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3年(清道光3年)就有武夷清源茶餅的密傳手抄本,當時的茶餅製作只是小批量生產。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在武夷山清源洞為僧的南安人鄭青松得到此密傳手抄本,並和徒弟倪志元(又名倪鴻貴)在武夷山開始製作茶餅。有一年,師徒兩人回泉州省親,鄭青松見老母親年事已高,在泉州孤獨無依,就動員倪志元還俗,同時將外甥女莊密娟許配給倪志元。莊密娟留在泉州照顧鄭青松的老母親,師徒二人仍回武夷山清源洞製作茶餅饋贈親友。“武夷清源山牌”武夷清源茶餅的功效便在泉州逐漸為人所賞識。
1914年鄭青松在武夷山病逝,倪志元將製作茶餅的工藝傳給其胞侄倪富生,工廠仍設在武夷山清源洞。1925年,倪志元偕妻莊密娟到武夷山,傳授給她全套茶餅的製作工藝。第二年,茶餅製作工廠遷移到武夷山麓的赤石街。1930年倪志元在泉州市中山中路67號創設了“倪鴻記”茶店,經營武夷清源茶餅。1932年,倪志元在泉州病逝,同年,其妻莊密娟將茶餅工場移至建甌。
故鄉情引來茶餅傳承
帶著對先人的敬仰和對泉州濃厚的故鄉之情,倪志元傳人———泉州民主愛國人士倪鄭重先生繼承了武夷山茶餅工場和泉州“倪鴻記”茶店。倪先生擴展各種銷售渠道,武夷清源茶餅被傳到漳州、廈門,並分別設立了代銷點,同時又向東南亞、新加坡、印尼等華僑聚居地“進軍”。武夷茶餅的年產量從4000多斤增加到2萬多斤。
1956年,“倪鴻記”茶店被併入泉州市糖業糕點公司茶葉總店。倪鄭重先生將珍藏的武夷清源茶餅秘傳手抄本獻給國家。莊密娟也親自到泉州市茶葉總店茶葉加工場,向部分職工傳授製作工序,使得武夷清源茶餅在泉州得以傳承。
清源茶餅採用中藥材配合名茶精製而成,已有百餘年歷史。它具有開胃、健脾、消食、提神、醒腦之功效,可作藥用,可當茶飲,氣味芬芳,老幼皆宜,存儲越久,品質越佳,為閩南及南洋一帶人們所珍愛。
相關詞條
-
建茶
建茶因產於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歷史上所屬福建建州。其轄區以建茶、建盞、建本、建版、建木聞名於世。建茶以宋代福建建州建安縣(今建甌)的北苑鳳凰山一帶為主體...
建茶由來 建茶六絕 北苑茶文化 中國茶葉的龍頭——建茶極品北苑御茶 -
清源岩
清源岩,又稱“清源山”,素以岩洞、十八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賜恩岩、南台岩、清源洞、虎乳泉、靈山伊斯蘭聖墓、九日...
景區概述 景區景點 景區特產 相關榮譽 旅遊攻略 -
水仙茶餅
水仙茶最早產於福建漳平雙洋鎮中村村,由鄧觀金從建甌水吉引種栽培,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
名稱 概說 栽培技術 榮譽 制茶工藝 -
普洱[茶]
普洱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滇西南,是以其集散地普洱府命名的,元朝時被稱為“普茶”,在明朝萬曆年間定名為“普洱茶”。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有“普洱茶出普洱...
歷史 由來 主要產地 類屬 形態特性 -
黑茶[茶類名稱]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屬於六大茶類之一,屬後發酵茶,主產區為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傳統黑茶採用的...
歷史沿革 產地分布 工藝流程 黑茶品種 食用指南 -
岕茶
岕茶,茶之為類不一,岕茶為最。清代冒辟疆著的《芥茶匯鈔》里的這句首語道出了岕茶在中國名茶中的至高地位。文中所講的岕茶就是長興的羅岕茶。
岕茶 一、岕茶之源 二、岕茶之史 三、岕茶之本 -
普洱茶[山茶科茶系樹本]
普洱茶(學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喬木,高達16米,嫩枝有微毛,頂芽有白柔毛。葉薄革質,橢圓形,上面乾後...
物種簡史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生長環境 品種類別 -
黑茶的功效與作用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屬於六大茶類之一,屬後發酵茶,主產區為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傳統黑茶採用的...
歷史沿革 產地分布 工藝流程 黑茶品種 食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