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潭村[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下轄村]

清潭村,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下轄村,清潭村位於寧海縣西北深甽鎮以西山區。人口只有1500左右。

概況

清潭村行政上屬於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位於寧海縣西北山區,地處浙東第一尖東北。北接奉化,西接新昌。村莊合併後,清潭村還包括上張村和上陳村。現有大概500來戶人家,人口在1500左右。2003年,清潭村被評選為寧波首批10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

村名來歷

清潭村,初名里岙。明代大儒方孝孺為清潭張氏所寫的《娛靜樓記》說:台人謂山川環復之地為岙,去寧海西北五十里曰“里岙”。里岙有一清溪流經村東南,溪中有一“大清潭”,故名清潭 。

也有一說,村里南宋時期出過一名叫張珨的狀元,名清潭。

再有一說是由村上頭的“盡忠潭”得名。盡忠潭原名“斗岩潭”。明代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奪取皇位,時任監察御史的張岵因是方孝孺學生而被株連,聞京城靖難,自溺於清溪斗岩潭。後人因其“忠節清氣”改而名為“盡忠潭”。這種說法十分勉強。

文物古蹟

清潭村[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下轄村] 清潭村[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下轄村]

村子裡有三座保存完好的古戲台,即孝友堂、飛鳳祠、雙枝廟戲台。古戲台中,最有名的是雙枝廟,建於明正德年間,萬曆年間擴建,由於建築宏偉,有“緱北第一廟”之稱。2006年,雙枝廟的古戲台與寧海其他9個古戲台,被列入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枝廟坐南朝北,廟門前一副對聯發人深思:作惡多端入廟燒香焉有益,問心無愧見神不拜又何妨。還有一塊奉化中學2004年9月立的牌子,說在1943—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該校為了躲避日軍空襲,曾在此辦學,特立碑以表紀念。入內,依次有儀門、戲台、天井、二廂和大殿。其中戲台在道地的正中,有雕花欄桿圍住,戲台藻井呈大型薄殼穹窿頂結構,四周全都是精雕彩畫,令人嘆為觀止。

廟前有一條小河,溪水清澈,一塊巨石上還寫著“禁潭界”。村里79歲的張丁如告訴記者,這3個字從小就有,在上游1300米遠也有一塊,意思是在此河段禁止村民捕魚和亂扔垃圾。從右前方雙孔石橋過去,有3間廟一字排開,中間居然有個牌匾寫的是康熙廟。進去一看,真的是居中坐著康熙皇帝塑像,旁邊還有皇后的塑像,實為少見。

另兩座古戲台分別為飛鳳祠和孝友堂。飛鳳祠現是村老年協會活動場地,正中的戲台被完整保存,戲台上、廊柱上刻有很多楹聯,戲台內還繪有許多壁畫。孝友堂建於清嘉慶八年,堂內對聯“恩垂浩敕家聲遠,業在詩書世澤長”是方孝孺留給清潭張氏的。

村中還有三明堂、花車門、六馬牆、四房道地、石拱橋等古蹟可供憑弔。舊有方孝孺講學處,村西有盡忠潭。大學者胡三省是本村進士張渭的女婿,當地流傳有胡三省對詩相親的故事。尤其在幾條溪流匯流處矗立的紫金岩塔,元代始建明代重修,是由塊石堆壘而成,狀如巨螺,高約6.8米,共分三層,頂層置放一缸,塔身造型獨特,是國內罕見的風水塔。

但系何人為何事而始建,縣誌、鎮志和宗譜里都沒有記載。據《清潭張氏宗譜》載,“雞子園岩,位在宅之下水口,為一園岩,園如雞子,又名羅星,在水際。凝眸儘是嶙峋石,罕見似卵園,良匠不施雕琢。”

歷代人物

北宋大學士張盛,南宋寶章閣相張珨,現代政協常委張明養等。如今在村里,還專門開闢了張明養紀念室,裡面有張明養先生生前的著作和圖書。更多的著作和圖書被捐贈給了寧海縣圖書館,並專設了張明養先生藏書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