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道洽大同”匾[清道洽大同匾]

清末“道洽大同”匾[清道洽大同匾]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信息

年代:清末民初

收藏:哈爾濱文廟

文物介紹

“道洽大同”匾是一塊長方形木質橫匾,長3.04米,寬1.43米,正中刻有“道洽大同”四個貼金大字,字型遒勁有力,渾然一體,由清朝末年最後一位狀元、著名書法家劉春霖撰寫。1929年,哈爾濱文廟建成時它懸掛於大成殿正中孔子神龕上方。該匾是哈爾濱文廟建成後迄今倖存的唯一一件珍貴文物,也是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民國時期曾就任大總統的黎元洪手書“道洽大同”匾懸掛於北京的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大成殿,各地循例頒刻。惟哈爾濱文廟大成殿懸掛清末狀元劉春霖手書“道洽大同”匾,同時也成為文廟的“鎮館之寶”。

“道洽大同”依《易經》解,“道”為“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泛指滄桑變遷的萬物規律。“大同”語出《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與,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即秦漢時代儒家學者嚮往的太平盛世。“道洽大同”意指由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是人間正道之學,遵崇儒家學說可成就大同世界,四個字型現孔子思想的精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