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鼠尾草

湄公鼠尾草

湄公鼠尾草所屬被子植物門,分布於雲南西北部等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植物湄公鼠尾草的全草。
【功 效】:清熱燥濕、清肺止咳。
【主 治】:肺熱咳嗽。
【性味歸經】:苦,寒。肺、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2克,水煎服。外用:搗敷或研末。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形態特徵

年生草本;根莖粗短,其上被有棕褐色殘存的葉柄;根粗大,長可達30厘米,粗達1厘米,扭曲狀,縱裂,其上有多數纖細的鬚根。莖1-5,自根莖上升或直立,四稜形,被疏柔毛或漸變無毛,具少數葉對。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稀有近圓形或橢圓形,長3-9厘米,寬2-8厘米,先端鈍或圓形或銳尖,基部心形或淺戟形,邊緣具圓齒或圓齒狀鋸齒,稀有重圓齒,草質,上面被或密或疏的緊貼長柔毛或短柔毛,下面在脈上被開展的疏柔毛或幼時密被長柔毛,餘部具腺點,葉脈大多數近掌狀開展;基出葉葉柄最長,長約為葉片2-3倍,莖生葉葉柄向上漸變短至近無柄,被疏柔毛或變無毛。輪傘花序具2花,下部者疏離上部者密集組成長6-10厘米頂生總狀花序,有時總狀花序下部多少分枝而組成總狀圓錐花序;最下部苞片葉狀,具齒,上部苞片卵圓形或寬卵圓形,先端銳尖,具小尖頭,基部楔狀漸狹,兩面被長柔毛及腺點,邊緣具緣毛;花梗長約4毫米,與花序軸密被長柔毛及混生腺毛。花萼鐘形,長1-1.5厘米,外面在脈上被具腺長柔毛,餘部被小腺點,內面滿布微硬伏毛,二唇形,唇裂至萼長1/2以上,上唇三角狀卵圓形,全緣,先端具3個小尖頭,下唇半裂成二齒,齒長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黃色,長3.5-4厘米,外面在冠筒背部及上唇被具腺疏柔毛,內面離冠筒基部5-6毫米有斜向不完全疏柔毛毛環,冠筒長約為花萼3倍,下部筒狀,在花冠外突然背部膨大,直伸或向上彎,至喉部寬達1.1厘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或稍外彎,長寬約6毫米,先端微缺,下唇比上唇稍長,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寬約8毫米,先端微缺,邊緣波狀,側裂片斜卵圓形,寬4毫米,邊緣具小緣毛。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花絲長約5毫米,扁平,藥隔長約6毫米,彎成弧形,上下臂等長,二下臂橫生藥室,藥室較小,先端聯合。花柱伸出,先端不相等2淺裂,後裂片較短。花盤前方稍膨大。成熟小堅果未見。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草地,海拔2800-410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