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389畝,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1.94畝,主要種植核桃、漆樹等經濟林果;擁有林地23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8畝,水面面積370畝,草地20200畝;荒山荒地3600畝,其他面積1298畝。有煤礦、鋅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638戶,占農戶總數100%,通水327戶,占農戶總數55%,通路9個村民小組,未通有線電視,未通有線電話。有311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45%,有263戶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45%,水質達標與否未經檢測。擁有電視機農戶167戶,占總戶數的28%,安裝固定電話53戶,占9%,擁有行動電話22部,占4%。
到2007年底,全村3個自然村實施過人畜飲水工程;8個自然村均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4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5.4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是以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5.40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80萬元,占總收入的23.8%;畜牧業收入112萬元,占總收入的3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8頭,肉牛170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16.13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32.76萬元,占總收入的11%;工資性收入120.4萬元,占總收入的35.9%。農民人均純收入1305.4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80人(占勞動力的45%),在省內務工190人,到省外務工39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38戶,共鄉村人口2570人,其中男性1398人,女性1172人。其中農業人口2570人,勞動力142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513人,彝族4人,其他民族41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13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26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未投入使用),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8戶,占農戶總數的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15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396人,距離鄉中學1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8人,其中小學生260人,中學生13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8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28.4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155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7533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主要表現在交通閉塞,道路難以保持暢通,電壓不穩,離變壓器遠,電價高,文化教育設施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主要表現在師資力量少,教育學設施陳舊,無衛生室,較多自然村飲水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資金和投工投勞搞好公路建設,爭取農網改造項目,重點加強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力發展養殖業,在原有基礎上,每年發展豬100頭,牛50頭,羊500隻,繼續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人,到“十一五”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205元增加到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