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鎮[黑龍江省寧安市下轄鎮]

渤海鎮[黑龍江省寧安市下轄鎮]

渤海鎮為一地名,在我國黑龍江省、浙江省以及北京市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2016年10月14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渤海鎮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8年9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渤海鎮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鎮情簡介

渤海鎮 渤海鎮

渤海鎮轄區地處渤海平原中心,牡丹江縱貫全境。全鎮總面積5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6萬畝,水田約占40%,是寧安縣主要水稻產區之一。牡丹江畔響水村生產的響水優質大米馳名中外,已被國家定為人民大會堂和國宴用米。工業方面,除縣屬農機修造廠、電機廠外,鎮辦工業有鑄造廠、家具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5975萬元。交通便捷,距鎮5公里有圖佳線東京城站和牡丹江市通往鏡泊湖的公路。全鎮共轄1個街道和渤海、上京、龍泉、雙廟子、西地、白廟子、拐灣、拐角、土台子、阿卜、江東、江 西、響水、瀑布、上官地、大朱家、西安、天心、東蓮花、西蓮花、前蓮花、新建、紅岩等28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3.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100人;朝鮮、滿、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26.7%;總人口中有1/4的人居住鎮內。鎮政府駐於鎮內。

歷史沿革

渤海鎮位於黑龍江省寧安市境內,古為唐代渤海國遺址。

渤海國,是靺鞨族(後演變成女真族,再之後演變成滿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是唐朝的附屬國,始建於公元698年,公元927處被契丹族所滅,傳國15世。共存229年。全盛時期設5京、15府、42州、140個縣。被稱為“海東盛國"。渤海國滅亡,立東丹國,改稱天福城,929年東丹國南遷,全城毀於大火。從此渤海國都城湮沒達數百年之久,至清初史籍始有記述:此地“有古城焉,土人相傳曰東京……”,遂得名東京城。形成居民點後,清代稱東京城屯。中華民國初期,屬寧安縣鎮撫鄉管轄,1928年改稱東京城鎮。東北 淪陷後,始設東京城保,後改為東京城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寧安縣第三區。1946年8月,為紀念牡丹江軍區四團政委鄒世環烈士,改名為世環鎮。1947年5月,劃歸新設定的鏡泊縣,為鏡泊縣政府駐地。1948年10月,將鏡泊縣並人寧安縣,隸屬寧安縣第七區,並為區政府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5年4月,改為世環鎮區。1956年5月,撤區劃鄉,設定世環鎮。同年11月,改為東京城鎮。1958年9月,與幾個鄉合併成立東京城鎮人民公社。1961年1月,將東京城鎮公社東部地區劃出成立東京城公社和馬河公社,原東京城鎮公社西部地區改為渤海人民公社。1965年秋,將南部地區劃出,成立杏山公社。1970年9月,將渤海公社改為渤海鎮公社。1984年4月,將渤海鎮公社改為渤海鎮。現今寧安市渤海鎮就坐落在古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現存都城遺址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燈幢、大石佛、舍利函、文字瓦、雕花磚、八寶琉璃井、御花園等遺址至今尚存。

特產

風味特產

紅松、落葉松、水曲柳、黃鳳梨、核桃楸等珍貴樹種和人參、香菇、刺五加、黑豆、山葡萄、蕨菜、龍牙蔥、黃瓜香、柳蒿芽等多種土特產品。

名勝古蹟

渤海鎮境內重要名勝古蹟和景觀,主要有:唐代渤海國都城上京龍泉府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隆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保存有渤海國的珍貴遺物石燈幢和大石佛;位於江北岸台地上的渤海國三靈墳,與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隔江相望;吊水樓瀑布距渤海鎮20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