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古寺[太原]

清真古寺[太原]
清真古寺[太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原清真寺,位於解放路南段東側。木構牌樓臨街矗立,在周圍高大的現代建築群中,耀眼奪目。門額正書“清真古寺”,系清順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覺民的手跡。清真寺始建的確切年代,目前尚難確定,從建築風格來看,系元末明初所建。

價值決勝華北

這座歷經 600 年歷史滄桑的清真古寺,占地 15000 平方米 ,地面建築二三百間,約三四千平方米。再加上新擴建的寺前新月廣場和其它服務、自養設施,古寺新輝,無論是占地面積、建築規模,還是歷史年代,藝術價值等,在整個華北地區來說,都堪稱首屈一指。
泊頭原稱泊鎮,靠近古運河。向來是水旱碼頭,為鹽運、糧運要道,交通發達,商賈雲集。正因為如此,回族的一些先民們很早就在這裡經商、農墾、定居,生息繁衍。

軼事典籍

元朝時期

相傳元朝末年,丞相脫脫之子率船隊運載建築元大都的建材由南方沿運河北上。當船隊行至泊頭時,元朝政權已被推翻,押運船隊的元朝士兵、工匠等無家可歸,便在泊頭住了下來,並遵從明政府的命令,指石為姓,姓了漢姓。還與當地穆斯林一起,於明永樂二年 (1404 年 ) ,把運載的石料、木材用於修建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歷經萬曆年間的修繕、崇禎年間的擴建、清嘉慶二年和光緒二十四年重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宏大規模。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前泊頭清真寺曾是中共地下組織的秘密活動地點。黨領導的清真寺“平民夜校”、“工人夜校”培養了不少民族幹部。泊頭清真寺有記載的 25 位歷任阿訇,大都有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著名愛國宗教人士劉品一大阿訇就曾兩次在此任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實,政府先後撥款 100 多萬元,穆斯林民眾自發集資 30 多萬元,對泊頭清真寺進行了維修,清真寺先後被列為全省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被評為全國百座模範清真寺。 2005 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撥出 700 萬元人民幣,對泊頭清真寺進行全面維修。我們相信,為時兩年的修繕竣工後,這座古老的清真寺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中外穆斯林面前。

著名景點

人文歷史

泊頭清真寺始建於明永樂二年 (1404 年 ) ,整體建築形式是中國傳統的宮殿或廟宇式,但嚴格遵從伊斯蘭教不崇拜任何偶像的要求。在寺門、南北講堂和邦克樓上有“五脊六獸”,但“似獸非獸”、“有眼無珠”,實際上是穀物瓜果的變形。高達 10 米 的單檐歇山清真寺大門加上兩側的便門,八字山牆成扇面狀左右伸展。門前立有上馬石兩方,豎有 1.5 米 高旗桿一柱。加上大門的朱漆銅鉚,氣氛凝重。

正門

步入清真寺正門便是該寺第一進院落,由南、北義學堂,前門廈與邦克樓合圍而成,邦克樓高 20 米 ,石雕斗拱,兩層攢尖,上閣下廳,前與大門,後與大殿、望月樓互相輝映,錯落有致,凸顯了邦克樓的主體位置。穿過邦克樓廳便是第二進院落,中軸線兩側各有配殿 6 間,中有頗具明代建築特點的花殿閣,亦稱屏風門。門高 4 米 ,紅柱支撐,雍容華貴、古雅大方,傲然立於石基之上,雕刻藝術水平高超。穿過花殿閣即為第三進院落,這是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築部分,包括大殿、南北講堂、通向大殿的丹墀,丹墀下通向南北講堂的漢白玉玉帶橋是清真寺建築中所僅見的。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在北講堂正屋放置著一條長 4 . 3 米 ,寬 0 . 34 米 ,厚 0 . 15 米 的孔雀木茶几,其木蟲不蛀,鳥不落,又稱白鳥松或恐鳥木。據說,在茶几上放置飯菜魚肉等,一周不發餿、不變質。相傳這件鎮寺之寶是明朝萬曆皇帝賞賜給泊頭回族翰林院御使石三畏的,石三畏又轉送清真寺保存至今,彌足珍貴。

大殿

大殿是清真寺的建築主體,泊頭清真寺大殿寬 29 米 ,長 55 米 ,建築面積 1593 平方米。建築形式大體與內地運河兩岸的古寺相同,用了卷棚式。包括抱廈在內,分為前卷棚和後卷棚,中間高前後低,巨柱方梁,舉凡 81 間,既寬敞又深邃,容納 1600 人禮拜也不顯擁擠。大殿的窖殿更是獨具特色,整個窖殿是一磚木結構的六角亭。亭底匾呈方形,磚雕精美。六根筆挺、合抱粗細的立柱支托著六角九層疊障式攢尖藻井,柱屏上同樣有透雕裝飾。六角亭的第二層四周是玻璃窗,柔和的光線把整個窯殿照亮。從地上仰望藻井,—環扣一環,層層緊扣,一層小一層直到高處,再加上色彩絢麗的幾何圖案,愈顯工藝巧奪天工,建造者匠心獨具。據說六角亭九層攢尖藻井沒有一根鐵釘,全部是硬木卯榫,利用幾何學原理勾心鬥角建成,歷經 600 年的風雨考驗仍無斷損與傾斜。以六角亭作為望月樓也是不多見的,大概是取上下東西南北六合之意吧 ? 這可以說是在清真寺建築藝術上體現出的伊斯蘭與中國社會逐漸適應。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在大殿前抱廈懸掛著的 18 方匾額的意義。康熙三十三年六月聖旨,對穆斯林正常宗教活動加以保護,“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違命,勿負朕恩”。孔子第 75 代孫、世襲衍聖公孔祥珂“清真光明”的題匾不足以說明伊儒融通,以儒詮經,宗教和睦嗎 ? 著名畫家徐悲鴻及夫人廖靜文、書法家沈鵬等也都在這裡下書畫墨,更增強了清真寺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

大門

泊頭清真寺大門採用北京故宮午門式樣,立有上馬石、豎旗桿;在三進院中分設正步石、正冠石、靜步石。一座清真寺既有肅穆的宗教氛圍,從外及內又有官衙氣派,將異質的伊斯蘭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中國宮殿建築形式中,成為中阿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 1963 年,著名建築學家劉致平教授親自帶人對該寺進行測繪、研究。如今,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導下,這座清真寺建築瑰寶得到很好的維修與保護。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視,進一步加強了民族團結,在實現宗教和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出更大的獨特作用。

伊斯蘭節日聚會

另外,每年還有3個主要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在這些節日裡,穆斯林遊客可沐浴盛裝,舉行會禮,誦經贊聖,互相祝賀,是接受教義、增進友誼和團結的盛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