突出創新;追蹤國際前沿,加快交叉滲透,武漢大學的學科建設快速向前發展,一批高水平的優勢特色學科享譽海內外,學校擁有20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有20個學科被列為國家"211工程"第二批重點建設項目,22個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珞珈山上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千4百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千1百餘人,博士生導師655人。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8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著名的人文社會科學名師在這裡著書立說,耕耘講壇。近幾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學術界嶄露才華,擔當起百年名校再鑄輝煌的歷史重任。武漢大學綜合科研實力十分雄厚,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8個國家專業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6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面對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迫切需要,武漢大學率先提出"三創教育"的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與創業能力,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建設研究型大學的定位,注重培養高層次人才,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逐步擴大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招生規模,強調研究生獨立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如今在校學生規模達4萬7千餘人,其中研究生1萬5千餘人。他們在諸多全國性的競賽活動中奪得了多項桂冠,有7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武漢大學這座如詩如畫的高等學府,開啟了多少催人奮進的青春之旅,奏響了多少氣勢恢宏的創業樂章。從這裡,走出了近30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70餘人,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研究

湖北的武漢大學湖北的武漢大學
近十年來,武漢大學完成了數千項自然科學研究項目,許多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600多項成果獲各項獎勵,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共32項,省部級獎勵574項。學校先後申請國內外專利455項,其中發明專利274項,獲得專利授權190餘項。據中國高校科技網公布的結果,在2000年1月至10月教育部直屬院校SCI論文統計排行榜上,武漢大學進入前10名,居中南地區高校首位。在國家科技部公布的1999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武漢大學發表SCI論文位於全國高校第10名。學校以科研成果積極服務國家經濟建設,成為集產學研於一體的創新基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獎勵,名列全國高校前茅。在1995年、1998年兩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中獲獎數均居全國高校第3位。在2002年第三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出獲獎數居全國高校並列第2位。近年來還湧現出一批有較大套用價值的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