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愛國著名女作家姚羅洪,出生於1910年10月18日。1925年上海發生了日本帝國主義殺害工人顧正紅的五卅慘案,她作為學生,發動罷課、募捐。歷任松江縣立第一高等國小、上海新聞專科學校、上海南洋模範中學教師,上海《正言報》文藝副刊《草原》和《讀書生活》編輯,上海徐匯女中教師,《文藝月報》、《上海文學》、《收穫》編輯部編輯。
其丈夫朱雯與巴金、柳亞子、施蟄存、錢鍾書、茅盾、洪深等進步文人都是摯友,曾在文化戰線上共同戰鬥。
中國革命先驅秋瑾的外甥女王慰慈,出生於1909年11月19日。十二歲時跟隨母親來到上海,入讀由孫中山先生創辦,並由秋瑾女兒王燦芝管理的競雄女中,後又就讀於上海法政學院。她說:“江河潮落潮漲,人生曲曲折折。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強的意志,是戰勝前進路上困難的犀利武器,是度過苦海的雙槳。 ”
88歲還參加老年時裝表演,2010年被評為上海十大壽星。
清華大學的第一屆女生,上海灘名門閨秀吳靖,出生於1911年4月10日。1927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因嫁給清華的校友趙燕生而成為“趙四小姐”(趙一荻)的嫂子,祖父是李鴻章的至交,曾擔任滙豐銀行天津分行買辦達25年之久的吳調卿。外公是上海的傳奇人物嚴筱舫,其曾是李鴻章的幕僚。
梁慧儀,103歲,1909年2月13日生於澳門,讀過4年私塾。一生沒有外出工作過。丈夫是廣東的一位商人,家境殷實,育有3個子女。現與孫子及姑姑住在靜安區夫家的老房子裡。
潘文�,102歲,1910年1月4日生於廣東。早年讀過10年書,是家中的大小姐,從未工作,後因家族生意來到上海。父母過世後一直與大哥及嫂子住在一起,未結婚生子,現與嫂子,侄孫子一起生活。
生活色彩傳奇的小腳美女劉玉貞。出生於1909年8月4日,第一任丈夫是國民黨高官,生有2個兒子1個女兒,1948年她丈夫去了台灣,她被遺棄。解放後,她又嫁給了曾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共產黨幹部。
一生為職業保姆張慧月,104歲,出生於1908年8月15日。職業保姆,思維清晰,為人真誠,生活樸素,飲食簡單有規律,喜愛食用肉類、魚等水產品及水果,喜歡看電視聽廣播。
徐平 攝影報導
《清朝遺人》記錄了清朝末年(1912年2月11日以前)出生的百餘名百歲老人,作為社會特定的人群為拍攝對象,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到1912年溥儀遜位,2012年距清朝倒台正好100年,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他們目睹了幾千年皇帝專制、辛亥革命、八國聯軍的侵略、八年的抗戰。見證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見證了中國百餘年間的發展歷程。
這組作品中的人物有中國政界名流趙四小姐的嫂子、清華大學的第一屆女生、上海灘名門閨秀吳靖,中國革命先驅秋瑾的外甥女王慰慈,抗日愛國的著名女作家姚羅洪,生活傳奇色彩的小腳美女劉玉貞等。
在上海第十一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中這組獲得新銳作品獎,《清朝遺人》這組作品卻讓觀眾停下腳步觀賞和品味,它沒有驚心動魄的大場面、也沒有玩弄光與影的攝影技巧,只是平平淡淡地記錄,然而,仔細品味卻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這組《清朝遺人》作品將10月20日在上海圖書館舉辦專題展覽。
相關詞條
-
清朝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
基本概述 王朝建立 歷史發展 政權體制 民族政策 -
《雄關遺夢》
《雄關遺夢》,是由閻建鋼所執導,宋佳、潘虹所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一個穿梭在夢幻和現實之間、浪漫、悽美、神秘、壯麗的愛情史詩故事。
影片簡介 角色圖片 主創介紹 精彩過程 精彩劇照 -
楊文照[清朝貴州貴陽人]
楊文照,男,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清朝貴州貴陽人,道光著名詩人,書畫家,和袁思稗、顏嗣微、錢衡、洪傑、陶蹲合稱“黔南六家”。
-
大清王朝[清朝]
《大清王朝》圖書由作者王新龍著作,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
國號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
清朝公主[清朝皇帝女兒]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
公主的由來 封號的區別 固倫公主與和碩公主的區別 朝服制度 禮儀制度 -
姑山遺集
明代詩文集,其集為沈壽民撰寫。全集共三十卷。沈壽民,字眉生,別號耕岩,寧國宣城人。崇禎九年(即公元1636年)丙子舉賢良方正。他在當時頗有文名,但他被世...
姑山遺集 相關他們 -
相城非遺館
相城非遺展示交易館是由蘇州市相城區政府主辦、相城區文體局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場館,也是蘇州市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集互動展示、產品交易、宣傳教育、...
非遺館介紹 相關報導 館內展示 館址導航 -
飲食申遺
國務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計510項,其中有30項為餐飲類項目。繼2006年有8項傳統飲食製作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以後...
簡介 民族飲食 歷史記載 飲食文化 申遺背景