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桂

清香桂

清香桂,黃楊科野扇花屬,產於滇中、西北及東南等地區。生於海拔1200—1900米的雜木林下,喜生石灰岩區。我國湖北西部、四川、貴州亦有分布,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清香桂清香桂

種中文名:清香桂

植物名稱:野扇花
植物別名:野扇花 、冬桂

種拉丁名: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

種 別 名:野櫻桃、萬年青(昆明)、矮陀(富源)、觀音柴(貴州)、野扇花(寶興)、全青(灌縣)、花子藤、棉草木(峨眉)、 八爪金龍(會東)、“哥吾斯撓”(涼山彝語)

屬中文名:野扇花屬

屬拉丁名:Sarcococca

科中文名:黃楊科

科拉丁名:Buxaceae

亞目中文名:黃楊亞目

亞目拉丁名:Buxineae

目中文名:衛矛目

目拉丁名:Celastrales

亞綱中文名:原始花被亞綱

亞綱拉丁名:Archichlamy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清香桂清香桂

灌木,每年自根部抽出新條,高0.5—1.2米;小枝綠色,薄被柔毛。自基部多分枝,小枝綠色。單葉互生,革質,長卵形,長3-6cm,全緣。花單性同株,白色,芳香,腋生短總狀花序常具花4朵,下部為雌花,上部為雄花。果近球形,核果狀,徑約0.5cm,熟時猩紅色至黑色。花果期10月至次年3月。葉近革質,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1.5—2.5厘米,端狹漸尖,基部圓形或短楔形,葉面光亮,近基三出脈,葉背中脈隆起,側脈不明顯;葉柄長3—5毫米。總狀花序腋生,上部為雄花,下部為雌花,或全為雌花,稀全為雄花,約有4花,稀更多,開花前下垂;苞片卵圓形,銳尖,花乳白色,極芳香。雄花:具2枚小苞片;萼片4枚,闊卵狀橢圓形,近鈍,具小纖毛,長3—3.5毫米;花絲白色,長達6毫米,花葯長2毫米,黃色,背部著生,端具微小尖突;不育雌蕊細小,扁平。雌花:苞片蒼綠色;萼片6枚,比雄花萼片窄,銳尖,長約2毫米或稍長,緣具小纖毛;子房卵狀長圓形,花柱3枚。果為核果狀,球形,猩紅色,徑7—8毫米。種子多半單個,黑亮,長約5毫米。花果期10—12月。

分布及生境

產於滇中、西北及東南等地區。生於海拔1200—1900米的雜木林下,喜生石灰岩區。我國湖北西部、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分布地區:產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陝西
生長習性:喜生石灰岩地區。耐陰。

培育繁殖

播種或分株繁殖。


參考文獻

SarcococcaruscifoliaStapf(1910);Pamp.(1911);Rehd.etWils.inSarg.(1914),p.p.maj.;StapfinCurtis(1924)*;Edinb.Staff(1929—30);H.-M.(1931).

醫藥用途

【別名】胃友、野櫻桃、野扇花、大風消、萬年青、桂花矮陀陀
【來源】黃楊科野扇花屬植物清香桂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以根及果實入藥。春秋采根;夏秋采果,洗淨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辛、苦,平。

清香桂清香桂

【用法用量】根、果3~5錢;根研粉,每服5分。

【功能主治】
根:理氣止痛,祛風活絡。用於急、慢性胃炎,胃潰瘍,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
果:補血養肝。用於頭暈,心悸,視力減退。
【用法用量】根、果3~5錢;根研粉,每服5分。

景觀用途

葉光亮,花香,果紅,適應性強,宜盆栽觀賞或作林下植被,也可作綠籬。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