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因鄉政府駐地原清河村而得名。
建國初屬黃龍區,1992年撤區並鄉,原龍泉、溫橋兩鄉合併成立清河鄉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
位於東經116°40′~116°47′,北緯30°30′~30°36′。地處懷寧西南部,東與洪鋪、江鎮鎮接壤,南部、西部均與黃龍鎮相鄰,北接三橋、黃墩鎮。鄉政府駐地清河居委會,電話區號0556,郵政編碼246115,距懷寧縣城25公里,距安慶市區40公里。
地形
清河鄉地形屬淺山丘地區,地貌類型屬大別山外圍余脈形成的淺山區,年平均氣溫16.3℃,年平均降水量1350毫米,無霜期242天,生物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全鄉9個村(居)有7個屬淺山丘陵區,土質為第四紀山地黃棕壤,2個村(居)屬圩畈區,土質屬沖積沙泥土,質地較好。境內有4座水庫,30餘口當家塘,4大幹渠和6個圩畈,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基本能旱澇保收。
土地
全鄉土地總面積為4526.3公頃,其中耕地為974.1公頃、林地為2294.7公頃,分別占全鄉總面積的21.5%.、50.7%;園地 9.1公頃,占0.2%;居民點及工礦等非農建設用地696.6公頃,占15.3 %;交通用地為39.6公頃,占0.88%;水域面積 260.5公頃,占5.8%;未利用面積351.7公頃,占8%。
境內淺山綿延、丘崗起伏,山間蘊藏的金屬、非金屬礦源有大理石、石灰石、煤、鉛、鋅、銅、鐵、鋁、金、重晶石、白雲石、透閃石等10餘種。
有省點寺廟龍池庵,縣重點寺廟梅花庵,道教古文化遺蹟靈源觀;有天然溶洞白雲洞,洞內密布造形奇特的石筍、鐘乳石等,深不見底,遠近罕見;有受縣級保護的千年以上的古楓;有省知名品牌“龍池香尖”茶葉。
原龍泉公社在五、六十年代曾因戰天鬥地、改造山河聞名全省全國,孕育出多名全國勞模、先進人物、全國人大代表、黨代表、團代表。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淺山丘陵、少圩畈,地勢東高西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50米,最高點龍池雙尖山海拔300米,最低點珠流河南山段 海拔15米。
水文
境內最大河流清水河、龍泉河流經多個村莊匯入珠流河,境內河道長35 公里。
礦藏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大理石、石灰石、石煤、鉛、鋅、鐵、銅、鋁、金、重晶石、白雲石等10餘種,地下水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山體滑坡、風災、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2年4月29日,境內龍池、硤石、溫橋、架山、泉月等村遭受龍捲風、冰雹、暴雨襲擊,房屋、莊稼、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遭受重大損失。
行政區劃
清河鄉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東南與洪鋪、江鎮、平山鎮接壤,西南與黃龍接壤,北與三橋、黃墩相鄰,距離縣城24公里,安慶市21公里,石牌18公里,總面積45.3平方公里,人口2萬餘人。
轄清河、硤石、龍泉、溫橋、金山、太平、龍池、金橋、泉月9個村委會。硤石村為清河鄉第一大村,總人口3726人。
1992年撤區並鄉時,原龍泉、溫橋兩鄉合併建立清河鄉,因鄉政府駐地清河得名,時轄12個行政村。2004年並村時,設8個村,1個居委會,共246個村(居)民組,總人口為20000餘人,均為漢族。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1443人,其中男性11031人、女性10412人,分別占51.4%、48.6%;18歲以下3808人,占17.8%;18-35歲5823人,占27.2%;35-60歲以上8702人,占40.6%;60歲以上3110人,占14.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5‰。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5千米,總面積45.3平方千米,其中林地22.9平方千米,占50.7%;水域2.6平方千米,占5.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73人。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75萬畝,人均0.82畝,其中水田1.42萬畝,旱地0.33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山芋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蔬菜、瓜豆等。林地面積3.7萬畝,品種主要有松、竹、樟、茶、梨、板栗等經果。畜牧漁業以豬、家禽、魚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200頭,年末存欄2000頭;家禽飼養量2.3萬羽;產魚20萬公斤。
工業
以採礦、建築、機械加工、製衣、煙花爆竹製造業等為主,擁有工業企業22家,職工675人,2011年工業生產總產值2.1億元。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191個,職工416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8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集貿市場2個。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320萬元,比上年增長28.76%。其中國稅155.1萬元,地稅164.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8.42%、29.08%。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4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各項貸款餘額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社會事業
至2008年,全鄉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整體推進,民政、社保、殘聯、關工、共青團、婦聯等項工作連年受縣表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全鄉375名孤寡老人全部實行“五保”,辦理城鎮居民低保13人,農村低保人數554人;辦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195人,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364人;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84人,失業保險84人,生育保險285人,企業工傷保險280人。科技興農、科技興企取得積極成果。水稻、油菜、棉花等良種覆蓋率達 90%以上,軟碟拋秧、旱育稀植、機械插秧、測土配方等到先進技術得到套用推廣,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2007年全鄉共對31名符合條件的獎勵扶助對象,8戶放棄二孩生育指標對象,11戶二女結紮戶,247戶獨生子女戶總計發放優惠資金41000元,全鄉人口出生率為9.5‰,計畫生育政策符合率為9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綜合性別比為106,2007年度計生綜合考評成績位列全縣第7名。
