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華大學時代論壇:溯源講堂(第1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我歸納了一下大學精神、大學制度中特別重要的幾點——大學自治,學術自由,通才教育,學生自治。
——楊東乎《重溫大學精神 重建大學制度》
建築是石頭的史書;建築是反映社會的一面忠實的鏡子;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居住的機器;建築是一個創造,或者是設計和建造體形環境的一個學科。
——關肇鄲《築·居·思》
中國歷史上像揚州、寧波都曾有過開放的時代,他們的開放是因為海上有交通,但是總體上講它們有西安、長安、洛陽開放嗎?唐朝的長安,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帶,在中國來講是內陸,但是曾經非常開放,那么它開放的來源在哪裡呢?它的媒介、載體是什麼呢?載體就是漫長的河西走廊,然後歐亞大草原,儘管距離那么大,但還是源源不斷地過來了。所以難道黃土、黃色的文明,就一定是保守封閉嗎?
——葛劍雄《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知覺在老子的講法就是“澄懷味象”。澄就是把你的心、胸懷冷卻下來,就是乾淨的意思;味就是去體會、去意味那個形象。
——李乾朗《以建築載道——中國建築與儒釋道文化》
就是在大家都沒有路的時候,大家都很窩囊的時候,他敢於和所有的社會存在物進行論戰,敢於說不,他橫站,他說肉搏的慘澹的黑夜,面對飛沙走石,毫末金沙,他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且可以在這個黑暗裡搗亂,以搗亂來顯示自己生命的價值。
——孫郁《愛之?厭之?——魯迅與周作人》
中國崛起就像蓋一個摩天大樓一樣,摩天大樓蓋完,首先產生一個問題就是雖然你不是要故意那樣,但客觀上影子會使後邊很多家居民房24小時不見陽光。
——閻學通《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
唯有經歷是屬於你的,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周國平《哲學與人生》
我想幸福有幾個條件,一個條件是至少能滿足你最低限度的物質生活,要是饑寒交迫,整天餓著肚子。那東西也許少數人可以忍受,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總不是幸福的。
——何兆武《聆聽先生教誨感悟百年清華》
圖書目錄
《清華大學時代論壇溯源講堂.第1輯》
本輯人物簡介 / 001
重溫大學精神 重建大學制度 楊東平 / 015
變化的世界與大學的變化 李曉寧 / 024
時代的清華與清華的時代 唐少傑 / 051
拯救民族瀕危文化 關愛女書 趙麗明 / 070
築·居·思 關肇鄴 / 099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葛劍雄 / 117
以建築載道——中國建築與儒釋道文化 李乾朗 / 144
愛之?厭之?——魯迅與周作人 孫 郁 / 165
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 閻學通 / 197
哲學與人生 周國平 / 218
聆聽先生教誨 感悟百年清華 何兆武 / 244
為文化做減法 余秋雨 / 255
參禪悟道品人生 林清玄 / 290
附錄一:“清華大學時代論壇”活動場次一覽表 / 325
附錄二:清華大學學生會時代論壇部大事記 / 335
後記 / 336
後記
終於看到《時代清華》即將出版問世的訊息了。
幾十位成名大家的智慧結晶,一代代時代論壇前輩積聚的心血,經過一年的加工、凝練,終於呈現到了讀者們的面前,實現了我們的一個夙願。
早在2006年,在以往講座資料的基礎上,時代論壇的前輩們就嘔心瀝血,用大半年的時間整理出了三本書。但當時因為條件限制,沒能面向市場,這三本書也留作了歷史珍藏。
歷史既已珍藏,每天都在書寫新的篇章。當年的書頁雖已泛黃,我們從未忘掉前人的夢想。時代論壇的誕生與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實踐夢想的旅程。
十年前,如果有人說清華是一個工科學校,我們還會跟著調侃,稱自己是“五道口男子理工學院”,但如今,這一切已成為傳說。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器識其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20年代創作的老校歌,我們依然在傳唱;“文理交融、中西合壁、新舊合冶、古今貫通”的追求,我們不曾放棄!秉承著這樣的夢想,我們歷經百年風雨滄桑,走到了21世紀。
