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詩史(上下)

內容介紹

《清詩史(上下)》,本書運用“詩文化學”批評方法,關注並契入科舉文化、隱逸文化、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諸基因,以認辨清代詩歌繁富雜的諸多特定現象。

作品目錄

上冊緒論之一清詩的價值和認識的克服緒論之二清詩的嬗變特點——“朝”、“野”離立之勢緒論之三黑暗的王朝與迷亂的詩壇——晚明詩史述論第一編風雲激盪中的心靈歷程(上)遺民詩界引言第一章寧鎮·淮揚遺民詩群 第一節白門遺老 第二節“徐州二遺民”與“望社”詩群 第三節吳嘉紀與維揚、京口遺民詩群·兼論“布衣詩”第二章以方文、錢秉鐙為代表的皖江遺民詩人——兼說地域文化世族 第一節真氣淋漓的方文的詩·附說方氏族群 第二節錢秉鐙及其他第三章喋血于山嶺海涯的兩浙遺民詩群 第一節浙東遺民詩群 第二節浙西遺民詩群第四章顧炎武與吳中、秦晉遺民詩人網路——兼說遺民詩僧 第一節吳中遺民詩人網路 第二節遺民詩界南北網路的溝通人——顧炎武論 第三節傅山及秦晉詩群·附論河朔詩群第五章“交廣從來是楚鄉”——湘粵遺民詩界 第一節鵑泣猿啼不勝悲的王夫之 第二節慷慨任氣屈大均 第三節遺民詩界殿軍陳恭尹第二編風雲激盪中的心靈歷程(下)清初詩壇引言第一章江東三大家 第一節錢謙益與龔鼎孳 第二節吳偉業及“婁東詩群”第二章“絕世風流潤太平”的王士禛 第一節詩界“開國宗臣”的認識意義 第二節時代與個人雙向選擇中的王士禛 第三節王士稹主盟詩界的時間考辨 第四節“神韻說”形成過程與審美內涵 第五節王士禛的詩歌創作成就 第六節“王門弟子”論略第三章朱彝尊的詩及其詩學觀 第一節朱彝尊的詩歌生涯和詩學觀 第二節朱彝尊的詩歌成就第四章“南施北宋”和開府江南的宋犖 第一節悲愴沉慨的宋琬詩 第二節清醇老蒼的施閏章詩 第三節宋犖述說·附邵長蘅與“江左十五子”第五章查慎行論 第一節“浙派”辨 第二節查慎行詩文化心態的構成 第三節《敬業堂詩集》的詩史意義 第四節查慎行的詩歌風格辨 第五節附說吳之振第六章趙執信論 第一節齊魯與江南詩文化的消長以及趙執信的時代契機 第二節趙執信詩學觀形成過程及其詩界 第一節“浙派”辨 第二節查慎行詩文化心態的構成 第三節《敬業堂詩集》的詩史意義 第四節查慎行的詩歌風格辨 第五節附說吳之振第六章趙執信論 第一節齊魯與江南詩文化的消長以及趙執信的時代契機 第二節趙執信詩學觀形成過程及其詩界“權在匹夫”之爭的時間考辨 第三節趙執信“越軼山左門庭”的詩學觀 第四節趙執信詩創作成就 下冊第三編“昇平盛世”的哀樂心聲:清中葉朝野詩壇引言(附“文字獄案表”、“乾嘉詩壇達官行年表”、“分類表”)第一章耆儒晚遇的沈德潛 第一節沈德潛的詩歌生涯及其“時世”契機 第二節葉燮《原詩》與沈德潛“格調說”異同辨 第三節沈德潛的詩·“吳中七子”·畢沅·曾燠第二章翁方綱及其“肌理說” 第一節“肌理說”的文化機制(附說“試帖詩”) 第二節翁方綱的詩學觀及其詩作 第三節附論——從李文藻、桂馥到阮元第三章袁枚論 第一節“袁枚現象”的詩史意義 第二節“袁枚現象”的文化內涵及其構成過程·附表四種 第三節袁枚文化意識對名教綱常的叛離性 第四節袁枚的詩史貢獻 第五節袁枚詩的成就第四章乾嘉詩人譜(上) 第一節屈復 第二節畫人詩舉要 第三節“一卷怪石”胡天游第五章八旗詩人史略 第一節“遼東三老”、“三布衣”舉要 第二節宗室詩人中的“籬外寒花”群 第三節鐵保與法式善第六章乾嘉時期地域詩派詩群巡視 第一節以厲鶚為代表的“浙派” 第二節錢載與“秀水派” 第三節高密詩派述略 第四節嶺南詩群 第五節洪亮吉與常州詩群述略第七章乾嘉詩人譜(下) 第一節趙翼的詩史觀及其創作成就 第二節蔣士銓的詩及其與袁枚的關係 第三節王文治、李調元述略 第四節“性靈”後勁張問陶第八章黃仲則論 第一節悽愴的心魂 第二節《兩當軒詩》的認識意義 第三節《兩當軒詩》的審美特徵 第四節黃仲則詩文化淵源辨第四編風雨飄搖時的蒼茫心態——晚近詩潮引言第一章昏沉時世中的悲愴詩群 第一節王曇的“殺花”之哭 第二節孫原湘的“自救”詩心 第三節“郁怒”的舒位《瓶水齋詩》 第四節郭鏖的詩風及其詩學觀·兼辨姚鼐的“桐城詩法” 第五節彭兆蓀的幽憤詩情第二章“一簫一劍平生意”的龔自珍 第一節龔自珍的詩史地位·兼說“清代詩史”與“近代詩歌”的疊合關係 第二節龔自珍詩的“簫心劍氣”及其以“完”論詩 第三節附論湯鵬與魏源第三章鴉片戰爭時期的憂憤心史 第一節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及張際亮、朱琦等的愛國詩篇 第二節貝青喬的《半行庵詩存》和《咄咄吟》 第三節從姚燮到張維屏第四章太平天國時期的幽苦詩心 第一節進退失據的心靈——陸嵩、李映禁詩例說 第二節鄭珍的離亂心歌 第三節金和的“秋蟪”之唱 第四節江涅的“風蘭”心音第五章結篇詩史簾幕的雙向垂落——“同光體”與“詩界革命”重要參考書目後記後記之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