至2008年,全鄉有國中1所,中心學校1所,完小2所,初小4所,中國小教職工共150人,中國小專職教師任職合格率、學歷符合率為 99%,國中、國小及學前班在校學生共 2511名。2007年,全鄉中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 100%,在校學生鞏固率為 98%,畢業班學生畢業率為 100%,升學率為55 % 。2003年教育布局調整後,教學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提高,硤石國小還實行了寄宿制。
全鄉有衛生院1所,2003年至2007年清河鄉衛生院同時冠名為懷寧縣第三中醫骨傷醫院,下轄醫療點 1個、村(居)衛生室 9個,醫務人員共53人。醫院抓住新農合機遇, 培養引進人才、資金、設備,服務範圍不斷延伸擴展,醫院在全縣綜合目標考核中獲三等獎。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鄉文化活動中心、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各類文化專業戶8戶;圖書室15個,藏書12.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歌舞、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共50餘人,有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151人,專任教師6人;國小4所、初小3所,在校學生974人,專任教師7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國中在校學生675人,專任教師4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10.98萬元,比上年增長9.87%。
科技
軟碟拋秧、旱育稀植、機械播秧、測土配方等先進技術在農業上得到套用推廣,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鄉衛生院(又名懷寧縣第三中醫骨傷醫院)1所,有床位20張,專業衛生人員48名,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村(居)衛生室9個。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9.78%。
體育
2011年末有體育場地 10 處,其中金山、泉月村安裝了運動健身器材。
廣播電視
建有廣播電視服務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3500戶,入戶率7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戶,人數28人,支出4.87萬元,月人均 145 元;醫療救助6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15人次,共支出3.3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2戶,人數718人,支出106.8萬元,月人均124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0.3萬元,比上年增長8%;社會福利費80萬元,同比增長21.3%;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4萬人,參保率91.2%。
基礎設施
清河鄉鄉政府坐落於清河街月北公路25K處,212省道橫貫南北,穿街而過,境內清水河東來西去,四時長流,匯入皖河,自23K經清河集鎮至龍泉橋的省道兩側10里長街已顯規模,以新政府大樓及配套工程為主體的集鎮建設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日新月異。
石牌區第三中醫骨傷醫院、巨高兔業公司、自來水廠、供電、郵電、電信、信用社、供銷、糧站、液化氣站、加油站等10幾家單位沿街設立,相映生輝。
水、電、路、通信諸種設施齊全,鄉自來水廠在滿足清河供水需要的前提下已向黃龍、平山送水幾百戶,同時飲水工程受益山區民眾近萬人;農村電網改造已於2003年順利完成;鄉內村村通公路,全鄉鄉村公路通車裡程已達40公里以上;有線電視覆蓋每個自然村落並已併入全縣有線電視網路,鋼筋混凝土新房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集鎮建設不斷改造美化,發展令人注目。
發展前景
清河鄉地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金、銀、銅、鉛、鋅、透閃石、大理石等。在庫嶺——溫橋——鄭家沖有伴生銅鉛鋅等多種金屬的礦化帶,其中溫橋鉛鋅礦是一條淺而富的礦體,如今正由外地客商進行相關探采工作。陳瑤透閃石礦與溫橋鉛鋅礦、團山大理石礦毗鄰,其素壞燒成收縮率、吸水率、白度均達到較優水平。團山大理石礦位於金山村,有漢白玉、雪花白、清灰白三種,質量較好,初步探明儲量為191萬立方米。 清河鄉有水庫4座,其中小一型水庫官山水庫庫容量為219萬立方米,位於山清水秀的龍池村,水質優良,水庫利用率高,是開展養殖的好去處。其餘三座水庫容量稍小,但周邊環境較好,水質清澈,是養殖、發展旅遊的優良場所。
清河鄉做為一個山區鄉,山多林廣、環境優美,全鄉共有林地二千七百餘公頃,其中可利用林地達2000公頃,生態樹種有馬尾松、楓香等,經濟林木有板栗、雷竹、大棗、杜仲、茶葉等,還有天麻、茯苓等作物,是一個生態多樣、環境優美的發展中鄉鎮。
2007年,引資500萬元、位於石牌區清河鄉清水河畔的長江蟹苗蝦苗繁育養殖基地,通過一年的發展於年前完成一期工程,已初具規模,首批繁育成功的長江蟹苗、魚苗、清水蝦苗今春已開始陸續投放市場,銷往周邊市、縣。該項目由清河鄉政府於2006年引進,依託上海崇明島基地實行公司+農戶形式,目標在本縣開發育苗養殖分場,發展綜合養殖和生態農業,實行繁育、養殖、售前、售中、售後全方位服務,並配套開展農莊休閒、垂釣、花卉種植、盆景培植系列項目,以高品質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212省道橫貫全鄉,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里程達40餘公里,2008年境內珠流河大橋建成通車。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分局、電信分局各1處。2011年郵政業務純收入近200萬元,報刊、雜誌累計發行3450份;全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500門,固定電話用戶4200戶,電話普及率84%,網際網路用戶55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60萬元。
名勝旅遊
名勝古蹟
有省重點寺廟龍池庵,位於金山村,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清雍正時改建,因所在山頂有泉水稱龍池得名;有縣重點寺廟梅花庵,位於清河東風路,為大唐賜封貞烈女士梅花娘娘所建;有道教古文化遺蹟靈源觀。
風景點
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然溶洞--白雲洞,位於溫橋村觀上組斗姆山下,洞內面積1500平方米,洞內密布造型奇特的石筍、石柱等天然鐘乳石;溫橋村還有縣級保護的千年古楓;有省861計畫項目美林苑農業生態觀光園,總投資達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