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荔枝

減字木蘭花·荔枝

《減字木蘭花·荔枝》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主要寫荔枝貢史,下片寫了詞人自己品嘗荔枝的情景。全詞色調鮮明,古今對比,不僅寫出了詞人吃荔枝的情調,而且突出了荔枝的珍貴品質。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 ·荔枝

閩溪珍獻。過海雲帆來似箭 。玉座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 。

輕紅釅白。雅稱佳人縴手擘 。骨細肌香。恰是當年十八娘 。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⑵荔枝:植物果實名。

⑶閩(mǐn)溪:閩江,代指福建。珍獻:珍貴貢品。雲帆:言船之多也。

⑷玉座:器物的飾玉底座。金盤:金屬製成的食品盤。奇葩:珍奇的花果,這裡代荔枝。四百年:從隋大業年間到宋紹聖年間約四百九十年。四百年為約數。

⑸釅(yàn):濃。雅稱:正適合。佳人:美女。擘(bò):分開,剖裂。

⑹骨:核仁。十八娘:既是人名,又是荔枝名。

白話譯文

福建產的珍貴貢品,經海運輸的船隊來往快速。玉座的金盤空空也,貢到不貢荔枝的歷史已有四百年了。

荔枝殼輕紅、肉濃白,正適合美女的細長的手去剝開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當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四月,是時,東坡被貶惠州,同地方官僚朋友遊山玩水,宴飲食荔枝,見物思古,於是作下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荔枝貢史。“閩溪珍獻,過海雲帆來似箭”,敘述運輸貢品荔枝的艱辛。不“珍”不能作為“獻”品。皇上看中了的荔枝,就是遠隔千山萬水,還是得按時送到。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原來運貢荔枝是從陸路,即是這樣,仍然免不了遭受勞民傷財之災,因要保鮮,不得不經由海路運輸。‘“雲帆”說明船如雲集,多而繁忙。“似箭”說明時間快速,來往不停。然而,歷史是無情的。唐代鹹通七年(866年),終於停貢荔枝,使得朝廷上下“金盤”皆罄,即詞人在詞中所寫“玉座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這種貢歷史的結束,標誌著中國農民人權取得一大進步,值得慶賀。

下片,詞人寫自己現時食鮮荔枝的美昧。“輕紅釅白,雅稱佳人縴手擘。”歷史衍進到了宋代,荔枝的命運發生了變化。誰能想像,當年皇上能見到現時“輕紅釀白”的鮮荔枝,能見到現時這種“佳人縴手擘”的鮮荔枝。若不是貢荔枝史的結束,今日詞人也只能望荔枝而止步,也吃不到“閩溪珍獻”。正是詞人在宴遊會上,吃到了“佳人縴手擘”的“輕紅釅白”、“凝如水晶”的鮮荔枝,他才這樣興趣昂然地讚美鮮荔枝。“骨細肌香,恰似當年十八娘。”由“輕紅釀白”寫到“骨細肌香”,讚頌了荔枝的外表美和內在美,勝似“佳人”“十八娘”。自古文人以美女來寫花果是最愚笨的。然而詞人以“十八娘”來美化荔枝則有其特殊的含意。詞人吃的鮮荔枝“恰似當年”名叫“十八娘”荔枝珍品,富有傳奇色彩。

全詞,以古今對比的手法,寫了詞人西湖食荔枝的情趣。色調鮮明,詞語輕快,有如“佳人縴手擘”荔枝似的。詞中提到的“十八娘”,一語雙關,既讚美了十八娘,又烘託了荔枝品質。

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教授鄭圓:這首詞鋪敘所詠之物的形象、意態,賦寫荔枝之色、香,擬之佳人。

作者簡介

減字木蘭花·荔枝 減字木蘭花·荔枝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蘇軾自幼奮厲有天下志,入仕之後,主張改革弊政。因不贊成王安石的變法主張,先後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後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舊黨執政,升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因不同意完全廢除新法,與執政者發生分歧,自請出知杭州、潁州等地。新黨再度執政,被遠貶惠州、儋州。後遇赦北還,卒於常州,諡文忠。蘇軾一生,政治上極不得意,然而在文學藝術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在詩、詞和散文方面,都代表著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著作有詩、文、詞集與《仇池筆記》、《志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