21世紀的頭十年,是中國經濟實現飛躍的十年;21世紀的頭十年,是中國文化蓬勃發展的十年;21世紀的頭十年,是國家呼喚軟實力、國人呼喚大師的十年!在這樣的背景下,21世紀的頭十年,清華文科突飛猛進、清華人文氛圍日益濃厚。也正是在這十年里,時代論壇得以茁壯成長。
自2003年成立以來,時代論壇就一直在努力給清華增添更多的人文氛圍,為清華學子奉獻更加豐盛的文化大餐,讓廣大學子在繁忙的課業之餘,打開一個視窗,聆聽時代之聲,追溯文化源流,感悟人生與事業……
到2010年初,時代論壇已舉辦了近150場講座,邀請各領域大家來清華演講,積累了許許多多極富價值的資料。我們感到有必要對這些資料做一次有效的整理,與更多的人分享。時值百年校慶即將到來之際,時代論壇作為清華大學學生會的一大部門。也承載著向大家展現清華學子校園生活、思想風貌的使命。《時代論壇》就在這樣的契機下應運而生。
2010年4月,時代論壇專門成立了一個十餘人的小組,由部長牽頭,直接受學生會及校團委指導。在2006年三本書的基礎上,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將錄音材料一字一字地聽錄下來,形成本書最基本的原材料。暑假時,將幾十份嘉賓演講的文字實錄分發給同學們,進行深加工,到2010年9月,已經形成了本書的初稿。在之後的一個學期里。經過反覆的審核校訂、多次的修改完善,2011年初,終於定稿並交付出版社。
在此過程中,許許多多同學在緊張的學習壓力之下,抽出寶貴的時間,花費大量的心血,參與本書的編輯工作。期間,我們還針對全書整體的風格等問題徵求李曉寧老師的意見。就全書的版式設計、篇幅體例等等問題尋求學校相關領導、時代論壇前輩、清華大學學生會兄弟部門的幫助指導,他們對本書給予了極其重要的支持。同時。這本書的出版也離不開廣大清華學子的關心,是廣大清華學子對時代論壇的關愛澆築著我們。讓我們得以走到今天。
在此,我們向參與到本書編纂過程的每一個人,向為時代論壇傾注心血的一代代前輩,向8年來關注過、指導過、支持過時代論壇的所有老師和同學們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是大家造就了時代,是大家成就了清華大學時代論壇系列圖書!當然,其中難免不足之處,也懇請大家諒解。
我們相信,《時代論壇》只是實踐夢想的旅程中邁出的一小步,更多的夢想,等待著我們去實現,而且,必將實現!
清華大學時代論壇
編委會
序言
一個偉大時代的構建永遠需要過往歷史之積澱,而過往歷史和思想之傳承。並非如江水般綿延不絕,它們——這些優秀的思想文化以及值得銘記的歷史。需要被今人學習、理解、感悟乃至於重新審視和批判。而溯源,其根本乃是溯文化之源。溯歷史之源,溯精神之源。文化需要傳承,歷史需要銘記,而精神則需要感悟和發揚。
溯源的概念就是拒絕遺忘,追溯過往。站在新千年的高度,我們追憶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處在清華百年之際,我們感悟百年清華的魅力。當李乾朗老師融合儒釋道於中華建築之中,當何兆武先生帶著和藹的目光和智者的聲音為我們講述西南聯大的往事,過往之歷史、中華文明之精粹在不知不覺中流入每個聆聽者的心中;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新的百年,新的清華。
然而溯源的態度永遠不是一味的傳承以及接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追思和感悟中帶有批判,在面對時代問題之時去反思。楊東平再顧清華,讓當今大學生帶著理性的眼光和責任感去面對社會;余秋雨作文化的減法。告訴我們以今天的目光去審視過去;孫郁重新看待魯迅與周作人,讓我們以全新的目光去閱讀過往的偉人。溯源所體現的便是這審視的精神,永遠存疑,永遠求真,帶著一顆永不滿足的心,在追憶過往中以今天之目光去批判,在審視今日時代之現狀之時大膽地面對未來。
溯源的舞台是多元共生,面向世界,通古今,融中外。這裡有國際關係學者閻學通。有禪學大師林清玄;也有哲學家周國平……溯源所要帶給每一位同學的便是這種精神的飛躍、境界的提升、責任的擔當,引領學生們溯中華文明之源,悟西方思哲之道,叩問時代精神之門。
溯源之於過去。是拒絕遺忘,是追思過往。
溯源之於今天,是傳承批判。是把握時代。
溯源之於未來,是面向世界,是展望明天。
溯源之於你,之於我。是一種審慎的生活態度,是一個清華學子的時代責任。
“清華大學時代論壇”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